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592发布日期:2018-06-15 21:1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心电图仪器部件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



背景技术:

心电图仪是由威廉·爱因托芬(W.Einthoven,1860-1927)发明的。心电图仪器能将心脏活动时心肌激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心电信号)自动记录下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常用的医疗电子仪器。国内一般按照记录器输出道数划分为:单道、三道、六道和十二道心电图机等。医用导电液采用离子膜导电技术,具有成膜迅速、电导性能强、持久、无需二次清洁等优点,是导电膏的理想替代品。导电液在临床医学心电图、脑电图、除颤仪检查等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授权公告号为CN 101627908 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环压心电图胸导连接头,其由负压囊、电极杯、手压筒、环槽筒、橡胶环及出液孔构成。环槽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环槽筒的底部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出液孔,手压筒是纵截面为T形的圆筒体,手压筒的下端处于环槽筒的环形槽中。电极杯为倒置的漏斗形,电极杯的底部与环槽筒的内壁为一个整体。应用时,导电液均匀分布于环形槽中,正向下压手压筒,各出液孔的液体压强相等,从而保证了导电液以相同的速度从出液孔流出,促进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但其还存在如下缺点:一,人为操作按压手压筒,不能保证手压筒的正向下压,且人为操作较难保持施力的恒定变化,使得对手压筒的压力不均匀,还有可能在下压手压筒过程中发生滑溜现象,这些都极易导致无法实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还可能影响连接头相对人体的固定稳定性;二,出液孔始终与用来盛装导电液的环形槽连通,在未按压手压筒的条件下,就有可能有部分导电液从出液孔溢流出,从而可能造成导电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其实现了手压筒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手压筒的正向下压,能保持施力的恒定变化,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避免影响连接头相对人体的固定稳定性;可保证对导电液出入的准确控制,避免造成导电液的浪费。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包括电极杯1、负压囊、环槽筒、手压筒及出液孔,所述电极杯1为倒置的漏斗形,所述负压囊开口包围在电极杯1上端口外侧,所述环槽筒的内侧壁与电极杯1的底部为一个整体,所述环槽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所述出液孔均匀设于环槽筒的底部,所述手压筒的下端侧壁贴附于环形槽槽壁上;

所述手压筒底部沿其周圈完全嵌入式均匀设有至少两对电磁铁一,每对所述电磁铁一的两个个体磁性相同并分别设于手压筒底部两侧,所述环槽筒的侧壁上完全嵌入式设有与电磁铁一一一对应的至少两对永磁体排,每对所述永磁体排的两个排体分别设于环槽筒的内、外侧壁内,所述永磁体排为等间距纵向设置的一列磁性渐增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磁性与电磁铁一的磁性相反;所有所述电磁铁一均通过电导线一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导线一排线于手压筒筒壁内部且延伸至手压筒上端并从该端侧壁穿出手压筒筒壁;

所述出液孔上方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关于出液孔纵向截面对称的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的相近端为互相交错适配的条齿形,两块所述封口板的相近端内部还设有磁性相同的电磁铁二,所述封口板的相远端外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环形槽槽底部,且转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环形槽槽底面,所述封口板上端面与转轴中心点的高度差等于转轴中心点与永磁体二顶部的高度差,所述环槽筒的内外两侧壁内底部均设有对应转轴位置并与电磁铁二磁性相反的永磁体二,所述永磁体二对应的环形槽槽壁上设有供封口板自由端转动的内凹槽,所述封口板上表面与永磁体二所在侧的环形槽槽底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柱,所述弧形弹簧柱的弹力小于永磁体二对电磁铁二的磁吸力;所述环槽筒内、外侧壁内的电磁铁二均分别通过电导线二连接在一起,且内、外侧壁内的电导线二于环槽筒底部筒壁内相连接,所述环槽筒外侧壁内的电导线二延伸至环槽筒上端并从该端穿出环槽筒筒壁。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与各对永磁体排一一对应,出液孔设于各对永磁体排所在纵截面底部,所述永磁体二为永磁体排中最底部的永磁体,所述电磁铁一和电磁铁二的磁性相同。将永磁体二与永磁体排中最底部的永磁体合二为一,使其既作为电磁铁二的驱动辅助部件又作为电磁铁一的驱动部件之一,可有效节约零部件,简化结构,便于加工组装。相应的,出液孔及永磁体排的相对位置会有一定限制,而电磁铁一和电磁铁二的磁性必须相同,才能满足基于永磁体二与永磁体排中最底部的永磁体合二为一的工作需求。

具体地,所述出液孔有4个,所述手压筒底部沿其周圈完全嵌入式均匀设有4对电磁铁一。导电液从出液孔流出才能对人体检测部位进行涂抹,为快速实现均匀涂抹,出液孔至少为四个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手压筒包括管状筒体及分别设于管状筒体上端和下端的抽拉手柄和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侧面贴附在环形槽槽壁上,所述活塞头的宽度大于管状筒体的宽度,所述抽拉手柄的宽度大于活塞头的宽度。因为手压筒在环形槽内起到推注活塞的作用,所以必须有侧面贴附在环形槽槽壁上的活塞头;为了便于抽拉手压筒且对手压筒起到下移限位的作用,则设有宽度大于活塞头宽度的抽拉手柄;较比于截面为T形的圆筒体结构,将抽拉手柄和活塞头之间的手压筒部分的宽度减小,可节省材料并减轻手压筒自重,有利于利用手压筒与环形槽槽壁之间的摩擦来稳定手压筒的位置。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手压筒底部和环槽筒内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磁铁和永磁体排,永磁体排为等间距纵向设置的一列磁性渐增的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性与电磁铁一的磁性相反。电磁铁通电后,首先受到顶部永磁体的磁吸作用,开始带动手压筒向下移动,然后在一级级磁性渐增的永磁体的磁吸作用下,手压筒连续向下移动,直至到达环形槽底部,如此便实现了手压筒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手压筒的正向下压,能保持施力的恒定变化,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避免影响连接头相对人体的固定稳定性。电磁铁断电后,永磁体对电磁铁的磁吸作用消失,此时可手动抽拉手压筒,以实现手压筒的复位。

(2)本发明在出液孔上方设有两个相近端互相交错适配的封口板,以阻断出液孔与盛装有导电液的环形槽的连通关系,保证在未按压手压筒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导电液从出液孔溢流出的现象,从而避免造成导电液的浪费;为了封口板能在装置工作状态顺利打开,本发明在封口板的相近端内部设有磁性相同的电磁铁二,封口板的相远端转动连接于环形槽槽底部,环槽筒的内外两侧壁内底部均设有与电磁铁二磁性相反的永磁体二,所述封口板上表面与永磁体二所在侧的环形槽槽底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柱。电磁铁二通电后,两块封口板的相近端相互排斥,在永磁体二的磁吸辅助作用下,封口板向上转动成功打开出液孔,以便于导电液顺利流出;导电液涂抹完毕后,给电磁铁二断电,永磁体二对电磁铁二的磁吸力消失,在弧形弹簧柱的复位作用下,封口板可回到原位。

综上,本发明实现了手压筒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手压筒的正向下压,能保持施力的恒定变化,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避免影响连接头相对人体的固定稳定性;可保证对导电液出入的准确控制,避免造成导电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C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极杯,2-负压囊,3-环槽筒,4-手压筒,41-管状筒体,42-抽拉手柄,43-活塞头,5-出液孔,6-环形槽,7-电磁铁一,8-永磁体排,9-电导线一,10-封口板,11-电磁铁二,12-转轴,13-永磁体二,14-内凹槽,15-弧形弹簧柱,16-电导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包括电极杯1、负压囊2、环槽筒3、手压筒4及出液孔5,所述电极杯1为倒置的漏斗形,所述负压囊2开口包围在电极杯1上端口外侧,所述环槽筒3的内侧壁与电极杯1的底部为一个整体,所述环槽筒3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6,所述出液孔5均匀设于环槽筒3的底部,所述手压筒4的下端侧壁贴附于环形槽6槽壁上;

如图2所示,所述手压筒4底部沿其周圈完全嵌入式均匀设有至少两对电磁铁一7,每对所述电磁铁一7的两个个体磁性相同并分别设于手压筒4底部两侧,所述环槽筒3的侧壁上完全嵌入式设有与电磁铁一7一一对应的至少两对永磁体排8,每对所述永磁体排8的两个排体分别设于环槽筒3的内、外侧壁内,所述永磁体排8为等间距纵向设置的一列磁性渐增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磁性与电磁铁一7的磁性相反;所有所述电磁铁一7均通过电导线一9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导线一9排线于手压筒4筒壁内部且延伸至手压筒4上端并从该端侧壁穿出手压筒4筒壁;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出液孔5上方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关于出液孔5纵向截面对称的封口板10,所述封口板10的相近端为互相交错适配的条齿形,两块所述封口板10的相近端内部还设有磁性相同的电磁铁二11,所述封口板10的相远端外侧固定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转动连接于环形槽6槽底部,且转轴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环形槽6槽底面,所述封口板10上端面与转轴12中心点的高度差等于转轴12中心点与永磁体二顶部的高度差(便于封口板10转动到位时能贴合于永磁体二13上,使得封口板10位于水平位置,从而能满足手压筒4推注导电液至底端时的需求),所述环槽筒3的内外两侧壁内底部均设有对应转轴12位置并与电磁铁二11磁性相反的永磁体二13,所述永磁体二13对应的环形槽6槽壁上设有供封口板10自由端转动的内凹槽14,所述封口板10上表面与永磁体二13所在侧的环形槽6槽底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柱15;所述环槽筒3内、外侧壁内的电磁铁二11均分别通过电导线二16连接在一起,且内、外侧壁内的电导线二16于环槽筒3底部筒壁内相连接,所述环槽筒3外侧壁内的电导线二16延伸至环槽筒3上端并从该端穿出环槽筒3筒壁。

为了节约零部件、简化结构,所述出液孔5与各对永磁体排8一一对应,出液孔5设于各对永磁体排8所在纵截面底部,所述永磁体二13为永磁体排8中最底部的永磁体,所述电磁铁一7和电磁铁二11的磁性相同。将永磁体二13与永磁体排8中最底部的永磁体合二为一,使其既作为电磁铁二11的驱动辅助部件又作为电磁铁一7的驱动部件之一,可有效节约零部件,简化结构,便于加工组装。相应的,出液孔5及永磁体排8的相对位置会有一定限制,而电磁铁一7和电磁铁二11的磁性必须相同,才能满足基于永磁体二13与永磁体排8中最底部的永磁体合二为一的工作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5有四个,所述手压筒4底部沿其周圈完全嵌入式均匀设有四对电磁铁一7。导电液从出液孔5流出才能对人体检测部位进行涂抹,为快速实现均匀涂抹,出液孔5至少为四个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为了减轻手压筒4自重,所述手压筒4包括管状筒体及分别设于管状筒体上端和下端的抽拉手柄和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侧面贴附在环形槽6槽壁上,所述活塞头的宽度大于管状筒体的宽度,所述抽拉手柄的宽度大于活塞头的宽度。因为手压筒4在环形槽6内起到推注活塞的作用,所以必须有侧面贴附在环形槽6槽壁上的活塞头;为了便于抽拉手压筒4且对手压筒4起到下移限位的作用,则设有宽度大于活塞头宽度的抽拉手柄;较比于截面为T形的圆筒体结构,将抽拉手柄和活塞头之间的手压筒4部分的宽度减小,可节省材料并减轻手压筒4自重,有利于利用手压筒4与环形槽6槽壁之间的摩擦来稳定手压筒4的位置。

上述导电液自涂式心电图胸导连接头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先抽拉出手压筒4,向环形槽6中倒入导电液,然后装上手压筒4,使得活塞头43位于环形槽6内导电液的上方;通过操控负压囊2,使电极杯1较为稳定地吸附在人体检查部位,然后先给电磁铁二11通电,两块封口板1010的相近端相互排斥,在永磁体二13的磁吸辅助作用下,封口板10向上转动成功打开出液孔5,以便于导电液顺利从出液孔55流出;再给电磁铁一7通电,首先受到最靠近电磁铁一7的永磁体的磁吸作用,带动手压筒4开始向下移动,然后在一级级磁性渐增的永磁体的磁吸作用下,手压筒4连续向下移动,直至到达环形槽6底部,如此便实现了手压筒4的自动控制,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导电液涂抹完毕后,先给电磁铁一7断电,永磁体对电磁铁一7的磁吸作用消失,此时可手动抽拉手压筒4,以实现手压筒4的复位;再给电磁铁二11断电,永磁体二13对电磁铁二12的磁吸力消失,在弧形弹簧柱15的复位作用下,封口板10可回到原位。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实现了手压筒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手压筒的正向下压,能保持施力的恒定变化,达到均匀涂抹导电液的目的,避免影响连接头相对人体的固定稳定性;可保证对导电液出入的准确控制,避免造成导电液的浪费。

另外,本发明均采用电磁铁与永磁体的磁吸作用,实现手压筒和封口板的驱动控制,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将部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以对导电液进行加热,使其更适用于人体上,有利于避免冰凉感刺激人体皮肤而造成检查误差。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