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造影注液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040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子宫造影注液管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子宫造影注液管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育龄妇女不孕逐年增加,其中输卵管阻塞因素为最主要的病因,特别是在继发性不孕症中比例可高达66.67%。输卵管通畅检查方法很多,包括影像学检查、输卵管通液及输卵管镜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等。输卵管通液简便易行,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目前作为一种初筛手段。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液检查目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腹腔镜检查的有创性和价格昂贵,目前更倾向于作为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亦是根据加压充盈宫腔造影,但超声图像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比较抽像不易理解。而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可显示宫腔和输卵管形态、对比剂充盈和通畅情况,图像一目了然,目前仍是诊断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首选检查方法以及金标准。但由于这种检查方法是在X线下操作,对医生、患者均有辐射损伤。

目前子宫造影管所用的单球囊无注药控制阀硅胶造影管,包括软管,软管中设有管芯,软管端部设有两个分支管,在软管中设有两个通道,分别延伸至分支管中,所述的两个通道设置在管芯中,其中一个通道设置有通至软管外的出液孔,另一通道通至软管外壁设置的包绕软管主体的球囊。使用时,首先将软管主体的头端置入宫颈中,当球囊进入子宫腔后,通过充气口向球囊充气,球囊扩张后因其直径大于宫颈管而不会脱出,然后再通过注液管向宫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检查。所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宫腔小的患者,注药时因压力增大而将造影管头端弯曲,导致堵塞输卵管间质部,使得同侧输卵管不显影造成假阳性;同时由于没有控制阀,注射药物后医生不能离开操作室,无形中增加了医生和患者受辐射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双球囊造影管均为三腔管,注药、双球囊为单独腔道,采用硬质塑料材料,这种造影管价格较高,造形复杂,操作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医生可能会搞混将药注入球囊引起球囊破裂,尤其是宫腔内球囊如果破裂,必须重新换新管。尽管双球囊、单球囊均采用“苹果”形状,由于宫颈管长度有个体差异,如果球囊位于宫颈管内注气时会引起剧痛,未产妇甚至会引起疼痛性休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防止宫腔内的药液回流至注液管路中的一种子宫造影注液管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子宫造影注液管路,包括主管和设置在所述主管后端的注液连接管,所述主管中设有主腔通道,所述主腔通道与所述注液连接管相连通;位于所述主管前端的所述主腔通道上成型一防倒流开孔,当所述主腔通道中的注液压力大于宫腔压力时,所述防倒流开孔打开,所述主腔通道中的注液流出。

所述防倒流开孔为一字形孔、T形孔、十字形孔和Y形孔中的一种。

所述防倒流开孔成型于所述主腔通道的侧面,其距离所述主管的前端3-5mm。

所述防倒流开孔设有两个,其沿所述主管的前端周向呈等间距布置。

所述主管和注液连接管为硅胶材料。

所述注液连接管上连接一注射器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主腔通道上的前端设置一防倒流开孔,只有当注射至主腔通道中的压力大于宫腔压力时,才能使防倒流开孔打开,将注液推入宫腔中;在停止注药后,防倒流开孔会处于闭合状态,从而避免了宫腔内的药物发生逆流,注射后的医生可以离开操作室,从而避免医生受辐射的风险,而患者也无需在透视下进行观察,可以直接进行摄片,减少辐射剂量,

(2)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控性强,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腔双球囊子宫造影通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倒流开孔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防倒流开孔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防倒流开孔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四种防倒流开孔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管;2-注液连接管;3-充气连接管;4-主腔通道;5-球囊腔通道;6-第一球囊;7-第二球囊;8-防倒流开孔;9-夹紧装置;10-注射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腔子宫造影通水管,包括主管1和设置在主管后端的注液连接管2和充气连接管3,在主管中设有相互隔离的主腔通道4和球囊腔通道5,其中主腔通道4与注液连接管2相连通,球囊腔通道5与充气连接管3相连通,在主管1的前端设有与球囊腔通道5相连通的球囊;位于主管1前端的主腔通道4上成型一具有防倒流开孔的出液口8,当主腔通道4中的注液压力大于宫腔压力时,防倒流开孔打开,主腔通道4中的注液流出。通过在主腔通道4上的前端设置一出液口8,只有当注射至主腔通道4中的压力大于宫腔压力时,才能使防倒流开孔打开,将注液推入宫腔中;在停止注药后,防倒流开孔会处于闭合状态,从而避免了宫腔内的药物发生逆流,注射后的医生可以离开操作室,避免医生受辐射的风险。主管1、注液连接管2和充气连接管3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字形防倒流开孔,图示结构正处于开启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字形孔结构,图示结构正处于闭合状态,当向主腔通道4中注入药液时,由于主管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注液压力的作用下,防倒流开孔会形成一个一字形的缝隙,药液会从此缝隙中流出;停止注药时,一字形缝隙闭合,防止宫腔中的药液回流至主腔通道内。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Y形孔和T形孔,当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防倒流开孔结构,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开孔,比如半圆弧形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优选地,可以将出液口8成型于主腔通道4的侧面,其距离主管的前端3-5mm位置。

还可以在主腔通道4的腔壁上设置多个出液口8,其沿主管1的前端周向呈等间距布置。

为了避免球囊漏气,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充气连接管3上设置一个夹紧装置9,当向球囊腔通道中注满气体后,通过夹紧装置9将充气连接管3夹住,防止气体在充气端发生泄气现象。本实用新型中还同时在注液连接管上设置一同样的夹紧装置9,对于防止宫腔内的药液回流起到双保险作用。

具体地,在没去掉注射器之前,充气连接管和注液连接管仍处于密封状态,采用夹紧装置夹住充气连接管和注液连接管,再次密闭充气连接管和注液连接管,然后再去掉注射器,从而避免了充气连接管漏气和注液连接管中的药液回流。

其中的夹紧装置为一控制阀,通过控制阀门开启可以对球囊进行泄压,取出宫腔内的球囊,操作方便。这里的控制阀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对此详细描述。

为了防止位于宫腔内球囊的迅速扩张,避免对患者造成痛苦,其中的球囊包括气流连通的第一球囊6和第二球囊7,第一球囊6和第二球囊7沿着主管1长度方向呈前后间隔设置。其中的第一球囊6靠近出液口,在进行宫腔检查或治疗时第一球囊6位于宫腔内,而第二球囊7位于宫颈外,两球囊之间的位置属于卡位固定位置,可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在对两球囊注气时,由于宫腔压力作用,位于宫颈外部的第二球囊会先行注气,由于双球囊内部联通,位于宫腔内的球囊会逐渐充入气体,使其逐渐扩张,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位于宫颈外部的球囊的充气状态,对位于宫腔内的球囊充气状态作出准确判断,大大减缓了注气时宫腔内球囊的扩张速度,可以避免因第一球囊压力急骤增大产生撕裂宫颈所引起的患者剧痛,同时由于两球囊采用弧形过渡结构,形成弧形的卡位部,适合宫颈解剖形态,球囊扩张时很好地与宫颈壁相贴合,有利治疗。

其中的第一球囊6和第二球囊7之间的卡位部长度为4-6cm,本实用新型优选5cm。充气后的第一球囊6形成“>”形结构,第二球囊7形成“<”形结构,二者气流导通后形成“><”形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球囊注气和对主腔通道注液,在注液连接管2和充气连接管3上分别连接一注射器接头10,注射器接头10设置在控制阀的后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倒流开孔、双球囊、夹紧装置的联合使用,使得注药后医生可以离开操作室进行摄片,避免医生不必要的辐射,而患者也无需在透视下进行观察,可以直接进行摄片,减少辐射剂量,同时药物不会返流入造影管影响成像质量,亦可以有压力存在对轻度粘连的输卵管仍有冲击力达到再通目的;所提供结构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控性强,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