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81285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青少年青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患者不但影响外貌和心理,处理不好还会留下皮损,会终身遗憾,而目前许多化妆品或治疗痤疮的药物含有刺激性成份,既不安全,也无显著的功效,过多使用,会对其产生依赖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牛黄20-30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20-30份、苦参碱20-30份、鲜葎草12-18份、芙蓉花12-18份、鲜石蔛花12-18份、芦荟汁5-8份、溶菌酶5-8份、无菌水5-8份、木患子1-4份、败酱草1-4份、黄芩1-4份、苍术1-4份。

优选的,牛黄、羧甲基壳聚糖钠盐、苦参碱的重量比为24-28:24-28:24-28。

优选的,鲜葎草、芙蓉花、鲜石蔛花的重量比为14-16:14-16:14-16。

优选的,芦荟汁、溶菌酶、无菌水的重量比为6-7:6-7:6-7。

优选的,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的重量比为2-3:2-3:2-3:2-3。

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

牛黄24-28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24-28份、苦参碱24-28份、鲜葎草14-16份、芙蓉花14-16份、鲜石蔛花14-16份、芦荟汁6-7份、溶菌酶6-7份、无菌水6-7份、木患子2-3份、败酱草2-3份、黄芩2-3份、苍术2-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鲜葎草、芙蓉花以及鲜石蔛花混合后,用清水洗去泥砂,再用无菌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切碎,并将其混合物放置在蒸煮容器内,然后加入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以及适量的离子水,在70-90摄氏度的条件下蒸煮120-180min,将混合液体过滤出,待其恢复常温后备用;

s2、然后将牛黄置入透明容器内,然后将s1中生成的混合液体置于其中,并在40-60摄氏度的环境下混合搅拌放置6-9min,然后依次加入羧甲基壳聚糖钠与苦参碱,继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然后静置;

s3、在s2完成后,再次向透明容器内添加芦荟汁、溶菌酶以及无菌水,然后将温度降低至40-45摄氏度,并在添加的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5-10min,完成后,备用;

s4、上述完成后,将其放置阴凉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降温处理,待温度降至20-25摄氏度后,将其用胶体磨成幼滑的浆状液体,再灌装装瓶、封口、包装,即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协同增效作用显示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功效,是本发明的最大收获,是基于其清热解毒、凉血通瘀滞、消痰解郁以及消炎灭菌,本发明内不含有酒精类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本发明的方法可使牛黄有效成分被有效提取出来,也去掉了许多杂质,使其疗效更佳,且使用无副作用,更不会产生依赖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牛黄20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20份、苦参碱20份、鲜葎草12份、芙蓉花12份、鲜石蔛花12份、芦荟汁5份、溶菌酶5份、无菌水5份、木患子1份、败酱草1份、黄芩1份、苍术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鲜葎草、芙蓉花以及鲜石蔛花混合后,用清水洗去泥砂,再用无菌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切碎,并将其混合物放置在蒸煮容器内,然后加入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以及适量的离子水,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蒸煮120min,将混合液体过滤出,待其恢复常温后备用;

s2、然后将牛黄置入透明容器内,然后将s1中生成的混合液体置于其中,并在40摄氏度的环境下混合搅拌放置6min,然后依次加入羧甲基壳聚糖钠与苦参碱,继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时间为20min,然后静置;

s3、在s2完成后,再次向透明容器内添加芦荟汁、溶菌酶以及无菌水,然后将温度降低至40摄氏度,并在添加的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5min,完成后,备用;

s4、上述完成后,将其放置阴凉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降温处理,待温度降至20摄氏度后,将其用胶体磨成幼滑的浆状液体,再灌装装瓶、封口、包装,即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牛黄24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24份、苦参碱24份、鲜葎草14份、芙蓉花14份、鲜石蔛花14份、芦荟汁6份、溶菌酶6份、无菌水6份、木患子2份、败酱草2份、黄芩2份、苍术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鲜葎草、芙蓉花以及鲜石蔛花混合后,用清水洗去泥砂,再用无菌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切碎,并将其混合物放置在蒸煮容器内,然后加入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以及适量的离子水,在75摄氏度的条件下蒸煮140min,将混合液体过滤出,待其恢复常温后备用;

s2、然后将牛黄置入透明容器内,然后将s1中生成的混合液体置于其中,并在50摄氏度的环境下混合搅拌放置7min,然后依次加入羧甲基壳聚糖钠与苦参碱,继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时间为24min,然后静置;

s3、在s2完成后,再次向透明容器内添加芦荟汁、溶菌酶以及无菌水,然后将温度降低至42摄氏度,并在添加的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7min,完成后,备用;

s4、上述完成后,将其放置阴凉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降温处理,待温度降至22摄氏度后,将其用胶体磨成幼滑的浆状液体,再灌装装瓶、封口、包装,即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牛黄28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28份、苦参碱28份、鲜葎草16份、芙蓉花16份、鲜石蔛花16份、芦荟汁7份、溶菌酶7份、无菌水7份、木患子3份、败酱草3份、黄芩3份、苍术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鲜葎草、芙蓉花以及鲜石蔛花混合后,用清水洗去泥砂,再用无菌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切碎,并将其混合物放置在蒸煮容器内,然后加入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以及适量的离子水,在85摄氏度的条件下蒸煮160min,将混合液体过滤出,待其恢复常温后备用;

s2、然后将牛黄置入透明容器内,然后将s1中生成的混合液体置于其中,并在55摄氏度的环境下混合搅拌放置8min,然后依次加入羧甲基壳聚糖钠与苦参碱,继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时间为28min,然后静置;

s3、在s2完成后,再次向透明容器内添加芦荟汁、溶菌酶以及无菌水,然后将温度降低至44摄氏度,并在添加的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9min,完成后,备用;

s4、上述完成后,将其放置阴凉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降温处理,待温度降至24摄氏度后,将其用胶体磨成幼滑的浆状液体,再灌装装瓶、封口、包装,即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牛黄30份、羧甲基壳聚糖钠盐30份、苦参碱30份、鲜葎草18份、芙蓉花18份、鲜石蔛花18份、芦荟汁8份、溶菌酶8份、无菌水8份、木患子4份、败酱草4份、黄芩4份、苍术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鲜葎草、芙蓉花以及鲜石蔛花混合后,用清水洗去泥砂,再用无菌水冲洗一遍,沥干水,切碎,并将其混合物放置在蒸煮容器内,然后加入木患子、败酱草、黄芩、苍术以及适量的离子水,在90摄氏度的条件下蒸煮180min,将混合液体过滤出,待其恢复常温后备用;

s2、然后将牛黄置入透明容器内,然后将s1中生成的混合液体置于其中,并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混合搅拌放置9min,然后依次加入羧甲基壳聚糖钠与苦参碱,继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时间为30min,然后静置;

s3、在s2完成后,再次向透明容器内添加芦荟汁、溶菌酶以及无菌水,然后将温度降低至45摄氏度,并在添加的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搅拌10min,完成后,备用;

s4、上述完成后,将其放置阴凉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降温处理,待温度降至25摄氏度后,将其用胶体磨成幼滑的浆状液体,再灌装装瓶、封口、包装,即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痤疮外用制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