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96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各种农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则带来了诸如雾霾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的各种环境问题。为了应对上述的环境问题,一般可采用专业的空气净化器或空气清香剂来提升相对密封的空间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但专业的空气净化器其成本较高,而瓶装或盒装的空气清香剂其一般只能掩盖异味,无法快速的对空间区域内进行异味清除及杀菌,且扩散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通过装入诸如电风扇等吹风装置的出风口附近固定设置简易通风盒体来盛放诸如固体杀菌除味剂等,以快速、充分的进行杀菌除味等空气净化处理,且装置安装简便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可包括:

通风外壳,包括一凹槽及环绕所述凹槽开口处各向延展的帽檐部,所述凹槽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材料盒,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之中,所述材料盒用以盛放杀菌除味剂;

其中,所述通风外壳通过所述帽檐部固定设置于吹风装置的出风侧,所述吹风装置向所述通风孔吹风以加快所述杀菌除味剂扩散至空气中的速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还可包括:

固定支柱,沿所述凹槽深度延伸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帽檐部上;

其中,所述通风外壳通过所述固定支柱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吹风装置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所述固定支柱的顶端端部开设有螺孔,所述通风外壳通过设置于所述吹风装置上的螺栓旋入所述螺孔中,以将所述通风外壳固定于所述吹风装置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所述固定支柱以120°等分方式环绕所述凹槽对称的分布于所述帽檐部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还可包括:

第一卡接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中,以将所述材料盒固定于所述凹槽之中。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所述材料盒上开设有通孔,以与所述通风孔形成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吹风装置所吹气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将所述杀菌除味剂升华至空气中杀菌除味。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所述杀菌除味剂的形态为固态。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还可包括:

盖体,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开口上,以将所述材料盒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所述盖体与所述凹槽盖合的一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凹槽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弧形卡槽;

其中,旋转所述盖体使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弧形卡槽中,以将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凹槽开口。

本申请提供的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可应用于任意一款电风扇。

所述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嵌入前网罩契合后网罩形成一网状腔体,所述风叶可旋转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网状腔体中,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叶旋转以将所述后网罩一侧的空气驱向所述前网罩一侧,以形成与所述风扇吹风方向一致的流动气流;

所述电风扇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可拆卸,并固定设置于电风扇前网罩上。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爆炸图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爆炸图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通风外壳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盖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予以阐述。在附图中,各个图中相同或相关结构或功能元素会以相似的标号表示。附图中元件的尺寸和特点仅是作为方便阐述的目的。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所界定,且并不一定表示实际尺寸和比例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杀菌除味附加装置爆炸图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中杀菌除味附加装置爆炸图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通风外壳的仰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盖体的俯视图;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可包括通风外壳1、材料盒2及盖体3,材料盒2中预置有诸如固态的杀菌除味剂,且该材料盒2可固定设置于通风外壳1上,而通风外壳1则固定设置在诸如电风扇等吹风装置(图中未示出)出风侧,以利用吹风装置吹动的气流加快材料盒2中杀菌除味剂挥发至空气中,以快速充分的对周围环境中进行空气净化及杀毒除味操作;盖体3则可盖合上述的材料盒2于通风外壳1之中,以进一步的将材料盒2固定于通风外壳1上,防止长时间使用材料盒2松动。

具体的,参见图1~3可知,上述的通风外壳1可包括凹槽12及环绕该凹槽12的开口处向各向延展的帽檐部11,即该通风外壳1整体可类似一个帽子状结构,凹槽12可类似帽盖部分,而帽檐部11则环绕凹槽12的开口,可通过诸如镂空的结构固定连接;同时,在凹槽12上(如侧壁和/或底部)可开设有若干通风孔121(参见图3所示),且上述凹槽12内部腔室则与该若干通风121贯通形成以用于通风的气流通道。材料盒2的形状则与凹槽12内部的腔室形状匹配,以便于该材料盒2置放于凹槽12中;材料盒2还可通过诸如第一卡接装置(如固定设置在凹槽12底部内侧上的材料盒2卡)可拆卸的固定设置在凹槽之中;其中,材料盒2中可以预先置放有杀菌除味剂(如固态的杀菌除味剂,通过将该固态的杀菌除味剂升华扩散至空气中进行杀菌除味),且材料盒2上也可开设有通风通道(如开设在材料盒2的底部和/或侧壁和/或顶部的通孔21);这样,当通风外壳1通过帽檐部11固定设置在诸如电风扇等吹风装置的出风侧时,该吹风装置便可向通风孔吹风以经凹槽12的内腔通过通孔21来贯通材料盒2并吹出通风外壳1,进而可有效加快杀菌除味剂扩散至空气中的速度。

优选的,为了使得通风外壳1与吹风装置更加稳固的连接,可在沿凹槽深度延伸方向于帽檐部11上(即该帽檐部11临近吹风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若干固定支柱111;例如,可通过在固定支柱111的顶端端部(即延伸端部)开设有螺孔,通过将吹风装置上的螺栓(或另设的与螺孔匹配的螺栓)旋入螺孔中,以将通风外壳1固定于吹风装置上;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加固通风外壳1与吹风装置之间的稳固性,还可设置三根上述的固定支柱111以120°等分方式且环绕凹槽12开口呈现对称方式的分布于帽檐部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4所示,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可包括盖体3,该盖体3的形状可与凹槽12的开口形状近似或相同,以通过将该盖体3盖合于凹槽12的开口上,并将材料盒2压固于凹槽12中,以进一步的加固材料盒2固定在凹槽12中,进而可有效的预防长时间使用使得卡接装置卡接不牢所致使的材料盒2松动。

优选的,上述的盖体3上在与凹槽12盖合的一面上可设置有卡扣31,而对应该卡扣31的形状及设置位置,可在凹槽12的侧壁外侧设置有与该卡扣31匹配的弧形卡槽122,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将该卡扣31穿过帽檐部11与凹槽12之间的镂空结构并旋转该盖体3(该盖体3优选的可设置圆形,如可沿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旋转圆形盖体3),以使得卡扣31卡入弧形卡槽122中,进而将盖体3盖合于凹槽12的开口的同时,将材料盒2固定在凹槽12中,以进一步的预防材料盒2的松动。其中,可参考上述固定支柱111的设置方式,可分别设置三个卡扣31及该三个卡扣31匹配的弧形卡槽122,且上述三个卡扣31及弧形卡槽122也均可以120°等分方式并环绕凹槽12开口呈现对称方式的进行分布。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该电风扇中的电风扇本体(图中未示出)可包括电机、后网罩、风叶和前网罩等部件,后网罩与前网罩契合可形成一网状腔体,而风叶可旋转的固定设置在网状腔体中,电机则驱动风叶旋转以将后网罩一侧的空气驱向前网罩一侧,以形成与风扇吹风方向一致的流动气流;而上述的通风外壳1则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前网罩上,即可通过将前网罩上自带的螺栓旋转至上述固定支柱111的顶端部开设的螺孔中,便可方便快捷的将上述的杀菌除味附加装置固定在电风扇上,然后人们在使用风扇吹风的同时还能加快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杀菌除味剂的挥发,进而实现对周围环境进行快速充分的空气净化处理。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内容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内容所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实质内容的前提下,可对实施方案进行多种变更或更改,这些变更和更改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