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88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属于地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黄是焦作地区“四大怀药”之一,是地方特色经济支柱。地黄的深加工能成倍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地黄的深加工有制片、制丸等。目前的生熟地黄制圆大多采用人工搓制,效率极低,且加工出的制品尺寸规格不一,外观较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制圆机用于替代人工搓制,提高地黄加工效率,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为:

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包括工作台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转盘,转盘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成型工位,转盘上方设有可上下动作的上模,上模与下方成型工位的转动轨迹对应设置;所述成型工位包括固定在转盘上部的料筒,料筒下部铰接有下模;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有垫板,垫板位于上模的正投影下方;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模上下动作,并同时用于驱动转盘转动;所述转盘设有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主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横向设置的主轴联动,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有上模底座,上模底座设于竖直的导向杆上,上模底座与主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主轴通过锥齿轮机构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齿轮和定位爪,定位爪由凸轮机构驱动,定位爪的尾部由拉簧拉紧。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内部设有弹性卸料杆。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内部设有卸料挑簧。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挑簧底部连接有活动的撞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模杆和模头,所述模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模杆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模杆与上模底座之间为弹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点在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和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生熟地黄制圆机,包括工作台1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转盘2,转盘2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成型工位,转盘2上方设有可上下动作的上模3,上模3与下方成型工位的转动轨迹对应设置;所述成型工位包括固定在转盘2上部的料筒4,料筒4下部铰接有下模5;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固定有垫板6,垫板6位于上模3的正投影下方;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模3上下动作,并同时用于驱动转盘2转动;所述转盘2设有定位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7,主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与横向设置的主轴8联动,所述上模3固定连接有上模底座9,上模底座9设于竖直的导向杆10上,上模底座9与主轴8通过连杆机构传动。减速机构包括与主电机7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轮10,以及与减速轮10同轴的小齿轮11,主轴8上的大齿轮12与小齿轮11啮合。连杆机构包括与上模底座9和主轴8铰接的连杆13,连杆13铰接于大齿轮12所在轮盘的偏心位置。

所述转盘2与主轴8通过锥齿轮机构传动。锥齿轮机构包括一对角度垂直的锥齿轮组14,锥齿轮组14将主轴8输出的横向转动转换为竖向转动,

所述转盘2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齿轮15和定位爪16,定位爪16由凸轮机构17驱动,定位爪16的尾部由拉簧20拉紧。

所述上模3内部设有弹性卸料杆18。

所述下模5内部设有卸料挑簧19。所述卸料挑簧19底部连接有活动的撞杆21。

所述上模3包括模杆31和模头32,所述模头32通过螺纹连接于模杆31下端。

所述模杆31与上模底座9之间为弹性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往料筒中加入生熟地黄的物料后,主电机通过锥齿轮机构带动转盘转动,料筒进入上模正下方的成型工位,并由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同时主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进入料筒,与下模配合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型,成型后上模从料筒中退出,转盘继续转动,下模从垫板上退出后进入下一工位,自动向下翻转进行卸料。

该制圆机可以替代人工实现生熟地黄的机械制圆,提高加工效率,同等级加工出来的制品呈规整的圆球形,尺寸大小一致,制品外观良好。在需要生产不同等级的制品时,只需要对上模和下模进行更换,适用性广。

本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能耗低;且本装置占用的空间小,移动方便,且可以实现成型后自动卸料。改进方案中,在上模内部和下模内部设有辅助卸料的弹性卸料杆和卸料挑簧,由于生熟地黄均具有较大粘性,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解决成型后的卸料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