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和带有该连接装置的部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37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和带有该连接装置的部件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和一种带有该连接装置的部件组,该连接装置用于将医学软管与医学流体输送装置连接起来。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连接装置例如应用在医学设备,如输液装置、注射装置或者透析装置中,利用该装置为患者输送医学流体。对这种类型的连接装置产生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尤其还包括防止在建立医学软管和流体输送装置的连接时被细菌或病毒污染,从而阻止通过连接装置流动的医学液体的污染。为了避免污染,防污染的连接装置是已知的,其包含内部的阀门,其仅仅在建立连接才开启。DE 199 46 843 A1为此提供了实例。然而,这样的阀门具有由多个不同的机械组件构成的复杂构造,这使制造变得昂贵并且对于这种类型的连接装置作为廉价的和为单次使用而设置的用于医学设备的消耗材料来说是不合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和一种带有该连接装置的部件组,该连接装置用于将医学软管与医学流体输送装置连接,该装置简单地构造并且能连接地制造并且进而确保了防止污染的保护。

该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连接装置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用于将医学的软管与医学的流体输送装置连接,包括:连接在软管上的插接部件,其带有具有第一通入口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布置在流体输送装置上的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带有具有第二通入口的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插接部件和耦接部件能耦合连接,从而建立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同轴连接,在同轴连接中,第一通入口与第二通入口连接并且实现了医学的流体从第二流体通道到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穿流。在此,耦接部件具有管形的外部部件,该外部部件具有前边缘和同轴地布置在其中的管形插入物,该插入物包含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插入物的前端部定义了第二通入口并且相关于外部部件的前边缘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中向后返回到外部部件的内部,以及第一通入口从插接部件的前边缘开始在插接部件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中向后返回到插接部件的内部。

由此,在通过医疗人员建立连接时或者之前实现了防止通过对两个流体通道的端部的无意接触造成的对两个流体通道的污染,而不必要求耦接部件或者插接部件具有由多个单一部件构成的复杂的构造。

优选的是,管形的插入物由管形的外部部件同轴地包围,其中,在插入物的外圆周和外部部件的内圆周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由此,通过插接部件的一个部段实现了用于覆盖插入物的一个空间,其实现了在插入物和插接部件之间在连接状态中的密封。

有利地,在插入物的后端部之前布置有过滤器,其对医学流体进行过滤。为了将过滤器安装到耦接部件中,出于制造技术上的原因有利的是,具有外部部件和在其中同轴地安装的插入物的耦接部件多部件地设计。这实现了,首先过滤器和随后插入物装入在管形外部部件中,这在相同形状的耦接部件的单部件的设计方案的情况中也许是不可能的。为了插入物在外部部件中的精确的轴向定位,有利的是,插入物在其外圆周上具有法兰,该法兰抵靠在耦接部件的外部部件的内圆周处的凸肩上并且能够在该处与外部部件固定地并不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者焊接连接。耦接部件的外部部件可以一体地成型在流体输送装置的壳体上并且在此有利地具有从流体输送装置的壳体向外突出的外部部段和向内延伸到流体输送装置的壳体中的内部部段。通过外部部件与流体输送装置的壳体的一体设计简化了制造,因为该外部部件在流体输送装置的壳体的制造时能够直接成型在其上,例如通过塑料喷射注塑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供防污染保护,有利的是,设置有护帽,当耦接部件未与插接部件耦合连接时,该护帽能够导入到耦接部件中。当例如插接部件从耦接部件中抽出,以将新的软管连接到流体输送装置上时,通该护帽能够暂时防止污染地封闭耦接部件。

当然,连接装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特别有利地在于,插接部件布置在软管的一个端部上,并且软管在其另一个端部上具有设计用于连接针头的连接器。软管在其与插接部件相对的端部处具有设计用于连接针头的连接器,也就是为此确定,直接引导向应该为其静脉注射流体的患者,因为在这种情况中产生特别高的卫生要求,其要求防止无意污染的保护。也同样适用于这样的流体输送装置,即,其在此是能够装入到注射装置中的卡盒,其具有多个用于输送医学的流体的输入接口、输出接口以及多个流体通道和用于开启和关闭流体通道的阀门并且其输出接口由耦接部件形成。

有利地,插接部件具有前部部段,该前部部段为了建立连接能够轴向地,导入到耦接部件的环形通道中,使得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通入口和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通入口彼此抵靠或者彼此交错地穿过。有利地,在所述插入物的外周面上布置有密封环。通过在插入物的外圆周上布置的密封环,其中在耦合连接状态中插接部件的前部部段的内表面密封地抵靠在密封环上,能够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实现在耦接部件的和插接部件的流体通道之间的液体密封的穿流路径。

防止连接无意断开的可靠保险可以由此实现,即在耦合连接状态中,耦接部和插接部件通过卡锁连接能拆卸地彼此连接。这样的卡锁连接的一个简单和有利的实现方案例如在于,在插接部件的外周面上布置有卡钩,并且在耦接部件的外部部件中形成有缺口,为了形成卡锁连接,卡钩能够啮合到缺口中。卡锁连接的简单和快速的开启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由此实现,即一个或者每个卡钩能弯曲地设计并且分别具有手柄,并且卡锁连接能够通过在手柄上(手动地)施加压力而解除,这通过使一个或者每个卡钩通过压力弯曲并且在此从相应的部段中滑出实现。

有利地,插接部件在后部的部段上与软管连接。

有利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是部件组的组成部分,该带有连接装置的部件组包括医学软管和医学流体输送装置,其中,连接装置的插接部件不可拆卸地与软管连接,并且连接装置的耦接部件不可拆卸地布置在流体输送装置上。部件组在此优选消毒地包装成消毒包装。有利地,部件组消毒地包装,其中,第一消毒包装单元包含流体输送装置,流体输送装置具有在其上布置的耦接部件,并且第二包装单元包含软管,软管具有在其上布置的插接部件。这实现了在建立流体输送装置和软管之间的连接时部件组的组成部分的消毒和防污染的操作。

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这些和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接下来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的实施例获得。图中示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耦接部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插接部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具有插接到耦接部件中的插接部件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纵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耦接部件1。其是卡盒2的形式的流体输送装置的集成的组成部件,该卡盒能更换地安装在用于对人类或者动物的身体注射X光照影用溶剂的注射装置的壳体中。在图1中仅仅示出较小一段的卡盒2在输入侧分别包含多个用于流体容器、例如用于X光照影用溶剂和如NaCl的清洗溶剂的容器的接口以及在卡盒壳体中成型的流体通道,它们由柔性薄膜覆盖并且能够从外部通过对薄膜产生作用的机械作动器开启和关闭。在输出侧在卡盒2上连接有活结形弯曲的泵软管,其能插入到注射装置的软管泵中。该软管泵用于将来自流体容器中的流体通过流体通道输送到卡盒2中并且通过泵软管输送至卡盒2的输出接口。

耦接部件1表现为卡盒2的输出接口,其在其上游的端部处与泵软管的下游的端部连接,并且在其下游的端部处能够与患者软管连接,该患者软管具有用于扎入患者的静脉中的针头。卡盒2因此形成在具有待注射的流体的流体容器和患者软管之间的接口并且能够避免注射装置与待注射的流体的直接接触。

耦接部件1包括外部部件,其至少基本上具有管的形状并且在卡盒2的壳体的边角上平行于其侧面地布置。有利的是,耦接装置1的管形的外部部件一体地形成在卡盒壳体上。卡盒壳体与形成在其上的外部件1的制造可以例如通过塑料喷射注塑方法实现。外部部件的外部部段通过管形的凸起3形成,其从卡盒2的壳体向外突出。外部部件1的内部部段通过与凸起3同轴的并且基本上管形的凹槽4形成在卡盒2的壳体中。通过凸起3和凹槽4在外部部件3、4的内部获得空腔5,其向内延伸到卡盒2中。

在该空腔5中,耦接部件1包含插入物6,其同样基本上具有管的形状并且在其长度上的中心部分中具有法兰7,其利用该法兰抵靠在凹槽4的凸肩8上并且在那里例如通过粘接或者焊接来固定。在其中插入物6向内延伸的空腔5中,在插入物6的外周面和外部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腔25。靠近其前部的由凸起3覆盖的端部上,插入物6在其外周面上的环形槽中承载O形环10。在其内部,插入物6形成用于从卡盒2在患者软管的方向上流动的流体的通道9。通道9在插入物6的前端部26处的通入口9a中终止。在卡盒2的内部,优选一过滤器11直接位于插入物6的后端部27之前,该过滤器在制造时在插入物6装入之前导入到空腔5的上游的区域中并且在那里轴向地通过插入物6借助于固定板固定。

在未使用状态中,耦接部件1如图1所示被护帽12覆盖,将该护帽推入到空腔5中直至插入物6的法兰7,并且在环形腔25中通过在凹槽4和插入物6之间的卡装固定在耦接部件1上。为了将患者软管连接在卡盒2上,能够通过足够大的拉力在轴向方向上从空腔5中拉出该护帽12。为此,护帽12利用其封闭的端部超过耦接部件1的凸起3的前端部23向外凸出。

在凹槽4的凸肩8处,在卡盒2的内部中的耦接部件1上布置有主动RFID应答器13,在其中存储有卡盒2的验证数据。为了与应答器13进行通信,在其中使用卡盒2的注射装置包含与注射装置的控制器连接的并且布置在注射装置的壳体上的RFID读/写设备。应答器13优选不可拆卸地与卡盒2的壳体连接,例如浇注在其中或者与之粘接,并且用于通过注射装置的控制器对卡盒2的按照规定的应用进行监控。

在图2中以纵向截面图示出了与耦接部件1匹配的插接部件14。如卡盒2的壳体一样,其也是由塑料制成的喷射注塑件并且如耦接部件1一样基本上具有管的形状,其中其外直径比耦接部件1的空腔5的内直径小一些,由此其在那里在去除掉护帽12之后能够导入到空腔5中,从而建立用于引导流体的与耦接部件1的连接。在未使用的状态中,插接部件14通过在图2中并未示出的护帽(其形状可以类比于耦接部件1的护盖12的形状)覆盖。在未使用状态中,该护帽从外部包围插接部件14的上游的部段16。

在插接部件14的内部形成的通道15在通入口15a中终止,在通入口15a和插接部件的前端部24之间延伸有空腔28,其在插接部件14的上游的前部部段16中向着其前端部24漏斗形地扩展。插接部件14的上游的前部部段16确定用于导入到耦接部件1中。在图3中示出的导入状态中,插接部件14的前部部段16包围耦接部件1的插入物6的下游的前端部并且利用O形环10密封。这被图3中的截面图示出,在该截面图中示出了在彼此连接的状态中的耦接部件1和插接部件14,其中,两个部件相对于图1和2以逆时针旋转90°。

通过O形环10的密封作用,在耦接部件1和插接部件14的耦合连接状态中产生在耦接部件1的插入物6中的流体通道9和在插装部件14中的流体通道15之间的流体密封的穿流路径。由此获得了两个流体通道9或15的通入口9a和15a与耦接部件1或者插接部件14的相应的前端部26或24在轴向方向中的明显的间距。通过该轴向间距,有效地保护流体通道9和15的通入口9a和15a防止通过医疗人员在将软管18连接到卡盒2上时通过人的身体部分、尤其是手或者衣服的无意接触造成的污染。

在连接状态中远离耦接部件1的插接部件14的下游的(后部的)部段17形成用于软管18或者患者软管的连接管座,卡盒2的输出接口通过该患者软管与患者连接。软管18的一个端部有利地与插接部件14固定地并且不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者卡装,并且软管18的另一个端部与(在此没有示出的)针头连接。

在其中部部分中,在插接部件14上设置有带有在其上成型有手柄20的直径上相对置的卡钩19,其通过手动地按压手柄20能够径向向内移动。为了从耦接部件1中拔出插接部件14,能够通过按压手柄20解除在插接部件14和耦接部件1之间的由卡钩19形成的卡锁连接。该卡锁连接在插接部件14与耦接部件1连接时通过卡钩19和与之相应的缺口21之间的共同作用建立,该缺口在凸起3的端部附近设置在耦接部件1中。卡钩19在插接部件14导入到耦接部件1中时锁定到直径上彼此相对置的缺口21中,从而当其被导入直至抵靠在空腔5中时将插接部件14固定在耦接部件1上。通过卡锁连接避免了连接的无意的解除(图3)。

类似于耦接部件,插接部件14也能够在未使用的状态中通过护帽保护,其在该种情况中包围插接部件14的前部部段16。在此,为了固定这样的护帽,其基本形状可能会相应于耦接部件1的护帽12的基本形状,由卡钩19合理使用,这通过这样的护帽可以具有适于与卡钩19啮合的缺口实现。

在插接部件14中布置有另外的RFID应答器22,确切地说在上游的部段16中,其在连接装置的连接状态中伸入到耦接部件1的内部的空腔5中。应答器22有利地不可拆卸地与插接部件14连接,例如浇注在其中或者与之粘接,并且用于通过注射装置的控制器来监控软管18的合乎规定的使用。在此,插接部件14或者在图示示出的位置中或者在对此旋转180°的位置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图示的实施例限制。因此流体输送装置除了卡盒之外还可以涉及软管系统,其包括用于连接至流体容器的多个连接软管,其中连接软管通过连接件与泵软管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耦接部件布置在泵软管的自由端部上并且有利地与泵软管不可拆卸地连接。此外,耦接部件也可以一体地设计具有外部部件和插入物,也就是说外部部件和插入物一体地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