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祖国医学称牛皮癣为“白疕”,认为主要病机为血热毒盛;气血虚风燥引起,中医治疗分别用清热法,活血化淤法和养血法进行辨证论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0-20份、黄芩20-40份、紫苏20-40份、川椒10-20份、大枣20-40份、苦参20-40份、甘草20-40份、土茯苓20-40份。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s10.将苦参、土茯苓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步骤s20.取苦参、土茯苓药渣与柴胡、黄芩、紫苏、川椒、大枣、甘草等药混匀,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步骤s30.再加入蔗糖,浓缩;
步骤s40.加适量山梨酸,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
步骤s50.加入上述备用的苦参、土茯苓蒸馏液,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
本发明的中药药理如下:
柴胡:辛,苦,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归经】归心、肺、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
紫苏:辛,微温。【归经】归脾经、肺经。【功效】散寒解表,行气和胃。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解鱼蟹毒。
大枣:温,甘。【归经】归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
土茯苓:淡,甘。【归经】归肝,脾,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甘草:甘,平。【归经】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邪扶本、疏肝解郁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0份、黄芩20份、紫苏20份、川椒10份、大枣20份、苦参20份、甘草20份、土茯苓20份。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s10.将苦参、土茯苓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150ml,备用;
步骤s20.取苦参、土茯苓药渣与柴胡、黄芩、紫苏、川椒、大枣、甘草等药混匀,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步骤s30.再加入蔗糖100份,浓缩至2000ml;
步骤s40.加适量山梨酸,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2500ml;
步骤s50.加入上述备用的苦参、土茯苓蒸馏液,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
实施例2,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15份、黄芩30份、紫苏30份、川椒15份、大枣30份、苦参30份、甘草30份、土茯苓30份。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s10.将苦参、土茯苓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200ml,备用;
步骤s20.取苦参、土茯苓药渣与柴胡、黄芩、紫苏、川椒、大枣、甘草等药混匀,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步骤s30.再加入蔗糖150份,浓缩至2500ml;
步骤s40.加适量山梨酸,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3000ml;
步骤s50.加入上述备用的苦参、土茯苓蒸馏液,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
实施例3,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20份、黄芩40份、紫苏40份、川椒20份、大枣40份、苦参40份、甘草40份、土茯苓40份。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s10.将苦参、土茯苓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300ml,备用;
步骤s20.取苦参、土茯苓药渣与柴胡、黄芩、紫苏、川椒、大枣、甘草等药混匀,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步骤s30.再加入蔗糖200份,浓缩至3000ml;
步骤s40.加适量山梨酸,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3500ml;
步骤s50.加入上述备用的苦参、土茯苓蒸馏液,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治疗牛皮癣的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