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430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台的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带。



背景技术:

脑外科一般指的是神经外科,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膜灯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和畸形等。脑外科手术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脑外科手术体位常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和坐位。

在给患者做手术时,除了必须对其头部进行固定外,还必须对其身体进行固定,因为:1.脑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暴露手术部位,术中主刀医生常常会要求上、下、左、右不同程度倾斜手术床,如果不对患者身体部位进行固定,患者就有可能在倾斜手术床时发生移位,甚至造成大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危及患者生命;2.脑部包含了人体的大部分神经,脑科手术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患者的神经,引起患者身体的抽动,如果不对患者身体加以固定,身体的抽动容易让手术出现失误,甚至危害患者生命。

在现有脑外科手术的体位固定中,通常用多条单独的固定带从不同部位固定患者身体,以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抽动和移位,但是这种固定患者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固定带数量较多,操作繁琐;2.手术中患者通常会脱掉病服,现有的固定带只有单纯的固定效果,没有保暖效果;3.只固定了人体的个别部位,其他部位也可能会抽动,影响手术;4.固定个别部位时间太长,容易产生勒痕,造成患者局部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脑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带,以解决现有手术中体位固定方式存在的固定带数量较多操作繁琐、只有单纯的固定效果无保暖效果,固定人体的个别部位时,其他部位还是会抽动和固定部位产生勒痕和损伤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脑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带,包括矩形约束布、两块肩垫、两块腰垫、两块垫片和多根捆绑条,肩垫固定在矩形约束布的一条短边上,两块垫片固定在矩形约束布的另一条短边上,两块腰垫分别固定在矩形约束布的两条长边上,肩垫、腰垫和垫片上均固定连接捆绑条。

本方案的原理是:根据手术的需要,患者通常需要摆放各种体位,且要接各种监护导线,要求患者脱掉病服,手术时,把脑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带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将肩垫连接的捆绑条绑在手术台上,固定好肩部;将腰垫连接的捆绑条绑在手术台的侧边上,固定好腰部;将垫片连接的捆绑条绑在手术台上,固定住下肢部分,实现对患者体位的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固定带的各条捆绑条从人的肩部、腰部和下肢进行固定,不必用多条单独的固定带分别固定身体各部位,减少了固定带数量,操作更简单;2.固定带覆盖了患者从肩部到下肢的部分,能够给因为手术需要而脱掉病服的患者保暖;3.矩形约束布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防止捆绑条直接捆在人体的各部位上,防止了各部位单独的捆绑条的捆绑而产生的勒痕,避免了长时间捆绑产生的压疮;4.固定带像被子一样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固定了患者大部分身体,在进行手术时,避免了只固定部分身体部位而其他部位的抽动问题。

进一步,腰垫与肩垫间的垂直距离长度大于腰垫与垫片间垂直距离长度。

固定被手术的人时,捆绑条通过腰垫的过渡捆绑在手术台上时,腰垫的位置是为了固定人的着力点在腰部,腰部受力不会压迫到人的内脏,让被固定的人感觉更舒适。

进一步,肩垫和腰垫连接的捆绑条的长度为100cm,所述垫片连接的捆绑条的长度为80cm。

脑外科手术中要保证上身基本不抽动,又肩部和腰部的体积大于下肢的体积,为了肩部和腰部固定更牢靠,较长捆绑条的捆绑圈数较多,用长的捆绑条来捆绑肩部和腰部更牢固。

进一步,矩形约束布为棉制成的布。

棉质的布更柔软贴近皮肤。

进一步,矩形约束布为两块棉布缝制而成的约束布。

两块棉布能增加约束布的强度,保暖效果更好。

进一步,矩形约束布的宽度大于手术台的宽度。

约束布的宽度大于手术台的宽度能覆盖完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使手术中各种体位固定更稳定。

进一步,矩形约束布中部设有监护孔和与监护孔尺寸相同的监护布,监护布一端固定连接在靠近矩形约束布的一条长边上。

固定带固定在人体表面时,监护孔的位置恰好位于人体胸部和腹部间,将手术中各种监护导线通过监护孔贴在人体上,监护导线贴合好之后,盖上监护布,既能方便贴监护导线,又能避免人体受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肩垫1、腰垫2、第一捆绑条3、第二捆绑条4、矩形约束布5、垫片6、监护孔7、监护布8。

如图1所示:矩形约束布5一条短边上缝制两块肩垫1,两块肩垫1上分别缝制长度为100cm的第一捆绑条3,矩形约束布5的另一条短边上缝制两块垫片6,两块垫片6上分别缝制长度为80cm的第二捆绑条4,矩形约束布5两条长边上分别缝制一块腰垫2,腰垫2上缝制长度为100cm的第一捆绑条3,矩形约束布5内设置监护孔7,监护孔7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监护孔7尺寸一样的监护布8。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患者体位采用仰卧位,患者双肩平齐手术台背板,双手并与身体两侧,根据手术的需求,患者还需要脱掉病服,以方便接各种监护导线;将固定带覆盖在患者身体表面,把两块肩垫1上的第一捆绑条3固定住肩部捆在手术台上,然后将腰垫2上的第一捆绑条3固定患者腰部并分别捆在手术台两侧上,最后将垫片6上的第二捆绑条4从下肢两侧捆在手术台上,完成对患者的体位固定;体位固定完成后,将各种监护导线从监护孔7贴合在人体表面,再盖上监护布8,防止人的胸部裸露在外而着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患者体位采用侧卧位,患者呈90°侧卧,患者背部与床缘平齐,将矩形约束布5的中间覆盖在人体侧面,再通过肩垫1上的第一捆绑条3绑在手术台上一固定住患者的肩部,将腰垫2上的第一捆绑条3绑在手术台上以固定患者腰部,最后将垫片6上的第二捆绑条4捆在手术台上以固定患者腿部;将各种监护导线通过监护孔7贴到患者的前胸或后背上,再盖上监护布8,防止人的裸露身体着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固定带的各条捆绑条从人的肩部、腰部和下肢进行固定,不必用多个单条固定带分别固定身体各部位,固定带数量减少,操作简单;2.整块固定带覆盖在患者体表,既能固定患者体位,又能给脱了病服的患者保暖;3.捆绑条缠绕在手术台上,未直接缠绕在人的身体各部位,再加上矩形约束布起到了固定人体位的作用,防止了长时间手术中的缠绕部位产生压疮;4.本实用新型约束带在固定患者手术体位的同时,把监护导线通过监护孔贴合在人体表面,操作方便简单,还能保持人的胸部和腹部的温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