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引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356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室引流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流支架,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悬挂脑室引流袋的专用支架。



背景技术:

脑室引流术是颅脑手术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颅内积血,降低病死率。术后患者需要脑室引流1周左右,脑室引流袋悬挂的高度通常为引流袋内引流管顶点距离脑室穿刺点约10~15cm,如悬挂位置过高会导致引流不畅增加颅内压,甚至导致脑疝的风险;而位置过低则脑脊液引流过多,导致低颅压的发生。因此,保持脑室引流袋在适宜的高度既可充分引流.又能维持正常颅内压。

目前,临床常规使用引流袋固定方法是患者处于平卧位或侧卧位,采用目测法测量脑室引流管的高度后,用绳子将脑室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的栏杆或床旁输液架上,或采用胶布粘贴固定在床头墙上。但这种方法难以确定引流装置距离穿刺点的高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经常因为患者头部转动、或捆绑不当、或粘贴不牢引起引流管松动、脱落、移位、阻塞等状况发生。经查询,申请号为 20112038049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脑室引流架,通过套管、内管和螺旋扣设置,能够调节引流袋的悬挂高度,但是这样的结构实质上与输液架并无二致,还是无法对悬挂高度进行精确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脑室引流支架,设计了可以旋转90度的挂杆,能够让挂杆横放对齐穿刺点进行定位,挂杆直立时可调节引流袋至合适高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脑室引流支架,包括主支架套管、挂杆和支撑脚,所述挂杆套在主支架套管中,主支架套管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挂杆位置的旋转螺母,挂杆表面具有刻度,挂杆上设有挂钩,挂杆上具有折叠按钮,通过折叠按钮挂杆上端能够旋转90º。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按钮位于刻度零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包括主支撑杆及辅助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固定在主支架套管底部,与主支架套管垂直,所述辅助支撑杆固定在主支撑杆上,与主支撑杆垂直。

进一步的,挂杆上还设置有夹持部件,所述挂钩固定在夹持部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可折叠放平的带有刻度的挂杆,能够准确测量脑室引流管的高度,减少了目测带来的误差,避免了由于引流高度不准确而导致引流过度或引流不畅等问题,确保脑室引流的有效性。同时,支架通过支撑脚固定于床垫下,简单方便,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脑室引流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杆上端旋转至水平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脑室引流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顶部夹持部件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支架套管,2-挂杆,3-支撑脚,301-主支撑杆,302-辅助支撑杆,4-旋转螺母,5-刻度,6-折叠按钮,7-夹持部件,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脑室引流支架,包括主支架套管1、挂杆2和支撑脚3,主支架套管为圆柱形,中空设计,挂杆2外径比主支架套管1略小,挂杆2套在主支架套管中。主支架套管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挂杆位置的旋转螺母4,主支架套管上部设置有通孔,旋转螺母4穿过通孔抵在挂杆上,旋松旋转螺母即可自动调节挂杆的上下高度,旋紧旋转螺母能够固定挂杆的位置。挂杆2表面具有刻度5(为了便于在图上标示清楚,图中刻度数字放大后画在挂杆旁边,但在实际产品中,刻度数字应在挂杆表面),本例中,刻度从0cm至30cm,刻度间隔为1cm,每隔5cm处刻度线标示为红色,较为醒目,方便观察。挂杆上设有挂钩8用于悬挂引流袋。本实用新型设计重点在于挂杆2上具有折叠按钮6,通过操作折叠按钮挂杆上端能够旋转90º至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优选的,折叠按钮位于刻度零点位置。本例中折叠按钮与折叠车、折叠推车中的折叠按钮结构相同,为现有的市场上可购买到的产品,因此其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图1中,支撑脚3包括主支撑杆301及辅助支撑杆302,主支撑杆301固定在主支架套管1底部,与主支架套管1垂直。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均应呈扁平状,优选采用4mm超薄不锈钢制成,用于放在床垫下固定。辅助支撑杆302固定在主支撑杆301上,与主支撑杆301垂直,增加支撑脚整体稳定性,即使放在轻薄材质的床垫或气垫床下也能够稳定支撑支架主体。

使用本脑室引流支架时,首先将支撑脚放在床垫下,令主支架套管直立,按下折叠按钮,令挂杆上端旋转90º至水平位置,旋松旋转螺母,调节挂杆的高度令旋至水平位置的挂杆与患者脑室穿刺点对齐后旋紧旋转螺母,固定挂杆的高度。随后,调整挂杆上端回转90º竖直立起,将脑室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上。本例中刻度长30cm,如引流袋需要悬挂在距离穿刺点12cm高度处时,可以通过在引流袋上连接18cm长系带,将系带挂在挂钩上来调整引流袋的实际悬挂高度至12cm。当患者头部高度改变,如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或抬高床头时,都需要重新校正挂杆零点位置,按下折叠按钮,令挂杆上端旋转90º至水平位置对齐调整位置后的患者脑室穿刺点即可重新校零,随后调节挂杆上端回转90º竖直立起后悬挂引流袋。

实施例二:

在上例结构中,通过系带调节引流袋的具体高度不够方便,因此本例在挂杆上设计了夹持部件7,如图3所示,挂钩8固定在夹持部件上,通过调节夹持部件的位置在合适刻度,即可方便地调整挂钩高度,从而快速调整引流袋的悬挂高度。夹持部件可以采用夹子,只要能够夹持在挂杆上即可达到使用效果。本例中其余技术特征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进一步的,挂杆上还设置有夹持部件,所述挂钩固定在夹持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