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983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B超机。



背景技术:

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其原理大致是通过探头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同时接受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将所携信息反映在屏幕上。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B超比较适用于肝、胆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多种脏器疾病的诊断。B超检查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又无不良反应,可反复检查。B型超声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B超机(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件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组成部分,分为两大部件,即主机和探头。其中的探头作为超声波的发射装置、扫查装置以及接收装置,内部含有大量的零部件,结构非常复杂,导致体积较大且其比较沉重,比人们想象中认为的“探头”要沉重的多,医师在对患者进行B超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单手手持探头在患者的待诊部位进行来回多次扫描,诊断次数多了,很容易导致B超医生疲劳,甚至是胳膊、肩膀酸痛等等不适感觉。

因此,如何改进B超机,解决长时间高频次手持探头给医师带来的不适感觉,降低医师的劳动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超机,通过改进B超机,解决长时间高频次手持探头给医师带来的不适感觉,降低医师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B超机,包括主机以及探头,所述探头通过探头线与所述主机连接,还包括用于悬吊探头的拉簧以及用于悬吊所述拉簧的支架;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机上;

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探头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患者躺卧的病床,当所述拉簧在所述探头的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伸展时,所述探头的下端位于所述病床的正上方,且所述探头的下端距离所述病床的上床面的距离为25-35cm。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基座、竖向臂、第一悬臂、第二悬臂;

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主机上;

所述竖向臂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竖向臂的下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竖向臂可绕所述竖向臂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内360°转动;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竖向臂的上端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绕铰接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绕所述第一悬臂的轴向中心线在平面内360°转动;

所述竖向臂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竖向臂与所述第一悬臂的铰接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的转动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探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头与所述拉簧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头线从所述拉簧的螺旋圈中穿过。

优选的,所述探头线从整个所述拉簧的螺旋圈中穿过,且所述探头线从所述第二悬臂、第一悬臂、竖向臂以及支座中的空心通道内穿过。

优选的,所述第二悬臂上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探头的探头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B超机,包括主机以及探头,还包括用于悬吊探头的拉簧以及用于悬吊所述拉簧的支架;本申请通过设置拉簧以及支架,将探头通过拉簧悬吊在支架上,所述拉簧在所述探头的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伸展,当患者躺在病床上后,如果此时的探头的下端距离患者的皮肤还有一小点间距,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向下拉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如果此时的探头的下端已然能够触及患者皮肤且对患者的皮肤有一定的重量压迫感,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向上提起一点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使得探头的大部分或者全部重量由拉簧来承担,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就可以单手操控探头完成诊断与治疗工作,解决了长时间高频次手持探头给医师带来的不适感觉,降低了医师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2支座,3竖向臂,4第一悬臂,5第二悬臂,6拉簧,7探头线,8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超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B超机,包括主机1以及探头8,所述探头8通过探头线7与所述主机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悬吊探头8的拉簧6以及用于悬吊所述拉簧6的支架;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机1上;

所述拉簧6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拉簧6的另一端与所述探头8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B超机,包括主机1以及探头8,还包括用于悬吊探头8的拉簧6以及用于悬吊所述拉簧6的支架;本申请通过设置拉簧6以及支架,将探头8通过拉簧6悬吊在支架上,所述拉簧6在所述探头8的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伸展,当患者躺在病床上后,如果此时的探头8的下端距离患者的皮肤还有一小点间距,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8向下拉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如果此时的探头8的下端已然能够触及患者皮肤且对患者的皮肤有一定的重量压迫感,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8向上提起一点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使得探头8的大部分或者全部重量由拉簧6来承担,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就可以单手操控探头8完成诊断与治疗工作,解决了长时间高频次手持探头8给医师带来的不适感觉,降低了医师的劳动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B超机还包括用于患者躺卧的病床,当所述拉簧6在所述探头8的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伸展时,所述探头8的下端位于所述病床的正上方,且所述探头8的下端距离所述病床的上床面的距离为25-35cm;此处的25-35cm是患者的待检测部位与自然下垂的探头8的之间的合理间距,例如腹部B超检查,有的患者肚子小,躺到病床上后肚子的高度小,自然下垂的探头8的下端与患者的肚皮之间还有一点小距离,此时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8向下拉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有的患者肚子大,躺到病床上后肚子的高度大,自然下垂的探头8的下端已经接触到患者的肚皮且对患者的肚皮产生微小的重力压迫感,此时医师只需稍微用力将探头8向上提起一点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设置该距离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待检部位,以指导本申请提供的B超机的现场安装与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基座、竖向臂3、第一悬臂4、第二悬臂5;

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主机1上;

所述竖向臂3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竖向臂3的下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竖向臂3可绕所述竖向臂3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面内360°转动;

所述第一悬臂4的一端与所述竖向臂3的上端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悬臂4可绕铰接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所述第一悬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5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悬臂5可绕所述第一悬臂4的轴向中心线在平面内360°转动;

所述竖向臂3与所述支座2转动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竖向臂3与所述第一悬臂4的铰接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第一悬臂4与第二悬臂5的转动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自动定位锁止转动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

所述拉簧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5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拉簧6的另一端与所述探头8连接;

如此设置,使得竖向臂3可以在左右水平面内转动,使得第一悬臂4可以在上下平面内转动,使得第二悬臂5可以在前后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拉簧6与第二悬臂5的连接处可以在前、后、上、下、左以及右这样一个三维空间中任意移动,从而使得拉簧6的上悬吊点可以灵活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待检部位,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

上述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其作用主要是当稍微施加外力后,开始转动,当外力撤走后,通过铰接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的两个器件就停在外力撤走时的状态或者位置,不再转动或者位移,即使是器件的自身重力能够对铰接轴或者转动轴产生扭矩,铰接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的两个器件也不会转动,即能够承担器件自身的重量;这类自动定位锁止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种类和规格有很多,例如:牙科诊室中的牙椅上的无影灯的支架,该支架包括多个悬臂,在悬臂与悬臂之间的铰接连接处或者转动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多个自动定位锁止装置的配合使得无影灯可以在三维空间中任意移动,稍微用力即可移动,外力撤销后,无影灯可以在任意位置悬停,该支架中的铰接轴或转动轴可以承担无影灯的重量,还有家庭中经常使用的台灯、墙灯或者地灯等等,使得灯头可以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鉴于此,本申请对上述自动定位锁止装置的规格与类型不做限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定位锁止装置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头8与所述拉簧6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本申请中,拉簧6与探头8连接,探头线7也与探头8连接,当使用完探头8后,总得找一个地方安放比较贵重的探头8,现有技术中是将探头8安放在主机1上的探头8槽中,但是如此一来,拉簧6会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久而久之,其弹性就会下降,后期不能较好地承担探头8的重量,但是把探头8安放在支架上,探头线7也处于伸展外露状态,存在被外力损坏等等的安全隐患,为此,此处将探头8与所述拉簧6的连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使用完探头8后,将拉簧6与探头8的连接断开,将探头8继续安放在主机1上的探头8槽中,且使拉簧6由拉伸状态恢复正常状态,等待下次继续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头线7从所述拉簧6的螺旋圈中穿过;所述探头线7可以从整个拉簧6的螺旋圈中穿过,即穿过拉簧6的整个长度,所述探头线7也可以从拉簧6的部分螺旋圈中穿过,即穿过拉簧6的部分长度;如此设置,主要是将拉簧6与探头线7两线合并为一线,避免二者在各自独立情况下的相互缠绕干扰正常诊断,也使得整个B超机整体上看起来更简约时尚,没有线缆胡乱摆设的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头线7从整个拉簧6的螺旋圈中穿过,且所述探头线7从所述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竖向臂3以及支座2中的空心通道内穿过;此处,将探头线7的后半部分置于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竖向臂3以及支座2中的空心通道内,将探头线7的前办部分置于拉簧6的螺旋圈内,从而将探头线7的绝大部分隐藏起来,变成“暗线”布线方式,将整个探头线7保护起来,避免了被外力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悬臂5上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探头8的探头8槽;当探头线7穿过拉簧6、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竖向臂3以及支座2后,就不存在上面实施例中探头线7与拉簧6相互拉扯的问题了,此时将探头8安放在所述第二悬臂5上的探头8槽中,拉簧6可以由拉伸状态恢复正常状态。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