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用约束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130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PICC置管用约束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PICC置管用约束板。



背景技术: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上肢的静脉进行穿刺(通常是肘窝部),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上肢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国内 PICC 穿刺术开展已有 20 多年,一般穿刺时对肢体摆放的要求是按照穿刺侧肢体与躯干外展呈45~90° ,穿刺成功后送管至15cm时患者头转向穿刺侧贴近肩部的体位,防止送管时导管异位至腋静脉或颈内静脉致置管失败。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特殊患者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窘迫、颈椎骨折等,在行 PICC 置管时因头部无法转向穿刺侧贴近肩部,体位调节达不到要求,穿刺血管与颈内静脉角度增大,导致操作者在穿刺成功后送管时出现导管异位或送管受阻,现在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使用穿刺侧肢体与躯干外展呈120°的体位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患者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很难长时间保持要求的体位,尤其是穿刺时患者会本能的移动上肢造成穿刺失败,而躁动患者其根本不听劝阻,频繁移动上肢造成穿刺置管失败的现象更多,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穿刺感染率及护士工作难度,更重要的是无法为此类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而延误了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ICC置管用约束板,能够固定患者穿刺置管侧上肢,防止穿刺置换时上肢移动,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PICC置管用约束板,包括前后端为短边,左右侧为长边的矩形芯板,芯板的前端纵向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腰孔,两个第一腰孔内穿设有一根手腕固定带,所述芯板外包覆有矩形的护套,所述护套的正反两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孔对应的第二腰孔,护套后端的短边上固定有120°定位片、45°定位片,所述120°定位片、45°定位片的投影呈直角三角形,120°定位片的一个直角边与护套左侧长边共线、另一直角边固定在护套后端的短边上、其斜边与护套的短边所夹的锐角为30度,45°定位片的一个直角边与护套右侧长边共线、另一直角边固定在护套后端的短边上,护套背面的两侧设有绑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护套后端的短边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拉链,120°定位片、45°定位片的固定边缝合在护套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芯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层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孔对应的第三腰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手腕固定带的两端设有相互搭接的魔术胶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两个第一腰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患者手腕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带由尼龙制成,长度为50cm、宽度为4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护套由帆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芯板由树脂制成,短边长18cm,长边长50cm。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患者上肢外翻使其手腕向上放置在约束板的正面,用手腕固定带绑住手腕,这样患者的上肢被固定在约束板上,调节约束板与人体躯干的角度便其达到要求的体位,用绑带绑住床体固定整个约束板,这样能够确保患者长时间保持有效体位方便穿刺置管;芯板上有海绵垫,不影响患者上肢的血液循环,防止穿刺针时候造成的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感;45°定位片的斜边与人体躯干平行,上肢即和躯干°呈45°体位,120°定位片的斜边与人体躯干平行,上肢即和躯干°呈120°体位,芯板本体的后端短边与人体躯干平行,上肢即和躯干°呈90°体位,多角度选择,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角度调节精确,另外,45°、120°定位片能够收纳在护套的开口内,便于收纳取用方便;手腕固定带能够在纵向设置的腰孔内移动,调节固定位置,适用不同体型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PICC置管用约束板,包括前后端为短边,左右侧为长边的矩形芯板1,芯板1的前端纵向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腰孔2,两个第一腰孔2内穿设有一根手腕固定带3,芯板1外包覆有矩形的护套4,护套4的正反两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孔2对应的第二腰孔5,护套4后端的短边上固定有120°定位片6、45°定位片7,所述120°定位片6、45°定位片7的投影呈直角三角形,120°定位片6的一个直角边与护套4左侧长边共线、另一直角边固定在护套4后端的短边上、其斜边与护套4的短边所夹的锐角为30度,45°定位片7的一个直角边与护套4右侧长边共线、另一直角边固定在护套4后端的短边上,护套4背面的两侧设有绑带10用于固定整个约束带。

本实施例中,护套4后端的短边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拉链11,拉链的长度等于芯板短边长度,这样内部的芯板能够抽出来,护套便可单独清洗。120°定位片6、45°定位片7的固定边缝合在护套的内表面上,方便将定位片收纳在护套内,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美观。芯板1的上表面设有一层海绵垫8,用于患者防止上肢,真假舒适感,海绵垫8上设有与第一腰孔2对应的第三腰孔9,方便手腕固定带穿过。手腕固定带3的两端设有相互搭接的魔术胶贴,两端分别为魔术胶贴的毛面和刺面,相互搭接便可粘接固定,用于绑扎手腕,固定上肢。两个第一腰孔2之间的距离大于患者手腕的宽度。手腕固定带3由尼龙制成,长度为50cm、宽度为4cm,受力均匀,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护套4由帆布制成,耐磨、便于清洗。芯板1由树脂制成,短边长18cm,长边长50cm,树脂板强度符合使用要求而且重量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