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99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麻醉传入中国也有百余年的历史。1989年卫生部文件明确麻醉科是一级临床学科。根据中国国情,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得到了大力开展和推广,连续30余年来,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一度成为中国最常用的麻醉方法。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研究针刺麻醉,70年代初研究中药麻醉,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镇痛和麻醉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尚达不到现代麻醉的要求,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外许多新的麻醉药和精密的麻醉设备,相继引进中国,进一步提高中国麻醉水平,促进麻醉学科的现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麻醉顾名思义是在手术室内为手术病人施行麻醉,但麻醉医师的工作已延伸到立即术后的恢复室,甚至ICU。由于麻醉医师熟练掌握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自然而然的被要求治疗各种疼痛的病人,逐渐发展成为疼痛门诊。麻醉医师不再局限在手术室内施行麻醉,他们经常到心导管室、内腔镜室、放射科,甚至内科病房为心脏病人除颤施行麻醉。外科手术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目前麻醉一般通过麻醉针进行,并且在使用麻醉针进行麻醉之前,需使用酒精棉球对病患的打针区域进行消毒,现有技术中都是使用酒精棉球或者酒精棉签进行消毒,不仅操作繁琐并且增加了酒精用棉的使用量,从而增大了麻醉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麻醉时间,并且也会影响麻醉效果,并且有的手术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麻醉,因此需要使用多个酒精棉球。同时现有的麻醉针由于结构上的设计增大了麻醉师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该麻醉装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且准确的麻醉,并且保证了麻醉之前的消毒质量和麻醉质量,提高了麻醉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包括:

麻醉注射器,其包括注射针筒以及包裹在所述注射针筒外侧壁的弹性保护套,所述弹性保护套上设有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

消毒器,其与所述麻醉注射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魔术公贴和所述魔术母贴的配合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的一侧,所述消毒器包括具有开口端的消毒液筒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的尺寸相匹配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消毒液筒开口端的滚珠,所述消毒液筒开口端的侧壁上向该开口端的中心处延伸出两个对称设置的转轴,所述滚珠上开设有与两个转轴依次对应并匹配的两个转轴孔,以使得所述滚珠封堵在所述开口端,并可在两个转轴上进行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麻醉注射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前端的针头,所述针头包括:

针嘴,其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前端,且外侧壁为螺纹状;

针体,其与所述针嘴连通,并与所述针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体包括一端设有连接筒的塑料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塑料软管自由端的插入针,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设有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还包括:

软硅胶吸盘,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针头上,并具有所述针头穿过的贯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麻醉注射器还包括容置在所述注射针筒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并延伸出所述注射针筒后端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延伸出所述注射针筒的一端设有环状把手。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注射针筒后端的侧壁上向外延伸出两个翅部,所述两个翅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的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消毒液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消毒液注射口,且该注射口处封堵有封堵盖。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滚珠为塑料材质。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消毒液筒的容积不小于所述注射针筒的容积。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环状把手为橡胶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优选的是,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所述开口端的直径为1~3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避免了麻醉师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使用酒精棉进行消毒,将消毒器和麻醉注射器可拆卸连接,通过滚珠的滚动实现了消毒液筒内的消毒液擦拭在患者皮肤,避免需要医护人员手持酒精棉或者用镊子夹持酒精棉进行擦拭的繁琐,并且保证了消毒质量,从而提高了麻醉效率和麻醉质量。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能够将针头准确地固定在打针部位,提高了麻醉注射的准确性,保证了麻醉质量。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设计合理,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麻醉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弹性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中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包括:

麻醉注射器,其包括注射针筒1以及包裹在所述注射针筒1外侧壁的弹性保护套2,所述弹性保护套2上设有魔术公贴3和魔术母贴4;

消毒器,其与所述麻醉注射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魔术公贴3和所述魔术母贴4的配合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1的一侧,所述消毒器包括具有开口端的消毒液筒5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的尺寸相匹配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消毒液筒开口端的滚珠6,所述消毒液筒5开口端的侧壁上向该开口端的中心处延伸出两个对称设置的转轴7,所述滚珠6上开设有与两个转轴7依次对应并匹配的两个转轴孔,以使得所述滚珠6封堵在所述开口端,并可在两个转轴7上进行旋转。

在上述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麻醉注射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1前端的针头,所述针头包括:

针嘴8,其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1前端,且外侧壁为螺纹状;

针体,其与所述针嘴8连通,并与所述针嘴8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体包括一端设有连接筒9的塑料软管10以及设置在所述塑料软管10自由端的插入针11,所述连接筒9的内侧壁设有螺纹。

在所述针头上可移动地设置软硅胶吸盘12,并具有所述针头穿过的贯通孔。

如图3所示,所述麻醉注射器还包括容置在所述注射针筒1内的活塞13以及与所述活塞13连接并延伸出所述注射针筒1后端的推拉杆14,所述推拉杆14延伸出所述注射针筒1的一端设有环状把手15。所述注射针筒1后端的侧壁上向外延伸出两个翅部16,所述两个翅部16对称设置在所述注射针筒1的两侧。所述消毒液筒5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消毒液注射口17,且该注射口17处封堵有封堵盖。

并且,所述滚珠6为塑料材质。所述环状把手15为橡胶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所述消毒液筒5的容积不小于所述注射针筒1的容积。所述开口端的直径为1~3cm。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的时候,将弹性保护套2套设在注射针筒1的外表面,将消毒液-酒精通过消毒液注射口17注射到消毒液筒5内,然后通过魔术母贴4和魔术公贴3将消毒器绑在所述注射针筒1的侧壁上,并使得滚珠6延伸出注射针筒1的前端,医护人员手握弹性保护套,并将滚珠6对准待打针区域进行滚动,滚珠6将消毒液筒5内的酒精擦拭在待打针区域,然后将针头安装在注射针筒1的前端,插入针11扎入待打针区域,移动软硅胶吸盘12,使其吸附在皮肤上,医护人员的大拇指伸入环状把手15,并且将两个翅部16搭在食指和中指上,拇指向下推动推动杆14,注射针筒1内的麻醉液经针嘴8、塑料软管10和插入针11注射到体内。并且在一次手术中,可对患者进行多次消毒以及麻醉,当麻醉后,可使用消毒液筒5内的酒精对滚珠6进行消毒,然后倒出酒精,待消毒器内干燥后重新倒入新酒精即可重复使用。方便了医护人员的麻醉过程,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保证麻醉过程的消毒效果,保证了麻醉质量和麻醉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