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938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



背景技术:

股骨又叫大腿骨,暴力直接打击、从高处坠跌、车辆撞击等都可造成股骨骨折,发生股骨骨折时,下肢不能活动,骨折处严重肿胀、疼痛,还可出现扭曲或成角等畸形,有时可出现下肢长度缩短。

股骨骨折需要长期卧床静养,且不能起床、翻身,否则骨折后很难复位,影响患腿的康复,对于老人以及儿童来说,是十分难控制的。常规的固定方法无非是采用牵引器械对于患腿进行位置固定并进行牵引,使得患腿无法弯曲移动,但是传统的牵引器械不但结构比较复杂,使用起来极其繁琐,同时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家庭无法正确使用,只能在医院内使用,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传统结构的牵引器械仅仅能保证患腿的固定,但是不能方便的调节腿部的支撑角度,脚跟处悬空时间长也会引起患者酸麻的不适感,并且不能很方便的对牵引机构进行操作,使牵引机构能够较为快速的施加牵引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腿部支撑板,腿部支撑板左端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底板的上部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腿部支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脚跟支撑板,脚跟支撑板的下部开设由于第二滑槽,所述底板的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导柱,导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脚跟支撑板的右侧下部固定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套筒的右侧设置有U型板,U型板与底板相滑动连接,U型板的内部设置有内棘轮和转动盘,内棘轮呈右端开口的形状,转动盘位于内棘轮的内部,所述内棘轮的左侧壁体和转动盘的右侧壁体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穿过U型板并与U型板相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转动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转动盘的侧壁边缘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转动套接有棘爪,所述棘爪通过扭力弹簧与转动盘相连接,所述内棘轮的外表面缠绕有连接绳,连接绳穿过定滑轮的上部与脚跟支撑板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截面均呈梯形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截面均呈梯形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跟支撑板的上部开设有脚跟支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和导柱的侧壁均开设有销孔,销孔内设置有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绳的材质为尼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腿部支撑板的上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防护带,防护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腿部支撑板上,通过防护带和魔术粘将患者的腿部绑在腿部支撑板上,使患者的腿部不会轻易弯曲,患者的脚跟位于脚跟支撑槽内,避免了患者的脚跟悬空时间长而导致患者酸麻的不适感,通过调节螺杆可以调节导柱的高度,方便患者将腿部放置在合适的支撑角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调节腿部支撑的角度,通过转动手柄,即可方便对腿部进行牵引作用,并且内棘轮具有转动方向的自锁作用,因此能够方便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腿部支撑板、3-第一滑槽、4-第一滑块、5-防护带、6-魔术粘、7-脚跟支撑板、8-脚跟支撑槽、9-套筒、10-导柱、11-销孔、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14-定滑轮、15-U型板、16-内棘轮、17-转动盘、18-转动柱、19-手柄、20-固定柱、21-棘爪、22-扭力弹簧、23-连接绳、2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股骨骨折牵引器,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部设置有腿部支撑板2,腿部支撑板2左端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滑块4,所述底板1的上部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位于第一滑槽3内,所述腿部支撑板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脚跟支撑板7,脚跟支撑板7的下部开设由于第二滑槽12,所述底板1的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9,套筒9的内部设置有导柱10,导柱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位于第二滑槽12内,所述脚跟支撑板7的右侧下部固定安装有定滑轮14,所述套筒9的右侧设置有U型板15,U型板15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U型板15的内部设置有内棘轮16和转动盘17,内棘轮16呈右端开口的形状,转动盘17位于内棘轮16的内部,所述内棘轮16的左侧壁体和转动盘17的右侧壁体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8,转动柱18穿过U型板15并与U型板15相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转动柱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9,所述转动盘17的侧壁边缘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8,固定柱18上转动套接有棘爪21,所述棘爪21通过扭力弹簧22与转动盘17相连接,所述内棘轮16的外表面缠绕有连接绳23,连接绳23穿过定滑轮14的上部与脚跟支撑板7相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一滑槽3的截面均呈梯形形状。

所述第二滑块13和第二滑槽12的截面均呈梯形形状。

所述脚跟支撑板7的上部开设有脚跟支撑槽8。

所述套筒9和导柱10的侧壁均开设有销孔11,销孔11内设置有螺杆24。

所述连接绳23的材质为尼龙。

所述腿部支撑板7的上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防护带5,防护带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粘6。

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腿部支撑板2上,通过防护带5和魔术粘6将患者的腿部绑在腿部支撑板2上,使患者的腿部不会轻易弯曲,此时患者的脚跟位于脚跟支撑槽8内,避免了患者的脚跟悬空时间长而导致患者酸麻的不适感,通过调节螺杆24可以调节导柱10的高度,从而调节了腿部支撑板2的倾斜角度,方便患者将腿部放置在合适的支撑角度,由于U型板15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将U型板15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用手转动手柄19,如图2所示,棘爪21带动内棘轮16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内棘轮16的表面缠绕连接绳23,连接绳23对脚跟支撑板2起到牵引的作用,通过腿部支撑板2对患者的腿部具有牵引的作用,并且由于内棘轮16的特性,使内棘轮16不能轻易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对内棘轮16的转动方向具有自锁的作用,当需要松开连接绳23时,用手转动手柄19,使转动盘17带动棘爪21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内棘轮16转动,连接绳23松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调节腿部支撑的角度,通过转动手柄19,即可方便对腿部进行牵引作用,并且内棘轮16具有转动方向的自锁作用,因此能够方便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腿部支撑板2上,通过防护带5和魔术粘6将患者的腿部绑在腿部支撑板2上,使患者的腿部不会轻易弯曲,此时患者的脚跟位于脚跟支撑槽8内,避免了患者的脚跟悬空时间长而导致患者酸麻的不适感,通过调节螺杆24可以调节导柱10的高度,从而调节了腿部支撑板2的倾斜角度,方便患者将腿部放置在合适的支撑角度,由于U型板15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将U型板15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用手转动手柄19,如图2所示,棘爪21带动内棘轮16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内棘轮16的表面缠绕连接绳23,连接绳23对脚跟支撑板2起到牵引的作用,通过腿部支撑板2对患者的腿部具有牵引的作用,并且由于内棘轮16的特性,使内棘轮16不能轻易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对内棘轮16的转动方向具有自锁的作用,当需要松开连接绳23时,用手转动手柄19,使转动盘17带动棘爪21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内棘轮16转动,连接绳23松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调节腿部支撑的角度,通过转动手柄19,即可方便对腿部进行牵引作用,并且内棘轮16具有转动方向的自锁作用,因此能够方便的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