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349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1月8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2/064166、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64328.9、名称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及使用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557,237的权益,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通过引用合并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公开文献和专利申请在此就像每个单独的公开文献或专利申请被具体且单独指出通过引用合并相同的程度以引用的方式合并。



背景技术:

晶状体是眼睛内透明的双凸面结构,与角膜一起帮助折射光线以聚焦在视网膜上。该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来执行改变眼睛焦距的功能,使得其能聚焦各种距离的物体。晶状体的调整已知为调节。晶状体囊为完全包围晶状体的光滑透明薄膜。晶状体囊具有弹性并由骨胶原构成。晶状体具有挠性并且其曲率由睫状肌经小带控制,该小带连接睫状肌和囊的赤道区域。在较短的焦距处,睫状肌收缩,小带松弛,并且晶状体变厚,产生较圆的形状并因此产生高屈光力。对较远距离处的物体改变焦距需要睫状肌放松,其增加小带张力,使晶状体变得扁平并因此增加焦距。

由于各种原因,可以移除晶状体并使用通常称为人工晶状体的人造晶状体进行替换。一些人工晶状体用于替换白内障晶状体,眼睛的晶状体内长出污斑,阻挡了光线通过。人工晶状体的特征为不可调节或可调节的。将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设计为与原有晶状体具有相似功能并适于改变屈光力以提供近距视觉和远距视觉。

典型地通过称为囊外取出的手术移除原有晶状体。该手术包括进行撕囊术,在囊前侧形成圆形切口,然后移除晶状体材料。接着将替换的人工晶状体经圆形切口形成的开口置于囊内。

如2010年1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685,531(本申请要求其优先权)详细描述的,患者与患者之间囊袋的尺寸存在不同,还不存在完善的技术来测量囊的尺寸,并且在眼睛内或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内可能发生植入后的变化。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镜后,理想地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基本状态或基本能力(本文也称为“设置点”)更加具有可预测性,并且还会响应于睫状肌的运动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包括:视觉部分,其包括视觉流体腔;以及,触觉部,其固定至所述视觉部分并从所述视觉部分沿外周延伸,所述触觉部包括通过多个流体沟槽与所述视觉流体腔处于流体连通的触觉流体腔,其中,所述触觉部适于与囊袋接合并由于睫状肌的运动而响应于囊的再成形进行变形,以使流体在所述触觉流体腔与所述视觉流体腔之间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觉部在围绕所述视觉部分的外周以小于180度延伸的位置处固定至所述视觉部分。所述触觉部能够在围绕所述视觉部分的外周以小于90度延伸的位置处固定至所述视觉部分。所述触觉部能够在围绕所述视觉部分的外周以约45度或小于45度延伸的位置处固定至所述视觉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觉部分包括其中形成有多个沟槽的拱壁部分。所述触觉部能够包括与所述触觉流体腔处于流体连通的拱壁开口,其中,所述拱壁开口的尺寸和结构适于将所述拱壁部分接收在其中。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包括:视觉部分,其包括视觉流体腔;以及外周非视觉部分,其具有与所述视觉流体腔流体连通的外周流体腔,其中,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适于与囊袋接合并由于睫状肌的运动而响应于囊的再成形进行变形,以使流体在所述外周流体腔与所述视觉流体腔之间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参数,其中,在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的处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平面内的截面中,所述外周部分的径向内部本体部分具有的厚度约为所述外周部分宽度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内部本体部分具有的厚度为所述外周部分的径向外部本体部分厚度的至少二倍大。所述径向内部本体部分能够具有为所述外周部分的径向外部本体部分厚度的至少三倍大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截面中,所述流体腔结构为大致d形。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包括:视觉部分,其包括视觉流体腔;以及外周非视觉部分,其具有与所述视觉流体腔流体连通的外周流体腔,其中,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适于与囊袋接合并由于睫状肌的运动而响应于囊的再成形进行变形,以使流体在所述外周流体腔与所述视觉流体腔之间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参数,其中,在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的适于与囊袋接合的区域中,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所述第一截面处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平面内,在该平面内所述触觉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二截面处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平面内,在该平面内所述触觉部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结构不同的第二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面具有大致椭圆结构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面具有大致d形结构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面具有其中径向内部比径向外部更加呈线性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中,所述外周流体腔具有第一流体腔结构,并且在所述第二截面中,所述外周流体腔具有与所述第一流体腔结构大致相同的第二流体腔结构。所述第一流体腔结构和所述第二流体腔结构具有比径向外表面更加呈线性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第一流体腔结构和所述第二流体腔结构能够为大致d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中,所述外周部分具有径向内部本体部分,该径向内部本体部分具有的厚度大于径向外部的厚度。在所述第一截面中,所述外周部分能够具有径向内部本体部分,该径向内部本体部分的厚度是所述径向外部的厚度的至少二倍。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包括:视觉部分,其包括视觉流体腔;以及外周非视觉部分,其具有与所述视觉流体腔流体连通的外周流体腔,其中,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适于与囊袋接合并由于睫状肌的运动而响应于囊的再成形进行变形,以使流体在所述外周流体腔与所述视觉流体腔之间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参数,其中,在所述外周非视觉部分的处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平面内的截面中,所述外周流体腔大致整体布置在所述外周部分的径向外部中。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示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图1c示出图1a和图1b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截面图;

图1d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示例后部构件的俯视图;

图1e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示例视觉部分的截面组装图;

图1f和图1g示出示例触觉部;

图1h示出视觉部分与触觉部之间的示例联接;

图2a-图2c示出示例触觉部;

图2d-图2f示出图2a的触觉部的截面图;

图2g示出图2a-图2c中的触觉部的第一端中的开口;

图3示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示例直径;

图4示出示例触觉部;

图5a和图5b示出响应于示例力的示例触觉部的变形;

图6示出示例触觉部中的示例流体开口;

图7示出示例触觉部中的示例流体开口;

图8示出示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截面图;

图9示出具有相对短的触觉部的示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总体涉及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适于位于原有囊袋内,原有晶状体从该囊袋移除。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睫状肌的松弛和收缩,外周非视觉部分(即,不是特别地适于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部分)适于响应囊袋的再成形。该响应是外周部分的变形,该变形使流体在外周部分和视觉部分之间移动,以改变人工晶状体的视觉参数(例如能力)。

调整本文描述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外周部分,使得与其他类型的囊力相比,外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对于某些类型的囊力较少响应、或更不敏感。本文中使用的较少响应或更不敏感通常意味着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能力响应于某些类型的力较少变化,与其他类型的力相比,外周部分对这些类型的力更不敏感。一般而言,与径向力相比,外周部分适于对前后方向的力较少响应。在一些实例中,前后方向的力是与睫状肌不相关的囊力,诸如由于囊袋与人工晶状体之间的尺寸不匹配导致的力,或者由于囊袋治愈反应导致的力。本文描述的径向力是由于睫状肌收缩和松弛导致的囊再成形力以及囊力,引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调整。因此,与前后方向的力相比,本文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被认为对径向力更敏感,因此,与响应于前后方向的力相比,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能力响应于径向力会出现更大变化。

本文描述的外周部分的一个优点在于其通过以可预测的方式实质地“支撑”囊打开而对囊再成形,同时仍保持外周部分对径向力的径向敏感性,以允许可调节晶状体可调节。由于外周部分适于在至少一个方向以更加可预测的方式再成形囊,则由于囊尺寸、不精确的囊测量、或移植后囊中变化等方面中一个或多个解剖学上的不同而引起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基本状态的变化可减少。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周部分由于其在至少一个方向变得更硬而适于以更加可预测的方式再成形囊。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周部分在前后方向比在径向更硬。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周部分适于在前后方向支撑打开囊。

如本文所使用的,“前后”或其衍生不限于完全平行于视觉轴的方向,而应理解为通常典型地称为前后方向的方向。例如且不限于,“前后”方向包括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视觉轴成10度角的方向或轴。本文描述的“径向”力不应该认为在前后方向。

图1a是示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0的俯视图,其包括视觉部分12和外周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外周部分包括与视觉部分12联接并从视觉部分12沿周向延伸的第一触觉部和第二触觉部14。视觉部分12适于将进入眼睛的光折射到视网膜上。触觉部14构造为与囊袋接合并适于响应于与囊袋再成形相关的睫状肌而变形。图1b是人工晶状体10的立体图,示出视觉部分12和与视觉部分12联接的触觉部14。

触觉部与视觉部分流体连通。各触觉部具有流体腔,其与视觉部分中的视觉腔流体连通。触觉部由可变形材料形成,并适于与囊袋接合并响应于与囊袋再成形相关的睫状肌而变形。当触觉部变形时,触觉流体腔的体积变化,使得布置在触觉流体腔和视觉流体腔中的流体或者从触觉流体腔运动进入视觉流体腔,或者从视觉流体腔运动进入触觉流体腔。当触觉流体腔的体积减少时,流体运动进入视觉流体腔。当触觉流体腔的体积增加时,流体从视觉流体腔运动进入触觉流体腔。流入和流出视觉流体腔的流体流改变了视觉部分的结构和人工晶状体的能力。

图1c是沿图1a中示出的a-a截面截取的侧截面图。视觉部分12包括可变形的前部构件18,其安装在可变形的后部构件20上。各触觉部14包括流体腔22,其与视觉部分12中的视觉流体腔24处于流体连通。在图1c的截面图中,仅示出图中左侧的触觉部14与视觉部分12的联接(虽然有些不清楚)。图中左侧的触觉流体腔22示出为经由两个孔26与视觉流体腔24处于流体连通,两个孔26形成在后部构件20中。图1c中右侧的触觉部14经由两个其他的孔(未示出)与视觉腔24处于流体连通,这两个孔也形成在后部构件中,并与所示出的孔成大约180度角。

图1d是后部构件20的俯视图(未示出前部构件18和触觉部14)。后部构件20包括其中形成有沟槽32的拱壁部分29。沟槽32提供视觉部分12和触觉部14之间的流体连通。孔26布置在沟槽32的一端处。因此视觉流体腔24经由两个流体沟槽与单个触觉部流体连通。拱壁部分29的构造和尺寸适于布置在触觉部14中形成的开口内,该开口限定触觉流体腔的一端,如下文所述。各拱壁部分29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两个沟槽。第一拱壁中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拱壁中的第一沟槽对齐。第一拱壁中的第二沟槽与第二拱壁中的第二沟槽对齐。

与具有一个沟槽相比,在各拱壁中具有两个沟槽具有优势。具有两个沟槽而不是一个沟槽的设计有助于在组装过程中保持尺寸稳定性,这在组装挠性和较薄组件时可能非常重要。此外,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一个沟槽的设计不能在调节的整个范围内提供足够的视觉质量。具体而言,在一些一个沟槽的设计中观察到晶状体散光,特别是当人工晶状体调整时。发现本文描述的两个沟槽拱壁设计减少了散光,特别是当晶状体调整时。由于两个沟槽之间的肋部增加拱壁的硬度而减少了这些实施例中的散光。额外的硬度导致较少的由沟槽中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偏斜。较少的由沟槽中压力变化引起的偏斜导致较少的散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沟槽直径在约0.4mm至约0.6mm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沟槽直径约为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孔之间的距离为约0.1mm至约1.0mm。

图1e是视觉部分12沿截面a-a的侧组装图,其包括前部构件18和后部构件20(为清楚起见没有示出触觉部)。由于在后部构件20中包括流体沟槽32,后部构件20需要具有通过其可形成有沟槽32的足够结构。拱壁部分29提供其中能够形成沟槽32的结构。在其最外周部分处,在前后方向上,后部构件20高于前部构件18。在替代实施例中,沟槽能够形成在前部构件18中而不是后部构件20中。前部构件将包括拱壁部分29或其他类似结构,以提供其中能够形成沟槽的结构。在这些替代实施例中,后部构件可与前部构件18相似地形成。

如图1e所示,后部构件20在外周面28处固定至前部构件18,外周面28围绕后部构件20的外周延伸并且是平坦表面。可使用已知的生物相容粘合剂将构件18和20固定到一起。也能够使用一种材料形成前部构件18和后部构件20,以消除将两个构件固定在一起的必要。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前部构件18和后部构件20彼此固定在一起的区域的直径为约5.4mm至约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在前后方向测量)的厚度沿着视觉轴(图1c中“oa”)比在外周处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从外周向沿视觉轴的最厚部分连续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部构件20的厚度从沿视觉轴的位置向图1c中由“cr”标识的中心区域的边缘减小。从图1c中可以看出,厚度在中心区域cr沿径向向外朝外周再次增加。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心区域cr的直径为约3.75mm。孔形成在斜面3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在约0.45mm至约0.55mm之间,并且后部构件20外周处的厚度在约1.0mm至约1.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并且后部构件20外周处的厚度为约1.1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沿视觉轴的厚度在约0.45mm至约0.55mm之间,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约0.50mm至约0.52mm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外周处的厚度在约0.15mm至约0.4mm之间,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约0.19mm至约0.38mm之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2mm,并且前部构件18外周的厚度为约0.38mm,以及,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并且后部构件20外周的厚度为约1.14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而前部构件18外周处的厚度为约0.3mm,以及,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而后部构件20外周处的厚度为约1.14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1mm,而前部构件18外周处的厚度为约0.24mm,以及,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而后部构件20外周处的厚度为约1.14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前部构件18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2mm,而前部构件18外周处的厚度为约0.19mm,以及,后部构件20沿视觉轴的厚度为约0.5mm,而后部构件20外周处的厚度为约1.14mm。

视觉部分适于在调节的整个过程中保持视觉质量。这确保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在非调节结构和调节结构之间转换时,视觉部分保持视觉质量。很多因素导致本文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该有益特征。这些因素包括前部构件18附接至后部构件20的外周区域、前部构件18和后部构件20在视觉部分中心区域cr内的形状轮廓(参见图1c)、以及前部构件18和后部构件20的厚度轮廓。这些有贡献的因素确保前部构件和后部构件以如下方式弯曲,以维持在视觉能力的整个范围内保持视觉质量所需的形状。

图1f示出人工晶状体10的一个触觉部14(为了清楚,未示出视觉部分12和第二触觉部)。触觉部14包括适于面对小带方向的径向外部13、和面对视觉部(未示出)外周的径向内部11。触觉部14包括固定至视觉部分12的第一端区域17,以及关闭的第二端区域19。在第一端区域17,触觉部14还包括开口15,其提供与触觉部的流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开口15的尺寸和结构适于将视觉部分12的拱壁部分29接收在其中。

图1g是触觉部14中的开口15的近视图,其适于将拱壁部分29接收在其中。开口15具有曲面33和35,其成形为与视觉拱壁29上的曲面相配合。表面31围绕开口15并且提供的表面能固定视觉部分的对应表面。

图1h是来自布置在触觉部14的开口15中的后部构件20(为了清楚,没有示出视觉部分的前部构件)的拱壁部分29(以虚线示出)的俯视近视图。沟槽32以虚线示出。触觉部14包括由内表面21限定的流体腔22。当触觉部14变形时,流体在视觉流体腔与触觉流体腔22之间经沟槽32运动。

图2a是图1a-图1h中示出的一个触觉部14的俯视图。没有示出视觉部分和第二触觉部。标出穿过触觉部的四个截面a-d。图2b示出触觉部14的侧视图,示出开口15和封闭端19。图2c是触觉部14的侧视图,示出径向外部13和封闭端19。

图2d是沿图2a中所示的截面a-a截取的截面图。在图2a示出的四个截面中,截面a-a是最靠近封闭端19的截面。径向内部11和径向外部13被标出。也示出由表面21限定的流体沟槽22。在该截面中,径向内部40在径向上比径向外部42厚(在“t”方向)。内部40提供在前后方向触觉部的硬度,以在前后方向更加可预测地再成形囊。径向内部40具有最大厚度尺寸41,其在该横截面中沿对称轴方向。触觉部14的外表面总体具有椭圆构造,其中在前后方向(“a-p”)最大的高度尺寸大于最大厚度尺寸(在“t”方向测量的)。流体腔22具有总体d形构造,其中径向内壁43不如径向外壁45那样弯曲(但不是完全线性的)。径向外部42与附接有小带的囊袋接合,而较厚的径向内部40与视觉部分相邻布置。

图2e图示图2a示出的截面b-b。截面b-b与截面a-a大致相同,并且图2e提供两个截面的示例尺寸。径向内部40具有沿中线约0.75mm的最大厚度(在径向方向“t”)。径向外部42具有沿中线约0.24mm的厚度。流体腔22具有约0.88mm的厚度。触觉部14具有沿中线约1.87mm的厚度。触觉部在前后尺寸的高度为约2.97mm。流体腔的高度为约2.60mm。在该实施例中,径向内部40的厚度为径向外部42厚度的约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内部40的厚度是径向外部42厚度的约2倍。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内部40的厚度是径向外部42厚度的约2倍至约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内部40的厚度是径向外部42厚度的约1倍至约2倍。

流体腔22布置在触觉部14的径向外部中。在该截面中,触觉部14的大致整个径向内部区域是散状材料。由于流体腔22由表面43和45限定(参见图2d),流体腔22的位置和尺寸取决于径向内部40和径向外部42的厚度。

图2f图示图2a中示出的截面c-c。在截面c-c中,径向内部40没有截面a-a和截面b-b中的径向内部40那样厚,但在截面c-c中,径向内部40比径向外部42稍厚。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截面c-c中的径向内部40为约0.32mm。径向外部42的厚度与截面a-a和b-b中径向外部厚度大约相同,约0.24mm。触觉部14的外表面与截面a-a和截面b-b中的外表面不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截面c-c中,触觉部51的径向内外表面比截面a-a和截面b-b中更加呈线性,赋予截面c-c中的触觉部的外表面总体d形。在截面c-c中,流体腔22具有总体d形,与截面a-a和截面b-b中相同。触觉部在截面c-c中的流体腔结构与截面a-a和b-b中流体腔结构大致相同,但具有的外表面构造与截面a-a和b-b中触觉部14的外表面构造不同。

在截面c-c中较薄的径向内部40也产生图1a中示出的进入路径23。视觉部分12与触觉部14之间的间距允许医生在手术期间将一个或多个冲洗和/或抽吸装置插入间隙23中,并进行抽吸以移除粘弹性流体,该粘弹性流体用于将人工晶状体输送至眼睛内。路径23也可以是沿触觉部长度的任意位置,并且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路径23。美国公开文献no.2008/0306588的图23和图24中的内容以及其原文描述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其在触觉部中包括多个路径。

图2g示出通过图2a中截面d-d截取的图。触觉部14中包括开口15,其适于接收如本文所述的来自视觉部分的拱壁。在该实施例中,开口15的高度为约0.92mm。开口的宽度或厚度为约2.12mm。

图3图示视觉部分12(未示出)和外周部分的相对直径,外周部分包括两个触觉部14(仅示出一个触觉部)。在该实施例中,视觉部分具有约6.1cm的直径,而包括外周部分的整个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具有约9.95cm的直径。不严格限制所提供的尺寸。

图4是触觉部14的俯视图,示出触觉部14对着包围视觉部分约175度的角度(即,大约180度)。为了清楚,没有示出视觉部分。因此两个触觉部各自对着围绕视觉部分约180度的角度。触觉部14的第一区域61示出为对着约118度的示例角度。这是触觉部14的径向最外部,适于与囊袋接合,并适于最能响应囊形状变化。可将区域61作为触觉部14的最响应部分。

截面a-a和b-b之间的角度被认为是触觉部的较硬径向内部的边界,该角度为约40度。触觉部14的较硬径向内部定位为直接与视觉部分的外周相邻。不严格限制所提供的尺寸和角度。

图5a和图5b图示原有晶状体从囊袋(“cb”)移除之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0中位于cb中的一部分。在每个图中,向前方向是顶部,向后方向是底部。相对于图5b示出的高能力或可调节结构,图5a示出较低能力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或非可调节结构。

弹性囊袋“cb”与小带“z”相连,小带与睫状肌“cm”相连。当睫状肌松弛时,如图5a所示,小带被拉伸。由于囊袋与小带之间的大致赤道连接位置,该拉伸由径向向外的力“r”在大体径向向外方向拉囊袋。小带的拉伸引起囊袋的总体伸长和变薄。当原有晶状体仍保持在囊袋中时,原有晶状体变得扁平(在前后方向)并且在径向方向更高,这使得晶状体具有较低的能力。如图5a示出的睫状肌的松弛提供了远距视觉。然而当眼睛试图聚焦在近处物体时发生睫状肌收缩时,肌肉的径向内部在径向向内运动,使得小带松弛。这由图5b示出。小带的松弛允许囊袋朝总体更弯曲的结构运动,其中与不可调节结构相比,前表面具有更大的曲率,提供更高的能力并允许眼睛聚焦在近处物体上。总体上将该结构称为“可调节”,并且晶状体具有“可调节”结构。

在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触觉部14的截面a-a(与截面b-b相同)中,径向内部40包括较厚散状材料,其为触觉部14提供前后方向的硬度。当在前后方向向触觉部施加囊袋力时,内部40由于其硬度以更加可重复且可预测的方式变形,使得晶状体的基本状态更加可预测。此外,触觉部由于其较硬的内部而使囊在前后方向以可重复的方式变形。此外,由于触觉部沿触觉部长度挠性较低,而沿触觉部长度的弯曲是流体能够运动进入视觉部分的一种方式(并因此改变晶状体的能力),因此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基本状态更加可预测。由较硬内部实现的额外优点是触觉部由于内部的额外量而相对于诸如回转力和倾斜力等其他力更硬。

径向外部42是触觉部中直接与囊袋的一部分接合的部分,囊袋的该部分与小带相连。触觉部外部42适于响应于囊的再成形力“r”,该力是当小带松弛并受到拉伸时总体在径向施加的力。这允许触觉部响应于睫状肌相关的力(即,囊收缩和松弛)变形,使得流体响应于睫状肌的松弛和收缩在触觉部与视觉部分之间流动。这在图5b中示出。当睫状肌收缩时(图5b),弹性囊袋的外周区域再成形并对触觉部14的径向外部42施加径向向内的力“r”。径向外部42适于响应于该囊的再成形而变形。变形减少了流体沟槽22的体积,其迫使流体从触觉腔22进入视觉腔24。这增加了视觉腔42中的流体压力。流体压力的增加使得挠性前部构件18和挠性后部构件20变形、增加曲率并因此增加人工晶状体的能力。

触觉部适于在前后方向比在径向更硬。在该实施例中,触觉部14的径向外部42在径向比较硬的内部40在前后方向具有更大的挠性(即,较低硬度)。这是由于外部42与内部40的相对厚度引起的。因此与径向方向的力相比,触觉部适于响应于前后方向的力而更少变形。这也使得响应于前后方向的力与响应于径向方向的力相比,较少的流体从触觉部运动进入视觉部分。触觉部由于其较硬的径向内部而也以更加可预测和可重复的方式变形。

因此,外周部分对于囊袋在径向方向的再成形比囊袋在前后方向的再成形更加敏感。与在前后方向相比,触觉部适于在径向更大程度的变形。因此本发明包括这样的外周部分,其对沿第一轴的囊力较不敏感,而对沿第二轴的力更加敏感。在上述的实例中,外周部分沿前后轴较不敏感,而沿径向轴更加敏感。

上述外周部分的示例性优点是在调节期间,它们以可重复方式对囊袋进行变形,并且对径向力仍保持较高程度的敏感度。上述的外周部分在前后方向比在径向更硬。

囊力在前后方向的另一实例是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中之后并且在囊袋总体经历治愈反应之后的外周部分上的囊力。治愈反应通常引起触觉部上前后方向的收缩力,在图5a中由力“a”表示。在2010年1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685,531描述了这些和其他植入后诸如与非调节相关的囊袋再成形的力,该申请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例如,在2010年1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685,531中也详细描述了对于不同患者囊袋尺寸有些不同。当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时,囊与人工晶状体之间尺寸的差异可产生在前后方向施加在人工晶状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上的力。

在囊治愈力在前后方向的实例中,在发生任何调节之前,该力可对可变形的触觉部进行变形。该变形改变了触觉流体腔的体积,引起流体在视觉流体腔与触觉流体腔之间流动。在一些实例中,这些不理想地改变晶状体的基本能力。例如,当囊治愈时,流体能够被迫使进入视觉部分,增加了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能力,并对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产生永久性近视变化。流体也能够被迫使从视觉部分流出并进入触觉部,降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能力。

如本文所使用的,不需要将“径向”精确地限定为正交于前后方向平面,而是包括与前后方向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

在2010年1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685,531、和2011年2月2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3/033,474中都描述了示例性流体,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例如,流体可以是硅油,其与或不与前后构件的聚合材料折射率匹配。当使用与视觉部分的散状材料折射率匹配的流体时,整个视觉部分作为单个晶状体,其外部曲率随着视觉部分中流体压力的增加和减少而变化。

在上述的图2a-图2g的实施例中,触觉部是可变形的聚合材料,其在截面a-a、b-b、和c-c中具有大致均匀的组分。较硬的径向内部本体部分40归因于其厚度。在替代实施例中,径向内部本体部分具有与外部本体部分不同的组分,其中,径向内部本体部分材料比径向外部本体部分的材料硬。在这些替代实施例中,径向内部和外部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同。

图6图示触觉部50,其与图2b示出的触觉部结构相同。径向外部54被标出。触觉部具有轴a-a,经过触觉部高度的一半。其中布置视觉拱壁的开口52在轴a的后侧。在该实施例中,与触觉部的最前部相比,视觉部分位于略微靠近触觉部的最后部处。

图7图示替代触觉部60(未示出视觉部分),其中,标出径向外部64。触觉部60包括轴a-a,经过触觉部厚度的一半。开口62关于轴a对称。此外,轴a-a是触觉部60的对称轴。触觉部沿轴a的对称能够增强模塑具有相对低应力构件的能力。图8示出人工晶状体70的实施例,其中,视觉部分72与两个触觉部60联接,该触觉部是图7示出的触觉部。在该实施例中,视觉部分位于更向前方向,其中开口不是沿着触觉部的中线。触觉部60的横截面a-a、b-b、和c-c与如上所述的其他实施例中示出的相同。

图9图示包括视觉部分82和两个触觉部84的人工晶状体80。视觉部分与本文描述的视觉部分相同。在前后方向测量的触觉部84不如触觉部60、触觉部50或触觉部14那样高。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触觉部84的高度在约2.0mm至约3.5mm之间,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约2.8mm高。人工晶状体80可被认为是“小”尺寸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用于具有低于某一阈值尺寸囊袋的患者。与触觉部84的最后部90相比,后部构件86的后表面布置为略微更向后方向。

本文描述的人工晶状体的特征能够类似地应用于非流体驱动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例如,非调节人工晶状体能够包括具有第一较硬区域的外周部分,该第一较硬区域提供外周部分中在第一方向不敏感的区域。例如,在具有适于彼此运动远离以改变晶状体能力的两个晶状体的人工晶状体中,可调整晶状体的外周部分,使得第一类型的囊再成形不会引起晶状体之间距离变化,并因此使人工晶状体的能力保持相同。

此外,本文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也能够适于位于原有囊袋的外侧。例如,在原有晶状体被移除后或者当原有晶状体仍然在囊袋中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能够适于位于囊袋前方或前部,其中,晶状体的外周部分适于直接响应睫状肌,而不是依靠囊的再成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