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54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牵引斯氏针打入患者骨内后,斯氏针两端穿出皮肤的针眼暴露在外,极易受病房内的细菌感染。出于避免细菌附着在斯氏针两端针眼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目的,医护人员需要对斯氏针穿出病人皮肤的两端进行消毒处理。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注射器抽取浓度为75%的酒精对斯氏针的两端进行消毒处理,抽取完酒精的注射器做好标识并放入无菌盘内,然后置于治疗车上,推车放床尾行针道护理。由于无菌盘有使用期限,如此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再者,抽取有酒精的注射器放置于床尾时,公共通道变拥挤,增加跌到隐患,个别遵医嘱差的同室小患者容易随意触摸,甚至玩弄注射器,污染消毒液。最后,用注射器滴注时,若位置较低,注射器的针尖易触碰到皮肤,针尖受到污染且容易刺伤皮肤,存在操作安全隐患。若位置较高,又会导致滴注位置不准,甚至将酒精滴到床上,起不到应有的消毒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会回流且使用安全性好的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包括用于容纳酒精的滴管,滴管包括细长的管体及固设于管体一端的胶头,管体另一端为尖形的尖端,还包括与管体尖端配合的防回流套及用于放置滴管的固定座;所述防回流套具有弹性且轴向中空,防回流套包括直筒状的直线段与圆锥状的限流段,限流段设有若干活瓣,各活瓣在自然状态下收拢闭合;所述固定座包括基罩、设于基罩顶端的中间盖、设于中间盖顶端的顶盖及设于基罩底端的底座,基罩轴向设有供滴管插入的定位孔,中间盖沿轴向的剖面形状呈H形,滴管放置在固定座上时位于中间盖下部与定位孔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中间盖上部与顶盖围合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待用的防回流套。

优选的,所述防回流套采用医用硅胶或医用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沿轴向的截面形状呈T形,包括设于基罩上部的大孔段及位于大孔段下方且与大孔段连通的小孔段。

优选的,所述基罩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且与外壳连为一体的环形内壳,环形内壳的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即为小孔段,环形内壳的轴向高度小于外壳的轴向高度。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一侧且呈环形的插块,插块固定插设于外壳与环形内壳之间。

优选的,所述底座采用医用橡胶制成,插块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插设于外壳与环形内壳之间。

优选的,所述中间盖底端与基罩顶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结构,中间盖顶端与顶盖之间也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还包括柱形的密封套,密封套具有弹性,密封套的轴向设有一端开口且另一端闭口的插孔,插孔与管体的尖端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且密封套与小孔段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基罩的外壁上设有插槽。

优选的,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毒斯式针的滴注器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毒斯式针的滴注器,在现有滴管的基础上加设了防回流套与固定座,通过防回流套可以避免滴管在向斯式针两端滴注消毒酒精时因尖端距斯式针太近导致酒精回流,防回流套上的活瓣只能单向张开,避免滴管内的酒精在滴注时受到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滴管不使用时放置于固定座内,避免医护人员、病人或病人家属因无意触碰到胶头导致管体内的酒精流出。防回流套为一次性使用用品,将多个防回流套放置于中间盖与顶盖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医护人员不用随身携带,且便于取用。

2、防回流套采用医用橡胶或医用硅胶制成,具有弹性,便于在使用时固定套装在管体的尖端处。

3、基罩上的定位孔包括上大下小的大孔段与小孔段,设计合理,便于放置滴管,且滴管放置在定位孔内时不容易倾倒。

4、基罩包括设为一体的外壳与环形内壳,底座包括设为一体的底板与插块,底座采用橡胶制成,插块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插设于外壳与环形内壳之间,固定座下部的重量大于上部的重量,如此,固定座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倾倒,便于提高滴管放置稳定性。

5、基罩与中间盖之间及中间盖与顶盖之间均采用螺纹结构进行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使用。

6、密封套上设置插孔,在滴管不使用状态下,将密封套套在管体的尖端,能避免管体内酒精挥发与滴漏。

7、基罩的外壁上设置插槽,便于插放用于标明滴管内液体名称的标签,起到有效的标明与提示作用,避免医护人员混淆。

8、管体上设置刻度,便于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直接观察管体内剩余液体的体积及每次滴注的体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中滴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中防回流套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中防回流套的活瓣张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中固定座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中密封套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中,1-滴管,11-管体,111-尖端,12-胶头,2-防回流套,21-直线段,22-限流段,23-活瓣,3-固定座,4-密封套,41-插孔,5-基罩,51-定位孔,511-大孔段,512-小孔段,52-外壳,53-环形内壳,6-中间盖,7-顶盖,8-底座,81-底板,82-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消毒斯氏针的滴注器,包括用于容纳酒精的滴管1、与滴管配合的防回流套2、用于放置滴管的固定座3及与滴管配合的密封套4。

如图1所示,滴管1包括细长的管体11及固设于管体顶端的胶头12,管体底端为尖形的尖端111,管体上均匀设有刻度。

如图2、图3所示,防回流套2具有弹性且轴向中空,防回流套包括直筒状的直线段21与圆锥状的限流段22,限流段设有若干活瓣23,各活瓣在自然状态下收拢闭合。

本实施例中,防回流套2采用医用硅胶或医用橡胶制成。

如图4所示,固定座3包括基罩5、设于基罩顶端的中间盖6、设于中间盖顶端的顶盖7及设于基罩底端的底座8。

基罩5轴向上设有供滴管1插入的定位孔51,定位孔沿轴向的截面形状呈T形,包括设于基罩上部的大孔段511及位于大孔段下方且与大孔段连通的小孔段512。

本实施例中,基罩5包括外壳52及设于外壳内且与外壳连为一体的环形内壳53,环形内壳的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即为小孔段512,环形内壳的轴向高度小于外壳的轴向高度。

中间盖6沿轴向的剖面形状呈H形,滴管1放置在固定座3上时,滴管位于中间盖6下部与定位孔51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中间盖6底端与基罩5顶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结构。

中间盖6顶端与顶盖7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结构,中间盖6上部与顶盖7围合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待用的防回流套2。

底座8包括底板81及设于底板顶面且呈环形的插块82,底板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插块的底面面积。底座8采用医用橡胶制成,插块82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插设于外壳52与环形内壳53之间。

本实施例中,基罩5、中间盖6与顶盖7均采用医用塑料制成,基罩5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插放标签的插槽。

如图5所示,密封套4具有弹性,密封套的轴向设有一端开口且另一端闭口的插孔41,插孔与管体11的尖端11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结构,且密封套与小孔段51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使用时,用滴管1吸取浓度为75%的酒精用于对斯式针两端进行消毒,预防针眼感染,2天~3天所需的酒精量约为5ml,滴管的容积约为6ml~8ml。

不使用滴管1进行消毒时,将密封套4套于管体11的尖端111,然后将滴管放置于基罩5的定位孔51内,拧紧中间盖6与顶盖7,中间盖的上部内放置有多个待用的防回流套2。

使用时,拧下顶盖7,取出防回流套2后拧紧顶盖。拧下中间盖6,取出滴管1,取下密封套4,将防回流套2套装在管体11的尖端上,将活瓣23对准斯式针端部后滴注,通过活瓣的作用,滴管内的酒精只能单向流出,防止滴出的酒精回流造成污染。

滴注完成后,取下已使用的防回流套2并合理丢弃,重新套上密封套4,然后将滴管放回基罩5内,拧紧中间盖6。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