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9299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亦可称为水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宜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在一些尿道或前列腺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膀胱解剖结构异常,经常会出现导尿失败的情况。为了提高导尿成功率,需要使用引导导丝来引导导尿管插入膀胱,其操作难度大、繁琐。而且目前固定导尿管的气囊(或水囊)在未充气或充水状态时是一个膨胀的凸起,在插管过程中会影响插入的顺畅度,而在使用后,对气囊进行排气后,气囊较初始状态变大,拔出导尿管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尿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插入方便,插管或拔管过程中不易损伤尿道的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尿管,包括用于伸入膀胱内部的头部以及置于外界的尾部,所述头部前端设置有一个直径小于导尿管直径的引导部,围绕头部一段导尿管管体分布有多圈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末端设有连接头,引流通道前端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引流孔。

所述气囊组数量为3-6组,每组气囊数量4-6个。

所述引导部的主体是由树脂材料制成,树脂外被覆润滑涂层。

所述连接头管径逐渐变大,可接尿袋或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为三通接头,主接头接导尿管的连接头,两个分支接头分别接注射器连接管、输液器连接管,主接头为变径圆台状接头,其上有多个环形凸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导尿管头部设置有引导部在插管时可利用引导部进行引导,而无需引导丝,方便操作,增加了导尿操作的成功率。对导尿管进行固定的气囊采用初始内陷、充气后膨胀的结构,可有效降低插管、拔管以及使用过程对使用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未充气状态)。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气囊充气状态)。

图3充气后同一气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导部,2引流孔,3气囊组,4充气管道,5引流通道,6充气接头,7主接头,8、11密封护套,9注射器连接管,10输液器连接管,12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包括用于伸入膀胱内部的头部以及置于外界的尾部。为了方便导尿管插入膀胱,在导尿管的头部前端设置有一个直径小于导尿管直径的引导部1,引导部1的长度在50mm左右,其后端插嵌在导尿管头部的前端。材料可以使用树脂,在树脂外被覆润滑涂层,保证在插入过程中润滑,摩擦小。引导部1也可以采用复合式结构,其骨芯才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材料,金属为覆盖树脂或塑料。

为了改变传统固定导尿管的气囊(水囊)凸出部对尿道挤压,在插管及拔管时损伤尿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大气囊结构变成,多个气囊组3,该气囊组3围绕头部一段导尿管管体分布,其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图1所示)、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如图2所示),气囊组3通过充气管道4与外界的充气接头6连接。气囊组3数量为3-6组,每组气囊数量4-6个,本实施例示意了气囊组为5组,每组有6个小气囊的结构。

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5,所述引流通道5末端设有连接头12,引流通道5前端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引流孔2。连接头12管径逐渐变大,可接尿袋或转换接头。本实施例示意了一种转换接头,该转换接头为三通接头,主接头7接导尿管的连接头12,两个分支接头分别接注射器连接管9、输液器连接管10,主接头12为变径圆台状接头,其上有多个环形凸棱。接注射器连接管9、输液器连接管10外设置有密封护套8、11。

使用时,在引导部1的引导作用下,将导尿管插入膀胱,通过充气接头6向气囊组3中充气,内陷的气囊组3向外膨胀,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中,尿液通过引流孔2进入引流通道5中引入尿袋中。需要拔出导尿管时,从充气接头6抽出气体,使得气囊组3的气囊回缩,回缩后的气囊能够与导尿管壁相平,不会对拔管产生额外的阻力,减轻对尿道的刺激。在需要冲洗膀胱或膀胱灌注给药时,可应用转换接头,选择输液器或注射器灌注冲洗,方便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