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30516阅读:16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草药浸提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浸出的操作。由于药材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复杂性,浸提过程的机制也相当复杂,但一般来说,浸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是指溶剂使中草药表面润湿,并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毛细管作用,进入药材空隙和裂缝中,并进一步渗透进入细胞组织,使干皱细胞膨胀,恢复通透性;第二步,溶质的解吸与溶解,是指溶剂进入细胞后,解除药材功效成分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吸附,使功效成分转溶于溶剂中;第三步,溶质的扩散,当溶剂溶解大量功效成分后,细胞内液体浓度显著增高,使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和渗透压差,致使细胞外侧纯溶剂或稀溶液向细胞内渗透,细胞内高浓度的液体不断向固液界面扩散,并进一步从固液界面向溶剂主体扩散,直至内外浓度相等,渗透压平衡,浸提过程也达到平衡。

通过分析整个中草药浸提过程可知,影响溶剂浸润与渗透快慢的因素包括药材的质地、药材颗粒的大小、溶剂与药材的亲和性等;影响溶质解吸与溶解的关键因素是溶剂与功效成分的亲和性;影响溶质扩散的关键因素是浓度差,此外也受药材颗粒大小、浸提温度、溶剂黏度、功效成分分子量大小等的影响。因此通过调节浸出溶剂、药材粉碎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等可有效提高中草药材功效成分的提取率和提取效率。

目前,家庭采用的中草药食用方法集中在煎煮、泡茶、浸酒、蒸汁等传统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口感不佳,制作耗时,功效成分溶出率低,未能充分发挥药材价值等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中草药食用方法存在的弊端,根据中草药浸提过程的机理,提供一种家庭用的便捷高效的中草药食用方法,提高药材功效成分的溶出率以及溶出效率,同时改善感官品质,使得药材药效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中药养身的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该破壁机包括加热装置、粉碎刀具、杯体,该粉碎刀具位于杯体内,该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杯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破壁浸润阶段:将水和中药材粉碎成混合液,该粉碎刀具的末端线速度为30至100米/秒;(b)两段升温阶段:首先以p1的加热功率升温至t1,然后以p2的加热功率升温至沸腾,p1大于p2,两段升温阶段的总时间大于3分钟;(c)炖煮阶段:以p3加热功率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

所述p2为p1的30%至80%,所述t1为75℃至90℃。

所述中药材为人参,所述t1为75℃至85℃;所述中药材为黄芪,所述t1为75℃至85℃;所述中药材为石斛,所述t1为80℃至90℃。

所述炖煮阶段中伴有搅拌步骤。

所述搅拌步骤中粉碎刀具的末端线速度为10至20米/秒。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的时间为4至8分钟。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中水和中药材比值为50至300。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中混合液的粉碎粒径为70至500微米。

所述p3是p1的10%至40%,所述炖煮阶段保持时间为20至40分钟。

所述炖煮阶段中蒸发量小于破壁浸润阶段中混合液的20%。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破壁浸润阶段:将水和中药材粉碎成混合液,该粉碎刀具的末端线速度为30至100米/秒;(b)两段升温阶段:首先以p1的加热功率升温至t1,然后以p2的加热功率升温至沸腾,p1大于p2,两段升温阶段的总时间大于3分钟;(c)炖煮阶段:以p3加热功率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首先,将中药材和水粉碎成混合液,对中药材的破壁有利于浸润与渗透,使水更充分的进入中药材的细胞,解除药材功效成分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吸附,使功效成分转溶于水中,当粉碎刀具末端线速度小于30米/秒时,粉碎刀具施加于药材上的切割力不足以切碎部分坚韧的药材,如黄芪、当归等;当粉碎刀具末端线速度大于100米/秒时,部分密度较大的药材如三七、何首乌等会被离心至杯壁处,无法有效利用整个刀片进行切割。另外,大部分中药材的功效成分具有亲水亲脂性,随着这些具有“两亲”特征的功效成分转移至溶液中,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稳定加热过程中产生气泡,如果气泡在到达液面之前未液化,则会在液面处积累,形成泡沫,泡沫不断积聚可能导致溢出风险,既会造成浪费又存在烫伤风险,本发明通过两段式加热可以有效地防止溢锅风险,先以大功率p1加热,t1温度之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且到达液面后随即液化消失,因此以大功率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功效成分的析出,当大于t1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的泡逐渐会在液面积累,因此通过降低功率的方式减少气泡的产生,防止溢锅,可见两段式加热方式既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溢锅风险;再者,当小于t1温度时,功效成分的提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当大于t1温度时,提取速率的增大趋缓,因此在温度达到t1后降低加热功率,减缓升温速度,从而保证中药材成分得到充分的析出;除此之外,两段升温阶段总时间大于3分钟,可以有效地促进功能成分的提取和避免炖煮过程中中药材的上浮,可以使中药材得到充分的浸润,使脱水的细胞重新吸水膨胀,并且经粉碎后的中药材颗粒小,更容易吸水浸润。

所述p2为p1的30%至80%,所述t1为75℃至90℃。t1是结合大部分的中药材取值的,适用于大部分的中药材,当t1大于75℃,药材组织更容易软化,提高溶剂向药材内部的渗透性,加快功效成分的溶剂化作用,同时溶液黏度降低,促进分子运动,从而加快功效成分从药材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当t1大于90℃,根据水加热的特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涌至液体表面,存在溢锅的风险;鉴于部分中药材的功效成分具有“亲水亲脂”性,能够稳定气泡,更容易导致溢锅的风险,因此降低液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减少气泡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使产生的气泡液化消失,可有效避免溢锅。故选择先用大功率p1将液体快速升温至75℃及以上,提高功效成分的溶出效率;在90℃之前降为小功率p2加热,避免发生溢锅。

所述中药材为人参,所述t1为75℃至85℃。人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具有极强的亲水亲脂性,对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因此在大于85℃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同时t1大于75℃,确保人参皂苷的溶出效率。所述中药材为黄芪,所述t1为75℃至85℃。黄芪的主要功效成分是黄芪甲苷,同样具有极强的亲水亲脂性,对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因此在大于85℃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同时t1大于75℃,确保人参皂苷的溶出效率。所述中药材料为鲜石斛,所述t1为80℃至90℃。石斛的主要功效成分是石斛多糖,水溶性强,对于气泡的稳定性极弱,因此在大于90℃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同时,石斛多糖溶于水中,溶液黏度增大,故t1升至80℃及以上,可降低溶液黏度,促进分子运动,从而加快石斛多糖从石斛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

所述炖煮阶段中伴有搅拌步骤。搅拌能加剧汤液的对流,有利于药材和功效成分快速扩散至整个汤液体系,彻底避免药材的上浮和粘壁,提高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渗透压差,从而促进功效成分从细胞内向溶剂扩散,缩短达到提取平衡的时间,以及促进细胞内的功效成分尽可能多地转移至溶剂中。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的时间为4至8分钟。当时间小于4分钟时,药材粉碎不充分,药材的相对表面积较小,影响功效成分的提取;当时间大于8分钟时,药材被粉碎的过细,药粉会产生吸附作用,减慢功效成分的扩散速度,反而会制约提取效率。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中水和中药材比值为50至300。加水倍量的选择显著影响制作所得中药养生饮的感官以及一次制作使用的药材量,当加水倍量小于50时,制作完成的中药养生饮味道苦涩,较难下咽;当加水倍量大于300时,容易出现一次制作中药养生饮使用的药材量少于药典推荐的使用量,而过少的药材量无法达到滋补功效。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中混合液的粉碎粒径为70至500微米。如此,有利于功效成分的提取。

所述p3是p1的10%至40%,所述炖煮阶段保持时间为20至40分钟。选择炖煮20至40分钟,既可以实现功效成分的较高转移率,又可以实现节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本发明的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所述的破壁机可以是破壁豆浆机、破壁料理机、破壁食品加工机等,破壁机包括加热装置、粉碎刀具、杯体,该粉碎刀具位于杯体内,该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杯体。

一种使用破壁机快速高效的中药养生饮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破壁浸润阶段:将水和中药材粉碎成混合液,该粉碎刀具的末端线速度为30至100米/秒;

(b)两段升温阶段:首先以p1的加热功率升温至t1,然后以p2的加热功率升温至沸腾,p1大于p2,两段升温阶段的总时长大于3分钟;

(c)炖煮阶段:以p3加热功率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破壁浸润阶段水和中药材比值为50至30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未达到提取平衡时,随着加水倍量的增大,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渗透压差也增大,从而有利于功效成分向溶剂中扩散;但若达到提取平衡,继续提高加水倍量,对功效成分的提取不再有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加水倍量的选择显著影响制作所得中药养生饮的感官以及一次制作使用的药材量,当加水倍量小于50时,制作完成的中药养生饮味道苦涩,较难下咽;当加水倍量大于300时,容易出现一次制作中药养生饮使用的药材量少于药典推荐的使用量,而过少的药材量无法达到滋补功效,因此本发明人对多个中药材进行考察后总结得出加水倍量的适宜范围是50至300,其中较优范围为150至2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破壁浸润阶段是利用粉碎刀具进行粉碎的,其粉碎刀具端点的线速度为30至100米/秒,当粉碎速度小于30米/秒时,粉碎刀具施加于药材上的切割力不足以切碎部分坚韧的药材,如黄芪、当归等;当粉碎速度大于100米/秒时,部分密度较大的药材如三七、何首乌等会被离心至杯壁处,无法有效利用整个粉碎刀具进行切割。经实验研究确定粉碎速度最佳为50至90米/秒,药材的粉碎效率高。其粉碎时间为4至8分钟,当粉碎时间小于4分钟时,药材粉碎不充分,药材的相对表面积较小,影响功效成分的提取;当粉碎时间大于8分钟,药材被粉碎的过细,药粉会产生吸附作用,减慢功效成分的扩散速度,反而会制约提取效率,经实验研究确定最佳粉碎时间为6至8分钟。粉碎后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至500微米,如此有利于功效成分的提取。

所述破壁浸润阶段将中药材和水粉碎成混合液,对中药材的破壁有利于浸润与渗透,使水更充分的进入中药材的细胞,解除药材功效成分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吸附,使功效成分转溶于水中。另外大部分中药材料的功效成分具有亲水亲脂性,随着这些具有“两亲”特征的功效成分转移至溶液中,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稳定加热过程中产生气泡,如果气泡在到达液面之前未液化,则会在液面处积累,形成泡沫,泡沫不断积聚可能导致溢出风险,既浪费又存在烫伤风险,本发明通过两段式加热可以有效地防止溢锅风险,先以大功率p1加热,t1温度之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且到达液面后随即液化消失,因此以大功率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提高功能成分的析出,当大于t1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的气泡逐渐会在液面积累,因此通过降低功率的方式减少气泡的产生,防止溢锅,可见两段式加热方式既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溢锅风险;再者,当小于t1温度时,功效成分的提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当大于t1温度时,提取速率的增大趋缓,因此在温度达到t1后降低加热功率,减缓升温速度,从而保证中药材成分得到充分的析出;除此之外,两段升温阶段总时间大于3分钟,可以促进功能成分的提取和避免炖煮过程中中药材的上浮,可以使中药材得到充分的浸润,使脱水的细胞重新吸水膨胀,经粉碎后的中药材颗粒小,更容易吸水浸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段升温阶段中,所述p2为p1的30%至80%,所述t1为75℃至90℃。t1是结合大部分的中药材取值的,适用于大部分的中药材,当t1大于75℃,药材组织更容易软化,提高溶剂向中药材内部的渗透性,加快功效成分的溶剂化作用,同时溶液黏度降低,促进分子运动,从而加快功效成分从药材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当t1大于90℃,根据水加热的特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涌至液体表面,存在溢锅的风险;鉴于部分中药材的功效成分具有“亲水亲脂”性,能够稳定气泡,存在很高的溢锅风险,因此通过降低液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减少气泡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使产生的气泡液化消失,可有效避免溢锅。故选择先用大功率p1将液体快速升温至75℃及以上,提高功效成分的溶出效率;在90℃之前降为小功率p2加热,避免发生溢锅。以中药材人参为例,所述t1为75℃至85℃,人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具有极强的亲水亲脂性,对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因此在大于85℃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同时t1大于75℃,确保人参皂苷的溶出效率。以中药材黄芪为例,所述t1为75℃至85℃,黄芪的主要功效成分是黄芪甲苷,同样具有极强的亲水亲脂性,对于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因此在大于85℃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以中药材鲜石斛为例,所述t1为80℃至90℃,石斛的主要功效成分是石斛多糖,水溶性强,对于气泡的稳定性极弱,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功效成分的析出,即在大于90℃时改为小功率p2加热,防止产生溢锅,同时,石斛多糖溶于水中,溶液黏度增大,故t1升至80℃及以上,可降低溶液黏度,促进分子运动,从而加快石斛多糖从石斛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炖煮阶段中伴有搅拌步骤,搅拌能加剧汤液的对流,有利于药材和功效成分快速扩散至整个汤液体系,彻底避免药材的上浮和粘壁,提高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渗透压差,从而促进功效成分从细胞内向溶剂扩散,缩短达到提取平衡的时间,以及促进细胞内的功效成分尽可能多地转移至溶剂中。所述搅拌步骤中粉碎刀具的末端线速度为10至20米/秒。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炖煮阶段中p3的功率更小,即,p3小于p2,p2是p1的10%至40%,所述炖煮阶段中蒸发量小于破壁浸润阶段中混合液的20%。使液体获得的热量维持其微沸状态,保持液体中有气泡不断上升,原因一:气泡的上升可以促进溶剂的对流,加速功效成分在整个体系中的分散,提高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渗透压差,从而促进功效成分从细胞内向溶剂扩散,缩短达到提取平衡的时间;原因二:确保蒸发量小于20%,避免熬干汤液;原因三:避免因气泡产生剧烈而导致的溢锅。炖煮持续20至40分钟,是因为炖煮时间大于20分钟,随着炖煮时间延长,功效成分的提取率快速增加;炖煮时间大于40分钟,功效成分的提取率趋于稳定。由此可见,选择炖煮20至40分钟,既可以实现功效成分的较高转移率,又可以实现节能。

可以理解,所述破壁浸润阶段之前还包括浸泡步骤,可以是冷水浸泡也可以是热水浸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