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9168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风湿病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过敏性反应。多在患过中耳炎、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病1-4周年发生的。青少年因抵抗力较弱,易得这类病。体质差的人也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得病机会也多。防止风湿病关键是要防止链球菌的感染。平时,我们不仅要排好学习、工作、劳动、休息和饮食,还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容易引起风湿病的病症应治疗彻底。如患了风湿病,应及时治疗,并注意休息,避免经常发作和病情的加重。

现有治风湿类疾病的手段多为使用生物制剂或是化学药剂,此类疗法不仅治疗成本高而且大多对人体有毒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本发明所用原料均除了含有传统的祛风湿散寒药材外,还大量添加有强筋固本和趋势活络的药材,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可以提高祛风湿的效率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千斤拔15~30份;五加皮4.5~9份;千年健4.5~9份;牛力健15~30份;蚕沙20~30份;石楠叶3~10份;伸筋草5~15份;虎杖根10~20份;大血藤5~15份;丝瓜络10~20份;爬山虎10~20份;宽筋藤9~15份;独活2~5份;大风艾10~20份;金铁锁0.1~0.5份;水适量。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a.压榨:按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千斤拔、牛力健、虎杖根、大血藤、爬山虎、宽筋藤和大风艾切碎洗净,并将上述原料均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并所得液体组分记为原料a;

b.干燥:将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伸筋草、丝瓜络、独活和金铁锁洗净切碎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所得组分记为原料b;

c.破碎:将原料b中的药材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d.混料、煎煮:将步骤b中得到原料b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质量为各原料总质量10倍的水,并搅拌混匀,然后在搅拌均匀后将该混合液体倒入加热装置中进行煎煮,待加热5~10min后再将原料a缓慢加入加热装置中,边加入边搅拌,待煎煮完成后即得到药水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烘干的温度设置在40~70℃,时间为15~30min。

优选的,步骤c中各组分粒径破碎至300~500目。

优选的,步骤d中混料搅拌的同时对药液进行保温处理,温度设置为40~60℃,持续时间为10~30min。

优选的,步骤d中煎煮温度设置为90~100℃,持续时间为30~60min。

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具有良好的祛风湿散寒、强筋宽筋、舒筋活络、补气血的功效;药膏中除了常见的祛风湿散寒药材,还添加了强筋固本、舒筋活络的药材,独活与大风艾后者温中活血前者祛风湿散寒,二者相互使用可以在散寒的同时温补身体,同时独活还具有散瘀止痛,消除肿胀的作用,可以缓解病患的痛苦;石楠叶与伸筋草相配合既可以发挥石楠叶止痒、强筋骨、益肝肾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伸筋草的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达到标本兼顾;通过以上药材药性互补、功效相促的作用可以加速病患的康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能很大程度上减缓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缓解部分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千斤拔15份;五加皮6份;千年健7份;牛力健20份;蚕沙20份;石楠叶7份;伸筋草15份;虎杖根20份;大血藤5份;丝瓜络20份;爬山虎15份;宽筋藤9份;独活2份;大风艾20份;金铁锁0.3份;水800份。

a.压榨:按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千斤拔、牛力健、虎杖根、大血藤、爬山虎、宽筋藤和大风艾切碎洗净,并将上述原料均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并所得液体组分记为原料a;

b.干燥:将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伸筋草、丝瓜络、独活和金铁锁洗净切碎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所得组分记为原料b,温度设置为40℃,持续时间为15min;

c.破碎:将原料b中的药材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目数为500目;

d.混料、煎煮:将步骤b中得到原料b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质量为各原料总质量10倍的水,保温温度设置在50℃,持续时间为30min;在搅拌均匀后将该混合液体倒入加热装置中进行煎煮,待加热开始10min后再将原料a缓慢加入加热装置中,边加入边搅拌,待煎煮完成后即得到药水成品,煎煮最高温度为90℃,持续时间为50min。

经测试,抽取30名风湿病患使用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每日将服用本药水三次,经30天治疗后进行回访,经调查共有23人有显著疗效,3人有轻度疗效,4人无明显疗效。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千斤拔20份;五加皮4.5份;千年健9份;牛力健15份;蚕沙30份;石楠叶10份;伸筋草12份;虎杖根10份;大血藤12份;丝瓜络13份;爬山虎20份;宽筋藤12份;独活5份;大风艾10份;金铁锁0.5份;水900份。

a.压榨:按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千斤拔、牛力健、虎杖根、大血藤、爬山虎、宽筋藤和大风艾切碎洗净,并将上述原料均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并所得液体组分记为原料a;

b.干燥:将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伸筋草、丝瓜络、独活和金铁锁洗净切碎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所得组分记为原料b,温度设置为70℃,持续时间为20min;

c.破碎:将原料b中的药材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目数为450目;

d.混料、煎煮:将步骤b中得到原料b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质量为各原料总质量10倍的水,保温温度设置在45℃,持续时间为25min;在搅拌均匀后将该混合液体倒入加热装置中进行煎煮,待加热开始5min后再将原料a缓慢加入加热装置中,边加入边搅拌,待煎煮完成后即得到药水成品,煎煮最高温度为95℃,持续时间为40min。

经测试,抽取30名风湿病患使用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每日将服用本药水三次,经30天治疗后进行回访,经调查共有22人有显著疗效,4人有轻度疗效,4人无明显疗效。

实施例3: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千斤拔25份;五加皮9份;千年健4.5份;牛力健30份;蚕沙25份;石楠叶3份;伸筋草9份;虎杖根12份;大血藤7份;丝瓜络18份;爬山虎10份;宽筋藤10份;独活4份;大风艾15份;金铁锁0.1份;水1000份。

a.压榨:按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千斤拔、牛力健、虎杖根、大血藤、爬山虎、宽筋藤和大风艾切碎洗净,并将上述原料均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并所得液体组分记为原料a;

b.干燥:将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伸筋草、丝瓜络、独活和金铁锁洗净切碎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所得组分记为原料b,温度设置为60℃,持续时间为25min;

c.破碎:将原料b中的药材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目数为300目;

d.混料、煎煮:将步骤b中得到原料b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质量为各原料总质量10倍的水,保温温度设置在60℃,持续时间为15min;在搅拌均匀后将该混合液体倒入加热装置中进行煎煮,待加热开始8min后再将原料a缓慢加入加热装置中,边加入边搅拌,待煎煮完成后即得到药水成品,煎煮最高温度为90℃,持续时间为30min。

经测试,抽取30名风湿病患使用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每日将服用本药水三次,经30天治疗后进行回访,经调查共有21人有显著疗效,4人有轻度疗效,5人无明显疗效。

实施例4:

一种具有祛风湿散寒功能的药水,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千斤拔30份;五加皮7份;千年健5份;牛力健25份;蚕沙20份;石楠叶5份;伸筋草5份;虎杖根15份;大血藤15份;丝瓜络10份;爬山虎13份;宽筋藤15份;独活3份;大风艾18份;金铁锁0.2份;水900份。

a.压榨:按配比称取原料后,将千斤拔、牛力健、虎杖根、大血藤、爬山虎、宽筋藤和大风艾切碎洗净,并将上述原料均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并所得液体组分记为原料a;

b.干燥:将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伸筋草、丝瓜络、独活和金铁锁洗净切碎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所得组分记为原料b,温度设置为50℃,持续时间为30min;

c.破碎:将原料b中的药材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目数为400目;

d.混料、煎煮:将步骤b中得到原料b放入搅拌机中,并加入质量为各原料总质量10倍的水,保温温度设置在40℃,持续时间为10min;在搅拌均匀后将该混合液体倒入加热装置中进行煎煮,待加热开始7min后再将原料a缓慢加入加热装置中,边加入边搅拌,待煎煮完成后即得到药水成品,煎煮最高温度为100℃,持续时间为60min。

经测试,抽取30名风湿病患使用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每日将服用本药水三次,经30天治疗后进行回访,经调查共有24人有显著疗效,4人有轻度疗效,2人无明显疗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