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朗氏架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93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朗氏架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朗氏架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骨科临床中通常需要对某些骨折病人进行骨骼牵引以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疼痛等目的。临床常见的下肢牵引类型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在这些牵引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用到布朗氏架。现有的布朗氏架基本由铁杆制成,使用时,用纱布或绷带包绕布朗氏架建立支撑面,方便摆放、支撑患肢,但是用纱布或绷带建立的支撑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纱布或绷带容易被病人伤口的分泌物、血迹或尿渍等感染,且更换不便,更换过程中容易影响牵引效果;2、纱布或绷带包绕布朗氏架的厚度有限,腓总神经处易受到压迫,且还会诱发压疮、足下垂等并发症;3、通过纱布或绷带包绕建立支撑面时,需要耗费较多的纱布或绷带,且纱布或绷带的使用寿命短、不能重复利用,与医院耗材管理理念相违背;4、用纱布或绷带建立的支撑面受力后容易变形,对病人患肢的支撑效果不理想,会大大影响骨骼牵引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清洗且可重复使用的布朗氏架护套。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包括软质的外罩,外罩包括连为一体的前罩部、中罩部与后罩部,前罩部与大腿对应,中罩部与膝窝对应,后罩部与小腿对应,中罩部的两侧设有内凹的凹口,还包括气囊,中罩部与后罩部的同侧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置放气囊的中套袋与后套袋;所述中套袋在朝向一侧凹口的端部设有供气囊塞入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第一拉链;所述后套袋呈兜状且与气囊匹配,后套袋设有供气囊塞入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一侧边沿固定缝接于后罩部,第二开口的边沿与后罩部之间还设有用于开闭的第二拉链。

优选的,所述后套袋设有两个,且两个后套袋并排设于后罩部远离中罩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气囊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台状,气囊顶部的中间部位设有凹部;所述气囊上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气管,气管在远离气囊的端部设有用于使气囊充气或放气的按压球。

优选的,所述外罩采用防水的布料或防水的人造皮革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罩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左绑带与右绑带,左绑带的一端固定缝接于外罩长度方向的一侧、另一端设有针扣,右绑带的一端固定缝接于外罩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右绑带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针孔。

优选的,所述左绑带与右绑带均具有松紧性,针孔处固定有扣眼。

优选的,所述布朗氏架护套还包括与前罩部匹配的前撑垫及与后罩部匹配的后撑垫,前撑垫与后撑垫均包括外套、置于外套内的硬质垫板及设于硬质垫板一侧的海绵垫板。

优选的,所述前罩部在远离中罩部的端部设有供前撑垫塞入的前开口,前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前拉链;所述后罩部在远离中罩部的端部设有供后撑垫塞入的后开口,后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后拉链。

优选的,所述前罩部在远离中罩部的端部中央固定有前拉带,后罩部在远离中罩部的端部中央固定有后拉带,前拉带与后拉带上均固定缝接有魔术贴钩面与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布朗氏架还包括夹子,夹子上设有挂扣,外罩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匀间隔固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挂扣的环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整体结构与现有布朗氏架的结构匹配,便于套装,可以节约大量的纱布或绷带,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中罩部与后罩部在同侧分别设置用于置放气囊的中套袋与后套袋,将气囊塞入后,可以避免病人的腓总神经处及脚踝处因长时间受到压迫而长出压疮,另外还能避免病人发生足下垂等并发症,提高使用安全性。

2、后套袋设置两个且并排设于后罩部远离中罩部的一端,便于根据不同病人腿部的长度调整气囊塞入的位置,使气囊与病人的脚踝处对应,提高通用性。

3、气囊上设置气管与按压球,便于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病人的使用感觉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4、外罩采用防水布料或防水人造皮革制成,可以避免病人伤口处分泌物、血迹或尿渍等沾到外罩上,使外罩便于清洗。

5、外罩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左绑带、右绑带,左绑带的一端设置针扣,右绑带上设置针孔,通过左、右绑带上针扣与针孔的配合可以将护套整体有效的捆绑在布朗氏架上,护套的捆固方式简单、便于操作。

6、左、右绑带均设有松紧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护套整体捆固在布朗氏架上时的稳固性,使护套捆固后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7、前撑垫与后撑垫均由外套、硬质垫板与海绵垫板构成,可以有效提高护套整体的支撑强度与舒适度。

8、前罩部上设置前开口,前开口处设置前拉链,后罩部上设置后开口,后开口处设置后拉链,前撑垫通过前开口即可塞入前罩部内,后撑垫通过后开口即可塞入后罩部内,安装方便,前、后拉链用于限位前、后撑垫,避免前、后撑垫掉出外罩。

9、前罩部上设置前拉带,后罩部上设置后拉带,护套整体套在布朗氏架上时,前、后拉带拉紧并固定于布朗氏架上,前、后拉带结合使护套整体在长度方向上受到限位,避免护套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后移动,提高使用稳定性。

10、使用时,在护套外表面上平铺无菌棉垫,利用夹子夹住无菌棉垫,避免无菌棉垫因病人的移动而走位,同时,夹子通过挂扣挂于外罩长度方向两侧的环带上,避免夹子遗失。拆洗外罩时,可以将夹子与挂扣从外罩上取下用于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布朗氏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布朗氏架护套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布朗氏架护套中气囊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布朗氏架护套中气囊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布朗氏架护套中前撑垫与后撑垫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布朗氏架护套中夹子与挂扣的立体图。

图中,1-布朗氏架,11-横底杆,12-纵底杆,13-前脚杆,14-后脚杆,15-前支杆,16-后支杆,17-尾杆,18-前固杆,19-后固杆,2-外罩,21-前罩部,22-中罩部,221-中套袋,222-第一开口,23-后罩部,231-后套袋,232-第二拉链,24-凹口,25-前开口,26-前拉链,27-后开口,28-后拉链,29-环带,3-气囊,31-凹部,32-气管,33-按压球,4-前撑垫,5-后撑垫,61-左绑带,62-右绑带,63-针扣,64-针孔,71-前拉带,72-后拉带,81-外套,82-硬质垫板,83-海绵垫板,91-夹子,92-系带,93-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现有的布朗氏架1包括两根横底杆11、两根纵底杆12、两根前脚杆13、两根后脚杆14、两根前支杆15、两根后支杆16及一根U形的尾杆17,纵底杆的两端分别水平固定于横底杆的两端,两根前脚杆分别竖向固定于前方横底杆的两端,两根后脚杆分别竖向固定于后方横底杆的两端。两根前脚杆之间固定有水平的前固杆18,两根后脚杆之间固定有水平的后固杆19。前支杆15的后端连接于前脚杆的顶端、前端向前延伸超出横底杆11。后支杆的两端分别设于前、后脚杆的顶端,尾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后脚杆的顶端。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包括外罩2、气囊3、前撑垫4与后撑垫5。

如图2所示,外罩2包括连为一体的前罩部21、中罩部22与后罩部23,前罩部21与大腿对应,中罩部22与膝窝对应,后罩部23与小腿对应,中罩部的两侧设有内凹的凹口24。前撑垫4与前罩部匹配,后撑垫与后罩部匹配。

中罩部22与后罩部23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用于置放气囊3的中套袋221与后套袋231,中套袋221在朝向一侧凹口24的端部设有供气囊3塞入的第一开口222,第一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第一拉链。后套袋231呈兜状且与气囊3匹配,后套袋设有供气囊塞入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一侧边沿固定缝接于后罩部23,第二开口的边沿与后罩部之间还设有用于开闭的第二拉链232。

本实施例中,外罩2、中套袋221与后套袋231均采用防水的布料或防水的人造皮革制成。后套袋231设有两个,且两个后套袋并排设于后罩部23远离中罩部22的一端。

外罩2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左绑带61与右绑带62,左绑带的一端固定缝接于外罩长度方向的一侧、另一端设有针扣63,右绑带的一端固定缝接于外罩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右绑带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针孔64。

本实施例中,左绑带61与右绑带62均具有松紧性,针孔64处固定有扣眼。

前罩部21在远离中罩部22的端部中央固定有前拉带71,后罩部23在远离中罩部22的端部中央固定有后拉带72,前拉带与后拉带上均固定缝接有魔术贴钩面与魔术贴毛面。

如图3、图4所示,气囊3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台状,气囊顶部的中间部位设有凹部31。气囊上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气管32,气管在远离气囊的端部设有使气囊充气或放气的按压球33,便于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病人的使用感觉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前撑垫4与后撑垫5均包括外套81、置于外套内的硬质垫板82及位于硬质垫板一侧的海绵垫板83。

前罩部21在远离中罩部22的端部设有供前撑垫4塞入的前开口25,前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前拉链26。后罩部23在远离中罩部22的端部设有供后撑垫5塞入的后开口27,后开口处设有用于开闭的后拉链28。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还包括夹子91,夹子上通过系带92设有挂扣93,外罩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匀间隔固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挂扣的环带29。

使用时,将前撑垫4自前开口25处塞入前罩部21,拉合前拉链26,将后撑垫5自后开口27处塞入后罩部23,拉合后拉链28,前撑垫与后撑垫设有海绵垫板83的一侧朝向外罩设有后套袋231的一侧。将一个气囊3塞入中套袋221内,拉合第一拉链。

通过左绑带61与右绑带62的配合将外罩固定在布朗氏架1上,凹口24与前脚杆13顶部对应。使前拉带71绕过前固杆18后固定,使后拉带72绕过后固杆19后固定。根据病人腿部的长度将另一个气囊3塞入对应的后套袋231内,拉合第二拉链232。

在护套外表面上平铺无菌棉垫,利用夹子91夹住无菌棉垫边缘与外罩的边缘,避免无菌棉垫因病人的移动而走位。同时,夹子91通过挂扣93挂于外罩2长度方向两侧的环带29上,避免夹子遗失。拆洗外罩2时,将夹子与挂扣从外罩上取下用于下次使用。

将病人的患肢搁在布朗氏架上,使病人的膝窝位于中套袋221内的气囊上,使脚踝位于后套袋231内的气囊上,避免病人的腓总神经处及脚踝处因长时间受到压迫而长出压疮,另外还能避免病人发生足下垂等并发症,提高使用安全性。

使用完成后,将护套整体从布朗氏架1上拆下,取出气囊3、前撑垫4与后撑垫5,拆下夹子91与挂扣93,将外罩2清洗、消毒后用于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朗氏架护套,整体结构与现有布朗氏架的结构匹配,便于套装,可以节约大量的纱布或绷带,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明显不足。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