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124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为了工作或者学习等等原因,人们不能按时吃饭,长久后易得胃病,现在胃病已成为当下都市生活的人们一种常见病症。人们市场上销售的胃药功能单一,生产工艺复杂,治标不治理,只是缓解胃肠病痛,治疗时间长,效果慢,增加患者的病痛时间。此外如何在治疗胃病同时,对胃进行同时进行保健,从而加快缓解患者病痛,也是本发明同样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该药物增加了人体免疫力和人体的胃肠蠕动,既能制疗胃病又具有健胃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0-20份、独活5-15份、陈皮10-20份、桑寄生5-15份、香附5-15份、白芨8-15份、地骨皮5-20份、黄芪20-30份、败酱草5-20份、土茯苓5-15份、知母3-12份、白芍10-25份和炙甘草3-12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0-15份、独活9-15份、陈皮10-15份、桑寄生5-12份、香附12-15份、白芨8-10份、地骨皮5-12份、黄芪25-30份、败酱草5-10份、土茯苓9-15份、知母3-8份、白芍15-25份和炙甘草3-8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20份、独活5-9份、陈皮15-20份、桑寄生12-15份、香附5-12份、白芨10-15份、地骨皮12-20份、黄芪20-25份、败酱草10-20份、土茯苓5-9份、知母8-12份、白芍10-15份和炙甘草8-12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份、独活8份、陈皮15份、桑寄生10份、香附8份、白芨12份、地骨皮10份、黄芪25份、败酱草15份、土茯苓12份、知母6份、白芍18份和炙甘草5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

本发明所用的各药物组分的药性药理如下:

枳实:味苦,性寒。入脾、胃经。具有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的作用。冶胸肚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独活:味苦;辛;性微湿;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陈皮:性味归经辛味,温,苦;归脾、肺经,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果。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消化不良。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肾、肝经。能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昏目眩,便血,胎动不安,崩漏下血,产后乳汁不下。

香附: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归经心、脾、肾。功效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白芨:味苦、甘;性温。具有强腰膝,祛风湿和利关节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机枪,足膝软弱无力,风湿痹痛,小便过多,遗精,妇女白带过多。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功效与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败酱草:味辛、苦,微寒。归经: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化学成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苷,葡萄糖中美菊素c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效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病,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知母:味苦、甘,寒。归经:肺、胃、肾经。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化学成分:含芒果苷、知母皂苷等,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抑菌、抗单纯疱疹病毒,利胆和免疫作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脾、肝经。能够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等。

炙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能够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以及药物、食物中毒。炙用主治:脾胃虚弱,倦态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结合上述原料药的药理及药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反复的临床治疗试验,研制出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能有效缓解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疗程短,见效快,治标治本。

从2008年至2016年,发明人处共计收治此类确诊病人358例,25-40岁年龄段人占90%,对于这部分年龄段的人,有340人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16人见效,总有效率达到99%以上。

典型病例:

1、程先生,25岁,企业职工。患胃酸过多、胃腕疼、吞酸多年,服用本发明一个月,上述各种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2、刘女士,38岁,农民。患胃酸过多、胃疼、腹胀、不思饮食多年,服用本发明一个月,上述各种症状消失,饮食正常,为巩固疗效,又服用一个月,现在已经十年未再犯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份、独活8份、陈皮15份、桑寄生10份、香附8份、白芨12份、地骨皮10份、黄芪25份、败酱草15份、土茯苓12份、知母6份、白芍18份和炙甘草5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1份、独活14份、陈皮11份、桑寄生14份、香附6份、白芨14份、地骨皮6份、黄芪29份、败酱草6份、土茯苓14份、知母4份、白芍24份和炙甘草4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2份、独活13份、陈皮12份、桑寄生13份、香附7份、白芨10份、地骨皮18份、黄芪22份、败酱草18份、土茯苓7份、知母10份、白芍12份和炙甘草10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3份、独活12份、陈皮13份、桑寄生12份、香附8份、白芨12份、地骨皮8份、黄芪17份、败酱草8份、土茯苓12份、知母6份、白芍23份和炙甘草6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4份、独活11份、陈皮14份、桑寄生11份、香附9份、白芨11份、地骨皮9份、黄芪16份、败酱草9份、土茯苓11份、知母7份、白芍21份和炙甘草7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6: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份、独活10份、陈皮15份、桑寄生10份、香附15份、白芨10份、地骨皮10份、黄芪25份、败酱草10份、土茯苓10份、知母8份、白芍15份和炙甘草8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7: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6份、独活9份、陈皮16份、桑寄生9份、香附11份、白芨9份、地骨皮11份、黄芪24份、败酱草11份、土茯苓9份、知母9份、白芍19份和炙甘草9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8: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7份、独活8份、陈皮17份、桑寄生8份、香附12份、白芨8份、地骨皮12份、黄芪23份、败酱草12份、土茯苓8份、知母10份、白芍18份和炙甘草10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9: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8份、独活7份、陈皮17份、桑寄生7份、香附12份、白芨7份、地骨皮13份、黄芪24份、败酱草13份、土茯苓13份、知母4份、白芍18份和炙甘草4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9份、独活6份、陈皮19份、桑寄生6份、香附15份、白芨6份、地骨皮14份、黄芪21份、败酱草14份、土茯苓6份、知母12份、白芍16份和炙甘草12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1: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20份、独活5份、陈皮20份、桑寄生5份、香附15份、白芨8份、地骨皮15份、黄芪20份、败酱草15份、土茯苓5份、知母12份、白芍15份和炙甘草12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2: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9份、独活14份、陈皮19份、桑寄生14份、香附14份、白芨14份、地骨皮19份、黄芪29份、败酱草19份、土茯苓14份、知母11份、白芍14份和炙甘草11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3: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8份、独活13份、陈皮18份、桑寄生13份、香附13份、白芨13份、地骨皮18份、黄芪28份、败酱草18份、土茯苓13份、知母10份、白芍23份和炙甘草10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4: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7份、独活12份、陈皮17份、桑寄生12份、香附12份、白芨12份、地骨皮17份、黄芪27份、败酱草17份、土茯苓12份、知母9份、白芍22份和炙甘草9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5: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6份、独活11份、陈皮16份、桑寄生11份、香附11份、白芨11份、地骨皮16份、黄芪26份、败酱草16份、土茯苓11份、知母8份、白芍21份和炙甘草8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6: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份、独活10份、陈皮15份、桑寄生10份、香附10份、白芨10份、地骨皮15份、黄芪25份、败酱草15份、土茯苓10份、知母7份、白芍20份和炙甘草7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7: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4份、独活9份、陈皮14份、桑寄生9份、香附9份、白芨9份、地骨皮14份、黄芪24份、败酱草14份、土茯苓9份、知母6份、白芍19份和炙甘草6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8: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3份、独活8份、陈皮13份、桑寄生8份、香附8份、白芨8份、地骨皮13份、黄芪13份、败酱草13份、土茯苓8份、知母5份、白芍13份和炙甘草5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19: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2份、独活7份、陈皮12份、桑寄生7份、香附7份、白芨7份、地骨皮12份、黄芪22份、败酱草12份、土茯苓7份、知母4份、白芍17份和炙甘草4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0: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1份、独活6份、陈皮11份、桑寄生6份、香附6份、白芨6份、地骨皮11份、黄芪21份、败酱草11份、土茯苓6份、知母3份、白芍16份和炙甘草4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1: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0份、独活5份、陈皮10份、桑寄生5份、香附5份、白芨10份、地骨皮10份、黄芪20份、败酱草10份、土茯苓5份、知母3份、白芍15份和炙甘草3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2: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1份、独活6份、陈皮11份、桑寄生6份、香附6份、白芨9份、地骨皮6份、黄芪21份、败酱草6份、土茯苓6份、知母4份、白芍11份和炙甘草4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3: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2份、独活7份、陈皮12份、桑寄生7份、香附7份、白芨10份、地骨皮7份、黄芪22份、败酱草7份、土茯苓7份、知母5份、白芍12份和炙甘草5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4: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3份、独活8份、陈皮13份、桑寄生8份、香附8份、白芨11份、地骨皮8份、黄芪23份、败酱草8份、土茯苓8份、知母6份、白芍13份和炙甘草6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5: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4份、独活9份、陈皮14份、桑寄生9份、香附9份、白芨12份、地骨皮9份、黄芪24份、败酱草9份、土茯苓9份、知母7份、白芍14份和炙甘草7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6: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5份、独活10份、陈皮15份、桑寄生10份、香附10份、白芨13份、地骨皮10份、黄芪15份、败酱草10份、土茯苓10份、知母8份、白芍15份和炙甘草8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7: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6份、独活11份、陈皮16份、桑寄生11份、香附11份、白芨14份、地骨皮11份、黄芪26份、败酱草11份、土茯苓11份、知母9份、白芍16份和炙甘草9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8:

一种治疗胃肠炎症的药物,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枳实17份、独活12份、陈皮17份、桑寄生12份、香附12份、白芨13份、地骨皮12份、黄芪27份、败酱草12份、土茯苓12份、知母10份、白芍17份和炙甘草10份;所述的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技术制备成内服颗粒剂、散剂或胶囊,用于治疗胃肠炎,口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服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