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轴缩短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1377阅读:10551来源:国知局
眼轴缩短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正视力仪器。



背景技术:

近视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来,我国近视眼发病率持续升高,几乎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近视人数不但高达4.5亿,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青少年的近视情况令人担忧:全国7岁~12岁的小学生、13岁~15岁的初中生、16岁~18岁的高中生及19岁~22岁的大学生,他们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我国青少年眼部屈光不正问题日益严峻,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如果眼睛的近视发展到高度后,可并发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而导致低视力及失明。

提升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进一步研制有利于保护视力的眼镜,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以缓解严重的近视问题,尤其是缓解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

由于近视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治疗方法也是多元化,现有的药物或者手术方式都具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发控制近视加剧和缓解近视现状的手段,而且,该研发具有相当的急迫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矫正视力仪器,其用于降低近视度数,以缓解严重的近视现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轴缩短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眼镜框式主体和头带,其中,所述眼镜框式主体包括左框和右框,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分别包括一个与一只眼睛相对应的柔性囊状件,所述柔性囊状件柔软而富有弹性;并且,所述头带用于将所述眼镜框式主体固定于人的头部,并且使所述柔性囊状件通过完全覆盖眼皮而对眼球产生持续的压力。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眼轴缩短仪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眼镜框式主体中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和压力调整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柔性囊状件囊对眼球所施加的压力;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柔性囊状件对眼球所施加的压力;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传输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并监控所述柔性囊状件对眼球施压的压力大小和持续时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柔性囊状件包括外囊和内填充料。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外囊是具有韧性的医用级塑料,所述内填充料是软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均具有一个开口,用于与所述外囊的开口相配合,并且每个所述外囊还包括一个密封盖,每个密封盖分别固定于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的开口上,从而分别将每个所述外囊的开口固定并密封于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的开口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外囊内,并且安装于所述密封盖的内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盖上,以通过改变密封的所述外囊内的空间大小来调整所述柔性囊状件对眼球的压力。

作为优选方式,在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的桥梁连接,所述桥梁的两端设计成能方便地相对于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拆装,并且所述桥梁的尺寸有不同的长度规格,以满足不同瞳距人的需求。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还分别包括一个眼眶托,所述眼眶托由硅胶制成,以便于与眼眶接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均设置有头带座,用于连接所述头带,所述头带包括用于调整头带长度的头带扣,并且在在所述头带的带子的内侧设置有防滑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均分别包括基础座和外盖,所述基础座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囊状件和所述头带,所述外盖可拆卸地与所述基础座的前部连接,以在所述柔性囊状件的相对侧覆盖所述基础座的前部。

根据现有医学知识,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轴长长度变长了。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外囊通过眼皮作用于眼球上,因外囊是柔软的,其形状会因眼球曲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从而避免了角膜形状的改变,眼球在外囊的持续、长时间的压力作用下,长度不再增加甚至逐渐变短。本实用新型的眼球缩短仪运用“量变到质变的理论”使眼球轴长不再增加甚至变短,起到抑制近视度数增加、甚至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例的半剖视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2、支撑座 3、外囊

4、内填充料 5、压力调整装置 6、压力传感器

7、控制电路 8、密封盖 9、前盖

10、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不一定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此外,在参照附图进行描述时,为了表述方便,采用了方位词如“上”、“下”等,它们并不构成对特征的结构特定地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轴缩短仪包括眼镜框式主体和头带,其中,所述眼镜框式主体包括左框和右框,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分别包括一个与一只眼睛相对应的柔性囊状件,所述柔性囊状件柔软而富有弹性;并且,所述头带用于将所述眼镜框式主体固定于人的头部,并且使所述柔性囊状件通过完全覆盖眼皮而对眼球产生持续的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技术构思是:利用柔性囊状件,通过以一定时间和一定压力物理地作用于眼球,实现抑制近视度数增加、甚至减低近视度数。

所述眼轴缩短仪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眼镜框式主体中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和压力调整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柔性囊状件囊对眼球所施加的压力。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柔性囊状件对眼球所施加的压力。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传输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并监控所述柔性囊状件对眼球施压的压力大小和持续时间。

所述柔性囊状件可以包括外囊和内填充料。所述外囊可以是具有韧性的医用级塑料,而所述内填充料可以是软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为半剖视,未出了该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轴缩短仪为镜框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轴缩短仪包括基座1、桥梁10、外囊3、密封盖8、压力传感器6和控制电路7。基座1为镜框式支架,分为左右两个基座1,此两个基座1由桥梁10连接。外囊3是通过眼皮作用于眼球上的一种空芯薄膜。外囊3固定在基座1的凸座上。外囊3中有内填充料4。密封盖8将内填充料4密封于外囊3中,外侧由螺丝固定在基座1上。压力传感器6位于密封盖8内侧,感知来自外囊3受压所受的压力。

桥梁10有不同长度的尺寸规格,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桥梁10。桥梁10的两端是可以拆卸的,能方便地从基座1上拆下和装上。

外囊3由特殊韧性的医用级塑料做成,固定在基座1的凸座上。内填充料4为一种柔软的非金属材料,例如软胶,在一些特殊结构下,也可以是流体,内填充料4的选择只要满足与外囊3对眼球施压之目的即可。

压力调整装置5用于调整柔性囊状件的压力。具体地,该压力调整装置5包括压力调整螺丝,该压力调整螺丝从密封盖8的外侧安装。密封盖8上有一个细牙螺纹,该压力调整螺丝5拧在所述细牙螺纹中。

基座1的前端有前盖9,所述前盖9分为左右两个,分别将基座1中的内容物遮盖住。

控制电路7可以利用电路和软件监控,在使用过程中外囊3对眼球的压力和时间都进行监控,使用者可以根据监控的数据对压力和时间做相应的调整。

基座1还包括眼眶托和头带座。所述眼眶托固定在基座1上,是由硅胶做成。所述头带座插入基座1中用于固定头带。所述头带是固定仪器在眼睛上的松紧带子,包括头带扣,用来调整头带长度。另外,所述头带的内侧为防滑胶,能够使头带更牢固地固定在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像一副眼镜一样带在眼睛上,可以晚上睡觉戴上,第二天醒来脱下,每天8-10个小时的压迫眼球,使眼球的长度不增长,甚至产生逐渐变短的趋势,从而抑制近视度数的增长,甚至降低近视度数。

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外囊3通过眼皮作用于眼球上,因外囊3是柔软的,其形状会因眼球曲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从而避免了角膜形状的改变。眼球在外囊3的持续、长时间的压力作用下,轴长不再增加甚至逐渐变短。近视眼球的轴长长度变长了,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眼球缩短仪,运用“量变到质变的理论”使眼球轴长不再增加甚至变短,抑制近视度数增加,甚至降低近视度数。

因为完全不直接接触到眼球和角膜,本实用新型的眼球缩短仪的使用是安全的,完全不用担心角膜感染等情况。外囊3也可以由医用性硅胶等安全材料制成,即使接触眼皮也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过敏、感染等情况。

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外囊3对眼球的压力,在训练过程中,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刚开始的压力小并能适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眼球完全适应了已有状态,就可以慢慢增加外囊3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外囊3对眼球的压力和时间可以都由软件监控,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根据监控的数据,不断调整压力和时间,找到每个人最合适的压力和时间,从而达到抑制近视度数增加和降低近视度数之目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眼轴缩短仪的具体特征如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上述披露的特征的作用进行具体设计,这些设计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