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关节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131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幼儿关节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在幼儿关节处的约束带。



背景技术:

住院患儿常因病情原因或在陌生环境中不适应出现躁动、哭闹等状况,因此患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属于配合度极低的特殊群体,必要时需使用约束来保证治疗的顺畅进行。尤其是针对无家属陪护、病情危重、身体留置多条管道、输液治疗多的患儿,约束用具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使用传统的四肢约束带系在患儿手腕来约束患儿四肢,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患儿的手不能够自由活动,十分不舒适也容易哭闹。而约束带在患儿挣扎过程中易松脱,易对身上的导管形成危险因素。此外,由于约束带与身体接触面积小,如约束稍紧,患儿局部皮肤容易被勒伤,易形成压疮,且影响四肢关节大血管的静脉输液通路,严重者导致患儿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结构新颖,且能够起到有效束缚的幼儿关节约束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幼儿关节约束带,包括保护套以及设置在保护套内的气囊组,所述气囊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长条形独立气囊,相邻两独立气囊通过柔性连接部件连接,所述保护套上设有开口,保护套一端正面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端背面设有第二连接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带上设置有定时器。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器设置在保护套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部件为柔性塑料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魔术贴圆毛端,第二连接部件为魔术贴刺毛端。

进一步的,所述刺毛端的宽度大于圆毛端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开口处设有第三连接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魔术贴、系带、纽扣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成排气囊及气囊间的柔性连接设计,能够环绕手臂,而约束带中气囊的厚度和膨胀度,能够对幼儿关节起到良好的包裹和固定作用,限制幼儿关节弯曲,实现有效约束,因气囊柔软,不会对幼儿身体构成伤害。同时,在气囊外设置保护套,便于拆洗更换清洁消毒,保护套外设有连接部件用于固定约束带的两端,通过连接部件的宽度匹配设计,便于调节约束带约束的围度大小。定时器能够定时提醒护理人员解开约束带,利于幼儿约束处的血液循环。本约束带不仅可用于约束幼儿手臂关节,也可用于约束幼儿膝关节,在尺寸上加以改进后,还可用于无清醒意识的成人病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关节约束带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关节约束带中气囊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关节约束带正面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关节约束带背面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幼儿关节约束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保护套,2-开口,3-第三连接部件,4-第一连接部件,5-第二连接部件,6-气囊,7-柔性连接部件,8-手臂, 9-定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图4所示的幼儿关节约束带,包括保护套1,保护套1内设置有气囊组,如图2所示,气囊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长条形独立气囊6,独立气囊6内充有气体,气囊外壳采用柔软的薄塑料制成,相邻两独立气囊通过软薄且较有韧性的塑料片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软薄塑料片为优选方式,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柔性连接部件7来替代上述塑料片。在保护套上设有开口2,用于拿出或放入气囊组。开口处设有第三连接部件3,用于将开口闭合在一起,第三连接部件可采用魔术贴、系带、纽扣等常规结构。在保护套一端正面(图3所示面)设有第一连接部件4,本例中第一连接部件4为魔术贴圆毛端;在保护套另一端背面(图4所示面)设有第二连接部件5,本例中第二连接部件5为魔术贴刺毛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替代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如系带等。如图所示,刺毛端的宽度大于圆毛端的宽度,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圆毛端在刺毛端上的黏贴部位来调整约束带束缚的臂围大小。

如图5所示,使用本约束带时,将约束带围绕幼儿关节一周,保护套正面(图3所示的面)靠近幼儿手臂8肘关节处衣服或皮肤,调整到合适位置和大小后将保护套上的魔术贴相互黏贴固定。约束带能够约束幼儿关节令关节不能弯曲。不用时可将约束带上的保护套拆下清洗,保持清洁。

作为改进,在约束带上还设置有定时器9,定时器9可在设定时间提示护理人员松开约束带一段时间,利于幼儿约束处的血液循环。定时器优选设置在保护套背面,设置方便。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