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6851发布日期:2018-06-08 19:4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是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



背景技术:

膝交叉韧带为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呈铰链式连于股骨髁间窝及胫骨的髁间隆起之间,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膝交叉韧带又可分为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后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斜向后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部和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当膝关节活动时,两条韧带各有一部分纤维处于紧张状态。

人们在运动或遭受意外时,很容易发生后十字交叉韧带断裂,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膝关节不稳,严重的会影响膝关运动功能,常见的治疗手段就是重建断裂的后交叉韧带,使关节恢复应有的功能,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上开设胫骨隧道,然后用1.0mm钢丝穿过胫骨隧道,将穿出的钢丝与事先连接在重建后交叉韧带上牵引线结扎,然后将重建的韧带从胫骨隧道内拖出,最后将韧带固定在胫骨上,进行下一步处理,由于在膝盖的后侧长有腘动脉,因此在穿钢丝的时候要十分小心,十分耗时,即便如此,也在穿钢丝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损伤腘动脉,严重的甚至刺破腘动脉,造成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穿引钢丝费时费力、容易损伤腘动脉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包括软皮套、可变形齿状胶管、内管、外管、手柄,内管的上端插在可变形齿状胶管内,内管的下端插在手柄内并与手柄固定连接,手柄上端的内管上固定安装有外套筒,在外套筒上设置有可沿外套筒上下移动的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上方的外套筒上设置有限制滑动装置上移的限位环,限位环上端的内管外侧套装有外管,外管的上侧与可变形齿状胶管固定连接,外管的下侧与限位环固定连接,外管与内管之间设置有过线间隙,在限位环与外套筒上都设置有过线孔,在可变形齿状胶管内设置有钢丝拉线,钢丝拉线的一端与可变形齿状胶管的上端豁口侧固定连接,钢丝拉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过线间隙、过线孔并与滑动装置固定连接,软皮套包裹在外管与可变形齿状胶管的外侧。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套、弹簧,滑套装在外套筒的外侧,在外套筒与滑套之间设置有可被滑套压缩的弹簧,滑套的外侧壁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滑套轴线左右对称的拉片。

上述内管与手柄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上述手柄上设置有镂空的防滑纹路。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滑动装置、钢丝拉线、可变形齿状胶管,通过控制滑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钢丝拉线使可变形齿状胶管收缩变钩形,使软胶管逐步地从本发明内推出,软胶管穿过胫骨隧道后,将穿出的软胶管与连接在后交叉韧带上的牵引线结扎,然后把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从胫骨隧道内拖出,最后把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固定在胫骨上,进行下一步处理,整个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缩短了手术时间,有了软皮套的保护,能够避免软胶管在穿过胫骨隧道时损伤腘动脉,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可变形齿状胶管舒张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可变形齿状胶管收缩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在手术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软皮套,2为可变形齿状胶管,3为内管,4为外管,5为手柄,6为外套筒,7为限位环,8为过线间隙,9为过线孔,10为钢丝拉线,11为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12为胫骨,13为胫骨隧道,14为腘动脉,15为滑套,16为弹簧,17为拉片,18为防滑纹路,19为软胶管,20为后交叉韧带牵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包括软皮套1、可变形齿状胶管2、内管3、外管4、手柄5,内管3的上端插在可变形齿状胶管2内,内管3的下端插在手柄5内并与手柄5固定连接,手柄5上端的内管3上固定安装有外套筒6,在外套筒6上设置有可沿外套筒6上下移动的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上方的外套筒6上设置有限制滑动装置上移的限位环7,限位环7上端的内管3外侧套装有外管4,外管4的上侧与可变形齿状胶管2固定连接,外管4的下侧与限位环7固定连接,外管4与内管3之间设置有过线间隙8,在限位环7与外套筒6上都设置有过线孔9,在可变形齿状胶管2内设置有钢丝拉线10,钢丝拉线10的一端与可变形齿状胶管2的上端豁口侧固定连接,钢丝拉线1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过线间隙8、过线孔9并与滑动装置固定连接,软皮套1包裹在外管4与可变形齿状胶管2的外侧。

在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在胫骨12止点上开设胫骨隧道13,并在本发明的内管3里穿入软胶管19,然后将本发明上包有软皮套1的细管部内伸至胫骨隧道13中,用手向下拖动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在下移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收紧钢丝拉线10,钢丝拉线10在收紧的过程中,可变形齿状胶管2也逐渐收紧变为钩形,在钢丝拉线10舒张时,可变形齿状胶管2逐渐恢复形变,通过可变形齿状胶管2与软胶管19间的静摩擦力,设置在本发明内的软胶管19就会与可变形齿状胶管2发生相对移动,通过控制滑动装置的上下移动,可将软胶管19持续地从本发明内推出,最后软胶管19从胫骨隧道13内穿出到关节腔内,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11事先与后交叉韧带牵引线20的一端结扎固定,后交叉韧带牵引线20的另一端插在从胫骨隧道13穿出的软胶管19内,后交叉韧带牵引线20与软胶管19间为结扎紧密配合,通过慢慢拉动软胶管19,把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11从胫骨隧道13内逐渐拖出,最后把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11固定在胫骨12上,进行下一步处理,整个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缩短了手术时间,原先拉扯将重建的后交叉韧带11使用的是1.0mm钢丝,而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的是软胶管20,再加上软皮套1为软橡胶材质,有了软皮套1的保护,可变形齿状胶管2变钩形,不会接触到腘动脉14周围软组织,能够避免软胶管19在穿过胫骨隧道13时损伤腘动脉14,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导向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滑动装置包括滑套15、弹簧16,滑套15装在外套筒6的外侧,在外套筒6与滑套15之间设置有可被滑套15压缩的弹簧16,滑套15的外侧壁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滑套15轴线左右对称的拉片17。本滑动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钢丝拉线10与滑套15固定连接,拉片17的设置可以方便手指对滑套15施加作用力,当滑套15沿着外套筒6向下移动时,会逐渐拉紧钢丝拉线10并对弹簧16进行压缩,使可变形齿状胶管2逐渐收紧、变成钩形,使软胶管19从本发明内逐渐推出,当松手释放滑套15时,滑套15在弹簧16弹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使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如附图1、2、3所示,内管3与手柄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了拆卸与安装过程,也便于更换与维修。

如附图1、2、3所示,手柄5上设置有镂空的防滑纹路18。手柄5上镂空的防滑纹路18不仅能够增强手掌与手柄5间的摩擦力,而且能够减轻本发明的质量,医生在手术中使用起来更加灵活顺手。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