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螺钉置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869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螺钉置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空心螺钉置钉器。



背景技术:

在许多骨科手术中均会用到空心螺钉定位针来作为骨头内部的固定材料,空心螺钉定位针钉入后在打入空心螺钉。现有技术中,空心螺钉定位针在使用时均为医生直接凭手钉入患者的骨头里面,然后再直接采用一根普通的钢管来钉入空心螺钉,这样会造成钉入的精度不高,稳定性差,并且这样徒手操作,也会将医生的身体暴露在辐射的医疗环境里面,对医生的身体健康有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心螺钉置钉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心螺钉置钉器,包括一个圆柱形的置钉外套筒,所述置钉外套筒头部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凹槽,从该凹槽向所述置钉外套筒的下端贯通形成内通道,从所述凹槽向该内通道内插设有一个置钉内套筒,从所述置钉内套筒的上端到下端贯通形成空心螺钉通道,且所述置钉内套筒的下端伸出到所述置钉外套筒外,在所述置钉外套筒头部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限位挡片,在该限位挡片上方的所述置钉外套筒头部套装有安装支架,并通过与所述置钉外套筒头部螺纹配合的螺母旋紧固定,所述安装支架的悬空段设置有一个“U”形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支架悬空段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置钉外套筒用于连接固定在配合使用的万向支架上,并用来对需要手术的部位进行大致的定位,然后套装上置钉内套筒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置钉外套筒头部的凹槽和通体形成的内通道连通成一体,用来套装置钉内套筒。在具体使用时,置钉内套筒用来直接通过空心螺钉通道钉入手术需要的空心螺钉。置钉内套筒的下端伸出到置钉外套筒外,可以使得置钉内套筒直接抵触和稳定在骨头上,定位更加准确和稳定。置钉外套筒通过安装支架来与万向支架进行连接,安装支架在置钉外套筒上通过限位挡片和螺母进行固定。安装支架上的安装槽用来与万向支架配合连接,限位凸台用来限制安装支架产生滑动。

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置钉外套筒在具体使用时更加方便,所述安装支架弯折形成前部板和后部板,所述前部板套装在所述置钉外套筒头部,并与所述限位挡片的上端面紧贴,所述后部板悬空,且所述安装槽和限位凸台均设置在该后部板上。

进一步,为了在临床当中更加方便医生使用,更加适宜人体,所述前部板与所述后部板的夹角范围为130°-140°。

进一步,为了置钉内套筒与置钉外套筒更加方便地配合使用,同时方便地调节置钉内套筒,所述置钉内套筒由上部较粗的头部和下部较细的杆部形成,且在该头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滚花。

进一步,为了稳定置钉内套筒,所述头部插入到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为了在使用时便于拨开人体软组织,所述置钉外套筒和置钉内套筒的下端为圆头状。

进一步,为了在使用时便于将置钉内套筒和置钉外套筒稳定地抵触在人体上,所述置钉外套筒和置钉内套筒的下端为锯齿状。

进一步,为了适应现有常用的一种空心螺钉型号,所述空心螺钉通道的内径为3.7mm。

进一步,为了适应现有常用的一种空心螺钉型号,所述空心螺钉通道的内径为3.2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合理且便于操作,通过置钉外套筒和置钉内套筒来对空心螺钉的操作进行定位,大大提高了空心螺钉在使用时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医生将身体暴露在辐射环境的麻烦,保护了医生身体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置钉外套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置钉内套筒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的空心螺钉置钉器,包括一个圆柱形的置钉外套筒1,置钉外套筒1头部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凹槽1c。从该凹槽1c向置钉外套筒1的下端贯通形成内通道1a,从凹槽1c向该内通道1a内插设有一个置钉内套筒3。置钉内套筒3由上部较粗的头部3b和下部较细的杆部3c形成,且在该头部3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滚花,头部3b插入到凹槽1c内。从置钉内套筒3的上端到下端贯通形成空心螺钉通道3a,且置钉内套筒3的下端伸出到置钉外套筒1外。空心螺钉通道3a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7mm。在置钉外套筒1头部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限位挡片1b,在该限位挡片1b上方的置钉外套筒1头部套装有安装支架2,并通过与置钉外套筒1头部螺纹配合的螺母4旋紧固定。安装支架2的悬空段设置有一个“U”形的安装槽2b,且安装支架2悬空段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2a。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安装支架2的优选结构,安装支架2弯折形成前部板2c和后部板2d,前部板2c套装在置钉外套筒1头部,并与限位挡片1b的上端面紧贴,后部板2d悬空,且安装槽2b和限位凸台2a均设置在该后部板2d上。前部板2c与后部板2d的夹角范围为130°-14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35°。置钉外套筒1和置钉内套筒3的下端为圆头状。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置钉外套筒1用于连接固定在配合使用的万向支架上,并用来对需要手术的部位进行大致的定位,然后套装上置钉内套筒3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置钉外套筒1头部的凹槽1c和通体形成的内通道1a连通成一体,用来套装置钉内套筒3。在具体使用时,置钉内套筒3用来直接通过空心螺钉通道3a钉入手术需要的空心螺钉。置钉内套筒3的下端伸出到置钉外套筒1外,可以使得置钉内套筒3直接抵触和稳定在骨头上,定位更加准确和稳定。将置钉外套筒1和置钉内套筒3的下端设置为圆头状,便于在使用时拨开人体的软组织。置钉外套筒1通过安装支架2来与万向支架进行连接,安装支架2在置钉外套筒1上通过限位挡片1b和螺母4进行固定。安装支架2上的安装槽2b用来与万向支架配合连接,限位凸台2a用来限制安装支架2产生滑动。为了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整个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将安装支架2设计成由前部板2c和后部板2d弯折形成,弯折的角度区间为130°-140°,从临床试验来看,取135°最佳。将置钉内套筒3设计成上粗下细的形状插入到置钉外套筒1内,同时使得置钉内套筒3的头部可插入到凹槽1c内,并在置钉内套筒3的头部外表面设置滚花,便于使用操作。置钉内套筒3上内径3.7mm的空心螺钉通道是针对一种外径为3.5mm的空心螺钉设计而成。外径为3.5mm的空心螺钉为在实际医疗手术中常用的一种空心螺钉。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的空心螺钉置钉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置钉外套筒1和置钉内套筒3的下端为锯齿状。这种设计使得置钉外套筒1和置钉内套筒3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病患的骨头上。另外一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空心螺钉通道3a的内径优选为3.2mm。置钉内套筒3上内径3.2mm的空心螺钉通道是针对一种外径为3.0mm的空心螺钉设计而成。外径为3.0mm的空心螺钉为在实际医疗手术中常用的另一种空心螺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