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776发布日期:2019-06-25 23:28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应注意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等臀部及大腿后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这些均是局部疼痛,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跟反射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中药配方和重量如下:

两面针15-20克,一包根15-20克,三叉苦15-20克,一朵云15-20克,千斤拔15-20克,半枫荷15-20克,钩藤15-20克,当归15-20克,杜仲15-20克。

本发明的中药的药理分析如下:

两面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一包根:一条根味辛、性温,可袪风利湿、消瘀解毒、补气血。

三叉苦: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一朵云:性平,味淡,无毒。平肝,清热,镇咳。治头晕头痛,咳血,惊痫,火眼、目翳,疮疡肿毒。

千斤拔: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

半枫荷: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

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杜仲: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

以上中药混合后,水煎服,每天三剂,早中晚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由下列中药材按对应的重量份制得:

两面针15-20克,一包根15-20克,三叉苦15-20克,一朵云15-20克,千斤拔15-20克,半枫荷15-20克,钩藤15-20克,当归15-20克,杜仲15-20克。

以上中药混合后,水煎服,每天三剂,早中晚服用。

实施案例1:

两面针15克,一包根15克,三叉苦18克,一朵云17克,千斤拔16克,半枫荷15克,钩藤15克,当归15克,杜仲20克。

以上中药混合后,水煎服,每天三剂,早中晚服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药材和重量组成:两面针15‑20克,一包根15‑20克,三叉苦15‑20克,一朵云15‑20克,千斤拔15‑20克,半枫荷15‑20克,钩藤15‑20克,当归15‑20克,杜仲15‑20克,本发明中药,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可靠,治愈患者多人,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周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峰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9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