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096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按压止血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的静脉按压止血器械主要有医用棉签、医用棉球、医用纱布、静脉输液贴等,以上按压止血器械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止血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局限性和弊端:需人工用手长时间按压、按压面积小、按压力度不均匀且无法有效的控制按压力度,操作不方便。

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和按压器械选择不当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淤血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正常人的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对应用肝素和凝血功能延迟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以15min为宜。棉签传统按压法由于棉签本身原因使按压面积较小、着力大小多不均匀、按压过程不易稳定、棉签移位等造成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静脉采血后要达到有效按压止血,按压力度需要均匀适中。力量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大会导致患者疼痛。

申请人此前开发出了一种按压止血器(CN204655029),该按压止血器包括中空的柱体,柱体的下底面设一端与柱体连接的黏贴条,柱体底部填充有棉球,柱体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柱体上端设有可以嵌入柱体的柱帽,柱帽上设有限位杆和压杆,限位杆的一端固定于柱帽上,另一端设可卡接在凹槽中的凸起,压杆一端固定在柱帽上,另一端与棉球相连。这种止血器虽然能够实现自动连续按压止血,但是结构还较为复杂,其压杆还需通过设置在压杆上的限位杆及限位杆上的凸起固定在柱体的某一位置,生产、使用时都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按压力度均匀可调的静脉按压止血器,以提高止血成功率,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脉按压止血器,包括中空的柱体和压杆,所述柱体底部的外周设有固定部,柱体的底部填充有医用棉,所述压杆与柱体相匹配,压杆向下伸入柱体内,所述柱体的侧壁内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压杆的侧壁上设有对向限位机构,压杆可以通过对向限位机构与限位机构的配合作用固定在柱体内不同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止血器可以通过固定部固定在人体创口部位,压杆对医用棉施加向下的压力,医用棉进一步对患者穿刺部位施加压力,对向限位机构卡合在限位机构内,压杆对医用棉持续施压,实现对穿刺部位的持续按压,从而实现止血。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的凸槽或凸起,所述凸槽、凸起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对向限位机构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的凸起、凸槽、凹进、凹槽中的一种,所述凸起、凸槽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的通槽、凹槽、凹进、通孔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对向限位机构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的凸起或凸槽,所述凸起、凸槽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上述凸起、凸槽可以卡合在相应的通槽、凹槽、凹进或通孔中,从而实现固定,实现持续按压;将对向限位机构卡合在不同位置的限位机构处,还可方便地实现按压力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柱体上的内螺纹,所述对向限位机构为设置在压杆上的外螺纹,在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方便地调整压杆在柱体内的位置,从而调整按压力度。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为圆柱、三棱柱、四棱柱或其他多棱柱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由黏贴条或魔术贴组成。

优选地,所述压杆的顶部设有压帽,便于更好地按压。

使用时,拔针前一手固定穿刺针,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放在固定部上方并捏住柱体取出止血器,拔针后,将柱体下端医用棉部分快速放在穿刺点以及穿刺点沿血管以上的方向,同时用食指将压杆往下按压,用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按压固定部,将止血器固定在穿刺部位。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简单,单手即可进行有效的按压止血,无需用手长时间按压止血,将止血器固定在皮肤上即可,节省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按压力度均匀,按压力度可调,可以满足不同患者或体质人群的止血需要;

(3)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尺寸的止血器进行止血,同时对皮肤穿刺处和血管穿刺处进行有效按压,保证按压面积;

(4)结构合理、简单,生产用料更少、成本更低;

(5)针对小儿患者,可在止血器上设计不同颜色的图案,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排斥感或恐惧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压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柱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静脉按压止血器,包括中空的柱体1和压杆7,所述柱体1底部的外周设有固定部2,柱体1的底部填充有医用棉3,所述压杆7的形状、尺寸与柱体1中空部分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压杆7向下伸入柱体1内,所述柱体1的侧壁内侧设有限位机构4,所述压杆7的侧壁上设有对向限位机构5,压杆7可以通过对向限位机构5与限位机构4的配合作用固定在柱体1内不同位置。

其中,限位机构4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分布在柱体1侧壁上的通槽,对向限位机构5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分布的凸起或凸槽,凸起、凸槽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凸起或凸槽卡合在通槽内,从而限定压杆7在柱体1内的位置;柱体1为圆柱或四棱柱;固定部2由黏贴条组成;压杆7的顶部设有压帽6。

使用时,医护人员拔针前一手固定穿刺针,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放在黏贴条上方并捏住柱体1取出止血器;拔针后,将柱体1下端医用棉3部分快速放在穿刺点以及穿刺点沿血管以上的方向,同时用食指将压杆7往下按压,用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按压黏贴条,将止血器固定在穿刺部位,适当调整压杆7在柱体1内的位置,保证合适的按压力度,即可。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静脉按压止血器也包括中空的柱体1和压杆7,所述柱体1底部的外周设有固定部2,柱体1的底部填充有医用棉3,所述压杆7与柱体1相匹配,压杆7向下伸入柱体1内,所述柱体1的侧壁内侧设有限位机构4,所述压杆7的侧壁上设有对向限位机构5,压杆7可以通过对向限位机构5与限位机构4的配合作用固定在柱体1内不同位置。

其中,限位机构4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分布在柱体1侧壁上的凸起或凸槽,对向限位机构5为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分布在压杆7上的凸起或凸槽,这些凸起、凸槽均由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对向限位机构5可以被较为轻松地压在限位机构4下方;柱体1为圆柱或四棱柱;固定部2由黏贴条组成;压杆7的顶部设有压帽6。

使用时,医护人员拔针前一手固定穿刺针,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放在黏贴条上方并捏住柱体1取出止血器;拔针后,将柱体1下端医用棉3部分快速放在穿刺点以及穿刺点沿血管以上的方向,同时用食指将压杆7往下按压,用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按压黏贴条,将止血器固定在穿刺部位,适当调整压杆7在柱体1内的位置,保证合适的按压力度,即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静脉按压止血器与前两种实施方式中的止血器的区别在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对向限位机构5为相互平行的凹槽或位于压杆7不同位置处的凹进,限位机构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凸起或凸槽。这样,柱体1内的凸起或凸槽可以卡合在压杆7上的凹进或凹槽内,从而实现,将压杆7固定在柱体1内不同位置处,实现不同力度的按压。

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止血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与前两种实施方式的按压止血器的使用方法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与前三种实施方式的止血器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静脉按压止血器的对向限位机构5为设置在压杆7上的外螺纹,限位机构4为设置在柱体1上的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相互配合,将压杆7固定在柱体1内不同的位置,调节按压力度时,只需按一定方向旋转压杆7,即可实现按压力度的连续调整。其中,固定部2为环形黏贴条。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