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4210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中草药及其制备工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疤痕”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疤痕”给患者带来的是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疤痕,疤痕增生期的几年时间几乎让患者苦不堪言,而后的萎缩期又使患者面目全非,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极大的身、心双重障碍。

目前,治疗“疤痕”的药物尽管各类繁多,但是大部分药物里添加的化工试剂很多,对人体的健康不利,会对皮肤产生副作用大,所以研发一种以中药为主要材料的快速去疤痕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去除疤痕的纯中草药,该药物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去疤效果,而且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化学危害或副作用,完全为一种绿色药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所述茶油组合物由山茶油、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组成,其中,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分别为:山茶油25-30份、人参叶5-6份、桑枝35-40份、三七3-4份、鱼腥草6-8份。

更进一步,所述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分别为:山茶油25份、人参叶5份、桑枝35份、三七3份、鱼腥草6份。

更进一步,所述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分别为山茶油30份、人参叶6份、桑枝40份、三七4份、鱼腥草8份。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分别备用;

步骤二:一次粉碎:将步骤一备用的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分别进行粗料粉碎,然后经过60-90目的筛选器进行筛选,得到各种原料初粉;

步骤三:二次粉碎:将步骤二得到的各原料初粉先进行搅拌均匀混合,再对混合料进行二次粉碎,然后通过180-250目的筛选器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混合细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混合细料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成为干燥混合细料;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干燥混合细料逐渐地搅拌混合加入到步骤一备用的山茶油,得到混合油初料;

步骤六:在常压、温度为10ºc~25ºc的状态中,将步骤五得到的混合油初料进行超声波震荡混合,得到山茶油混合匀料;

步骤七:在常温、常压的状态下,将步骤六制得的山茶油混合匀料进行静置35-40小时,然后滤除残渣,得到茶油组合物。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干燥方法为自然通风干燥和风机干燥两种方式,混合细料干燥后含水量小于3%。

更进一步,所述风机干燥的干燥风温度为25~38ºc,干燥时间为10~2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超声波混合的混合时间为10~20分钟。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山茶油中含有茶多酚(teapolyphenols)、茶皂素(teasaponin)、蛋白质、活性多糖、氨基酸等,其中茶多酚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镇痛、消炎、祛痰、抗渗透、止痒杀菌等药理功能,对多种细菌及真菌有很好的抗菌特性。

人参叶的主要成分包括皂苷类、人参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有机酸和挥发油等,其中皂苷类是其主要的活性成份,具有延缓衰老、抗病毒、消炎抑菌等效果。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黄酮成分桑素(mulberrin)、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环桑索(cy-clomulberrin)、环桑色烯(cyclomulberrochromene),桑枝中含有大量的黄酮成分桑素,它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地降低人体衰老,具有明显的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三七的主要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三七素、糖类成份、氨基酸类以及挥发油等,其中三七精练具有非常高的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皂苷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

鱼腥草的主要成份包括挥发性成份、黄酮类、有机酸、生物碱、维生素、水溶性多糖、金属元素及盐类,鱼腥草中的葵酰乙醛为抗菌的有效成份,对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鱼腥草中的挥发油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采用茶油为主要原料,茶油中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ve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起到护肤、滋养、生肌和保湿的功能,茶油中含有茶皂素,可以起来消炎、袪痰、抗渗透、止痒杀菌等药理功能,同时,在茶油中配以人参叶、三七、鱼腥草和桑枝等多种中草药,使之达到清热解毒、抑菌、防腐、活血化瘀,吸收外渗液,改善微循环,给创面提供营养,保证残存的腺上皮细胞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上皮生长,从而降低了伤后胶原纤维与上皮细胞的比例,使深ⅱ度以上创面愈合后不留疤痕。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先将各种中草药进行粉碎、研磨,然后再经过超声波震荡的方式与茶油进行混合,一方面,该混合方式为物理性震动混合,不会破坏其有活性成分,另一方面,通过超声波地震动混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中草药物料充分、均匀地完全溶合于山茶油中,解决了各种中草药因通过熬制混合的方法破坏有效活性的问题,使各种中草药的有效活性成份不受到破坏,提高治疗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所述茶油组合物由山茶油、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组成,其中,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分别为:山茶油25份、人参叶5份、桑枝35份、三七3份、鱼腥草6份。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分别备用;

步骤二:一次粉碎:将步骤一备用的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分别进行粗料粉碎,然后经过60-90目的筛选器进行筛选,得到各种原料初粉;

步骤三:二次粉碎:将步骤二得到的各原料初粉先进行搅拌均匀混合,再对混合料进行二次粉碎,然后通过180-250目的筛选器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混合细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混合细料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成为干燥混合细料;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干燥混合细料逐渐地搅拌混合加入到步骤一备用的山茶油,得到混合油初料;

步骤六:在常压、温度为10ºc~25ºc的状态中,将步骤五得到的混合油初料进行超声波震荡混合,得到山茶油混合匀料;

步骤七:在常温、常压的状态下,将步骤六制得的山茶油混合匀料进行静置35-40小时,然后滤除残渣,得到茶油组合物。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干燥方法为自然通风干燥和风机干燥两种方式,混合细料干燥后含水量小于3%。

更进一步,所述风机干燥的干燥风温度为25~38ºc,干燥时间为10~2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超声波混合的混合时间为10~20分钟。

实施例二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所述茶油组合物由山茶油、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组成,其中,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分别为:山茶油30份、人参叶6份、桑枝40份、三七4份、鱼腥草8份。

一种快速去疤痕的茶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分别备用;

步骤二:一次粉碎:将步骤一备用的人参叶、桑枝、三七和鱼腥草分别进行粗料粉碎,然后经过60-90目的筛选器进行筛选,得到各种原料初粉;

步骤三:二次粉碎:将步骤二得到的各原料初粉先进行搅拌均匀混合,再对混合料进行二次粉碎,然后通过180-250目的筛选器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混合细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混合细料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成为干燥混合细料;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干燥混合细料逐渐地搅拌混合加入到步骤一备用的山茶油,得到混合油初料;

步骤六:在常压、温度为10ºc~25ºc的状态中,将步骤五得到的混合油初料进行超声波震荡混合,得到山茶油混合匀料;

步骤七:在常温、常压的状态下,将步骤六制得的山茶油混合匀料进行静置35-40小时,然后滤除残渣,得到茶油组合物。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干燥方法为自然通风干燥和风机干燥两种方式,混合细料干燥后含水量小于3%。

更进一步,所述风机干燥的干燥风温度为25~38ºc,干燥时间为10~2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超声波混合的混合时间为10~20分钟。

本发明采用茶油为主要原料,茶油中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ve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起到护肤、滋养、生肌和保湿的功能,茶油中含有茶皂素,可以起来消炎、袪痰、抗渗透、止痒杀菌等药理功能,同时,在茶油中配以人参叶、三七、鱼腥草和桑枝等多种中草药,使之达到清热解毒、抑菌、防腐、活血化瘀,吸收外渗液,改善微循环,给创面提供营养,保证残存的腺上皮细胞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上皮生长,从而降低了伤后胶原纤维与上皮细胞的比例,使深ⅱ度以上创面愈合后不留疤痕。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先将各种中草药进行粉碎、研磨,然后再经过超声波震荡的方式与茶油进行混合,一方面,该混合方式为物理性震动混合,不会破坏其有活性成分,另一方面,通过超声波地震动混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中草药物料充分、均匀地完全溶合于山茶油中,解决了各种中草药因通过熬制混合的方法破坏有效活性的问题,使各种中草药的有效活性成份不受到破坏,提高治疗的效果。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