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350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种能够数字显示角度的,用于CT定位肺、肝脏等穿刺角度的引导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脏器深部组织如肺结节、肝肿物等需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或者进行相关介入治疗,很多需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进行,CT相关软件可在对应断层最佳穿刺点精确测量进针角度和深度,但仅凭操作者经验很难精确的按预定角度穿刺到预定深度,特别是穿刺部位越深,角度偏之毫厘,谬以千里;并且不能让更多的人掌握这种技术。临床中,也有人依靠一些简易的定位装置来辅助穿刺,但这些装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与人体接触面积太大导致无法调节水平,或者穿刺针与定位片在同一平面上,在穿刺时定位片易对穿刺路径形成阻碍。此外,现有的角度定位装置均采用刻度盘式,刻度分度多为1度,精度较低,由于依靠人工读取角度读数,无疑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高精度角度取值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新设计的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穿刺路径与角度调节平面在保持平行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距离,并且能够与人体形成点式接触,更进一步采用了数显角度仪实现了角度的数字显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包括固定板、角度调节杆、延伸杆、引导条、水平或垂直校准部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角度调节杆中部连接于固定板上弧形轨道圆心处且能绕圆心转动,角度调节杆能够沿弧形轨道移动,角度调节杆上设置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用于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在弧形轨道上,角度调节杆上设置有数字角度仪,所述延伸杆一端与角度调节杆连接,另一端与引导条连接,所述引导条上设置有引导槽或引导通孔,所述引导槽或引导通孔与角度调节杆平行,所述水平或垂直校准部件固定在固定板上。

另一种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包括固定杆、角度调节杆、延伸杆、引导条、水平或垂直校准部件,还包括弧形轨道,所述固定杆与弧形轨道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杆中部连接于固定杆上弧形轨道圆心处且能绕圆心转动,角度调节杆通过固定部件与弧形轨道连接,角度调节杆一端能够随固定部件沿弧形轨道移动,角度调节杆上设置有数字角度仪,所述延伸杆一端与角度调节杆连接,另一端与引导条连接,所述引导条上设置有引导槽或引导通孔,所述引导槽或引导通孔与角度调节杆平行,所述水平或垂直校准部件固定在固定杆上。

作为另一种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的改进,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部件与弧形轨道连接,固定杆一端能够随固定部件沿弧形轨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能够绕角度调节杆底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与引导条为可拆卸式连接,或延伸杆与角度调节杆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包括螺杆和旋转头,所述螺杆一端与角度调节杆或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头连接,所述螺杆穿过弧形轨道并能够在其中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角度仪的显示屏设置在角度调节杆或固定杆或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或固定板的调节角度范围为90°为佳。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条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条底部低于角度调节杆底部,或引导条顶部高于角度调节杆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数显式角度仪能够快速精确地显示角度值,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精确度;通过延伸杆和引导条设计,令穿刺针行进路线既能够与角度调节杆平行又能够与量角器保持一定距离,能同时保证穿刺需要的精确角度和深度,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引导器尺寸很小,与人体形成点式接触,便于调节水平校准部件保持水平;由于延伸杆能够绕角度调节杆旋转,方便在不同位置进行穿刺操作。本引导器主要应用于CT定位肺、肝等穿刺手术,并可衍生应用于骨科脊柱、椎弓根、椎间孔,脑,肾脏等角度引导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正面视图。

图2为图1侧视图。

图3为水平校准部件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引导条截面图。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正面视图。

图6为图5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引导条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角度调节杆,2-固定板,3-延伸杆,4-引导条,5-水平校准部件,501-水平仪面板,502-第一气泡水平仪,503-第二气泡水平仪,6-旋钮,601-螺杆,602-旋转头,7-弧形轨道,8-转轴,9-数字角度仪,10-显示屏,11-固定杆,12-水平水平仪,13-垂直水平仪,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的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包括固定板2、角度调节杆1、延伸杆3、引导条4、水平校准部件5,水平校准部件5固定在固定板上并与固定板垂直。固定板为90度扇形,一端为90度,一端为0度,根据需要,固定板也可以设置为更大或更小的角度,如180度。角度调节杆1通过转轴8连接于固定板圆心2处,角度调节杆1能绕固定板圆心转动,角度调节杆上设置有数字角度仪9,数字角度仪的显示屏10可设置在角度调节杆上或固定板正面下方(如图1所示)数字角度仪和显示屏之间具有数据连接,通过数字角度仪能够精确地得到角度调节杆当前角度并显示在显示屏上。数字角度仪为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基于磁盘和光盘读取信息、刷片和碳膜电阻等原理的数字角度仪、数显角度尺,附加在角度调节杆上即可满足本实用新型要求,精度可达0.1度以上。角度调节杆1上设置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能够与固定板接触或连接,用于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部件可采用卡扣、磁吸件、粘条等,本例中固定部件为旋钮6,旋钮6与角度调节杆连接,通过拧动旋钮能够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2上设置有弧形轨道7,该轨道镂空,圆心与固定板圆心相同。而旋钮6具体包括螺杆601和旋转头602,旋转头602位于固定板背面或正面(本例中为正面),螺杆601穿过弧形轨道,其一端与角度调节杆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头连接。当旋钮松开时,随着角度调节杆的角度调节,螺杆601在空心旋转轨道中移动从而带动角度调节杆上部沿弧形轨道移动,螺杆能够令角度调节杆的移动更为精确。

延伸杆3的一端与角度调节杆1连接,另一端与引导条4连接,引导条4用于引导穿刺针的方向。延伸杆可以连接在角度调节杆底部,也可以连接在角度调节杆的顶部,只需适当调整水平仪及数显仪的位置即可。引导条上设置有如图4所示的引导槽401,引导槽应与角度调节杆平行,当引导槽截面设计为对称规则图形时,前述的平行指的是引导槽的中心线与角度调节杆的中心线平行,当引导槽截面不规则时,至少应令穿刺针行进路线与角度调节杆方向平行。由于延伸杆具有一定长度,使得引导条与固定板保持一定距离,不会阻碍穿刺针的穿刺。引导槽形成开放式的穿刺针放置区域,便于将穿刺针置入引导槽中,引导槽截面以弧形为佳,与穿刺针的外表面形状相适应,便于准确定位。引导槽大小可根据不同穿刺需要设计为不同粗细,此外根据需要可在引导槽上安装穿刺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穿刺针,如小夹子,引导槽长度以设计为固定长度(如肺结节穿刺引导槽长度2cm、内径18G---22G)为佳,便于穿刺时计算扣除。

作为改进,延伸杆能够绕角度调节杆底部旋转。具体的说,延伸杆连接有套筒,所述角度调节杆底部设置在套筒中且能够360°自由活动,方便在不同位置进行穿刺操作,但以固定垂直位置为佳。

由于数字角度仪不宜消毒,因此延伸杆与引导条之间设置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穿刺完成后可将引导条从引导器上拆下,便于进行消毒。也可以将延伸杆与角度调节杆为可拆卸式连接,穿刺完成后可将引导条及延伸杆从引导器上拆下消毒。连接处不应采用螺旋连接或其他圆柱面连接方式,以免在操作时延伸杆或引导条容易转动或改变方向导致不利于操作。

如图1、图3所示,水平校准部件固定在固定板正面,水平校准部件可直接采用市面上能购买到的水平校准仪,水平校准部件调节自身水平,从而保证固定板方向的垂直。水平校准部件也可以固定在固定板背面,好处是可以令固定板底部较水平校准部件固定在正面时更窄。本例中,如图4所示,水平校准部件包括水平仪面板501,以及设置在水平仪面板501上的第一气泡水平仪502和第二气泡水平仪503,水平仪面板垂直连接在固定板上,第一气泡水平仪和第二气泡水平仪彼此垂直,其中,第一气泡水平仪与固定板垂直,第二气泡水平仪与固定板平行。通过两粒水平仪能够同时检测水平仪面板是否与CT床面平行,还可以保证穿刺针不向人体头脚方向偏斜。

作为改进,在引导条4上还设置有长度刻度,刻度可以设置在引导条外表面上,或在引导槽内,便于操作者观察。

此外,引导条4底部应低于角度调节杆1底部,这样操作本引导器时只有引导条底部与人体表面接触,使得引导器与人体形成点式接触,便于调节水平校准部件保持水平。当延伸杆连接在角度调节杆顶部时,引导条顶部应高于角度调节杆顶部。

使用本引导器时,将角度调节杆移到预定角度,同时数显角度仪的显示屏上显示相应角度,当到达预定角度时,通过拧紧固定旋钮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将引导条底部抵在人体表面,令引导槽下方中心点接触并对准穿刺点,微调固定板整体方向并观察水平校准部件,令水平校准部件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令固定板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操作者手持穿刺针沿引导条中的引导槽向下行进,自引导条底部刺入人体,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角度调节杆平行,穿刺深度为CT软件量的深度加上引导槽长度。穿刺针紧靠引导槽进针至预定深度后,拆卸下引导条(或引导条及延伸杆),移走引导器其余部件。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的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包括固定杆11,弧形轨道7、角度调节杆1、延伸杆3、引导条4、垂直校准部件,弧形轨道弧度大致为90度,根据需要,弧形轨道也可以设置为更大或更小的弧度,如180度。弧形轨道的圆心设置在固定杆上,与转轴8的圆心相同,角度调节杆1通过转轴8连接于圆心处。与实施例一相同,角度调节杆1能绕弧形轨道圆心转动,而固定杆11一端通过固定部件连接在弧形轨道上,该固定部件与实施例一中连接在角度调节杆上的固定部件相同,也可以采用旋钮6,旋转头可设置在固定杆正面或背面,旋钮包括螺杆和旋转头,螺杆一端与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头连接,螺杆穿过弧形轨道并能够在其中移动。固定部件固定在固定杆11上,并可以在松开状态下沿弧形轨道移动,这样,固定杆一端也可以随固定部件沿弧形轨道移动。无论是移动角度调节杆还是固定杆在弧形轨道上的相对位置,都可以调节角度调节杆与固定杆之间的夹角。角度调节杆上设置有数字角度仪9,数字角度仪的显示屏10可设置在角度调节杆上或固定杆正面(背面也可)下方(如图1所示)数字角度仪和显示屏之间具有数据连接。为了能让角度调节杆顺畅地从0°移动至90°,在固定杆与弧形轨道连接位置处开有一凹槽14,在固定杆上的旋钮边缘开设有缺口,凹槽设计和缺口设计能够让角度调节杆旋转至水平。垂直校准部件固定在固定杆上。如图5所示,垂直校准部件包括一水平水平仪和一垂直水平仪,水平水平仪横向设置,垂直水平仪纵向设置,它们彼此垂直,能够用于校准垂直面。本例中垂直校准部件也可替换为实施例一中的水平校准部件5,水平校准部件5垂直于固定杆。同样的,本例中垂直校准部件也可使用在实施例一中用于替换水平校准部件。本例中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使用本引导器时,将角度调节杆移到预定角度,同时数显角度仪的显示屏上显示相应角度,当到达预定角度时,通过拧紧角度调节杆上的固定旋钮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将引导条底部抵在人体表面,令引导槽下方中心点接触并对准穿刺点,微调本引导器整体方向并观察垂直或水平校准部件,令垂直校准部件处于垂直位置或令水平校准部件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令本引导器中角度调节平面(即弧形轨道和固定杆形成的平面)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操作者手持穿刺针沿引导条中的引导槽向下行进,自引导条底部刺入人体,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角度调节杆平行,穿刺深度为CT软件量的深度加上引导槽长度。穿刺针紧靠引导槽进针至预定深度后,拆卸下引导条(或引导条及延伸杆),移走引导器其余部件。

实施例三:

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改进,本例在引导条上实现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和二中引导槽不同,引导条上设置有如图7所示的引导通孔402。引导通孔均应与角度调节杆平行,当引导通孔截面设计为对称规则图形时,前述的平行指的是引导通孔的中心线与角度调节杆的中心线平行,当引导通孔截面不规则时,至少应令穿刺针行进路线与角度调节杆方向平行。穿刺针需要从一头穿入引导通孔进行穿刺,引导通孔截面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佳,至少在其与穿刺针接触面上包括一段弧形,使得接触面能够与穿刺针的外表面形状相适应,便于准确定位。引导通孔大小可根据不同穿刺需要设计为不同粗细,引导通孔长度以设计为固定长度(如肺结节穿刺引导通孔长度2cm、内径18G---22G)为佳,便于穿刺时计算扣除。本例中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

使用本引导器时,将角度调节杆移到预定角度,同时数显角度仪的显示屏上显示相应角度,当到达预定角度时,通过拧紧固定旋钮将角度调节杆固定。将引导条底部抵在人体表面,令引导通孔下方中心点接触并对准穿刺点,微调本引导器整体方向并令本引导器中角度调节部件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操作者手持穿刺针沿引导通孔一头穿入再向下行进,自引导条底部刺入人体,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角度调节杆平行,穿刺深度为CT软件量的深度加上引导通孔长度。穿刺针紧靠引导通孔进针至预定深度后,拆卸下引导条(或引导条及延伸杆),移走引导器其余部件。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