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7105阅读:1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胆管炎的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直径达2~3cm,甚至5cm。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慢性胆管炎的发病多较隐晦,初起无明显先兆和特异症状,常偶然发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病人因胆管往往不是完全阻塞,很少有灰白色大便,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加重后有皮肤瘙痒,如合并胆道感染,可有右上腹痛,发热和寒战。随着病情发展,黄疸时间的延长,病人出现肝、脾大。后期因肝功能衰竭可出现腹水,少尿,肝性脑病等。而有症状慢性胆管炎与无症状慢性胆管炎的区别在于临床上有黄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20-30重量份数的丹参,15-25重量份数的牡丹皮,15-25重量份数的昆布,10-20重量份数的浙贝母,15-25重量份数的茵陈,10-20重量份数的垂盆草,5-10重量份数的甘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25重量份数的丹参,20重量份数的牡丹皮,20重量份数的昆布,15重量份数的浙贝母,20重量份数的茵陈,15重量份数的垂盆草,7重量份数的甘草。

本发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丹参、牡丹皮、浙贝母、甘草洗净,润后切片,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昆布、茵陈除杂、洗净切宽丝或切碎、晾干后备用;

步骤三:垂盆草除杂、切段后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停火后加入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备用药物,以小火煎10-20分钟,冷却后捞出药渣即为成药。

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每付药可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需服1-6个月。

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

丹参:苦,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昆布:咸,寒;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浙贝母:苦,寒;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茵陈:苦、辛,微寒;清湿热,退黄疸。

垂盆草:甘、淡,凉;清利湿热,解毒。

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的功能及主治:本发明中丹参为君药,体现了本发明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诸药协同后共起以下作用:丹参、牡丹皮与诸药合用后在组方中共起活血化瘀的作用;昆布、浙贝母与诸药合用后在组方中共起软坚散结的作用;昆布、茵陈、垂盆草与诸药合用后在组方中共起利湿退黄的作用;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本方各药物虽共同起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退黄的作用,但是又各有侧重,诸药合用后才能起到上述功效。因此方中药物的功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互相配伍相须、相使而用,如虽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是其长于清热凉血,与丹参等共用后能加强牡丹皮活血化瘀的功效等。因此本方中的配伍不同于一般的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而是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中药组方筛选,配方科学合理,配置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短,见效快,先以活血化瘀为主、软坚散结为辅配伍治其本,再以利湿退黄治其标,整方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20克的丹参,15克的牡丹皮,15克的昆布,10克的浙贝母,15克的茵陈,10克的垂盆草,5克的甘草。

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丹参、牡丹皮、浙贝母、甘草洗净,润后切片,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昆布、茵陈除杂、洗净切宽丝或切碎、晾干后备用;

步骤三:垂盆草除杂、切段后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停火后加入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备用药物,以小火煎10-20分钟,冷却后捞出药渣即为成药。

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每付药可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需服1-6个月。

实施例2: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0克的丹参,25克的牡丹皮,25克的昆布,20克的浙贝母,25克的茵陈,20克的垂盆草,10克的甘草。

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丹参、牡丹皮、浙贝母、甘草洗净,润后切片,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昆布、茵陈除杂、洗净切宽丝或切碎、晾干后备用;

步骤三:垂盆草除杂、切段后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停火后加入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备用药物,以小火煎10-20分钟,冷却后捞出药渣即为成药。

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每付药可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需服1-6个月。

实施例3: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25克的丹参,20克的牡丹皮,20克的昆布,15克的浙贝母,20克的茵陈,15克的垂盆草,7克的甘草。

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丹参、牡丹皮、浙贝母、甘草洗净,润后切片,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昆布、茵陈除杂、洗净切宽丝或切碎、晾干后备用;

步骤三:垂盆草除杂、切段后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停火后加入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备用药物,以小火煎10-20分钟,冷却后捞出药渣即为成药。

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每付药可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需服1-6个月。

实施例4:一种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26克的丹参,21克的牡丹皮,22克的昆布,17克的浙贝母,17克的茵陈,16克的垂盆草,6克的甘草。

治疗有症状慢性胆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丹参、牡丹皮、浙贝母、甘草洗净,润后切片,晾干,备用;

步骤二:将昆布、茵陈除杂、洗净切宽丝或切碎、晾干后备用;

步骤三:垂盆草除杂、切段后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停火后加入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备用药物,以小火煎10-20分钟,冷却后捞出药渣即为成药。

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每付药可煎三次,分三次服用,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次。需服1-6个月。

本发明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

本发明的中药的有效治愈率统计,疗效标准如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两年后复诊无复发;

有效:症状、体征消失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本发明治疗参与统计的患者共34例,其中:痊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1%以上。

由于中药中即使某些中药药效相似,但是由于归经、形状、药效无法完全相同,且方剂中各药味间有相须、相使、相恶等协同与拮抗共存,因此当存在方中某味药物难以取得需要进行加减替换时,应保证加减替换药物不要超过一味,且替换药物仅限除君药以外的其他药物,并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加减替换。而如非药物难以取得请勿对组方进行改动,因在全方中轮流减去一味中药或用药性相似的中药去替代后,全方的疗效明显有所减弱,而如对君药进行替换则会影响整个组方的功效。本组方其君臣佐使搭配合理,治则明确,不宜增加或替换其他与本发明治则不同或药效近似的药物,否则不仅无法增加本组方的疗效,额外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影响组方中原本平衡的配伍关系,轻则降低疗效、增加治疗周期,重则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

王某,男,52岁,身体发热,起初以为发烧,吃药后卧床休息,午后腹部疼痛,后去医院检查为慢性胆管炎,有黄疸,后经我处药物治疗,两个半月后痊愈。

费某某,男,43岁,病前于镇医院进行急性胆管炎治疗,后转变为慢性胆管炎,出现进行性梗阻性黄疸,后经我处药物治疗,三个月后痊愈。

高某,男,38岁,来我处就诊时患者已有明显黄疸,出现腹水,后经我处药物治疗,一个月后病情有明显改善,持续用药六个月后痊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