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腔引流管及体腔引流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351发布日期:2018-10-12 22:1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体腔引流管以及体腔引流管组件。



背景技术:

手术后,在胸腔、腹腔等体腔中,通常都需要留置体腔引流管,以便于体腔中的积血、体液等排出,避免堆积、感染等。

现有的体腔引流管通常包括中空导管,一段插入体腔内,另一端伸出体腔。为了更好的引出体液或积血,在插入体内的一端导管侧壁开设有若干开孔,体液或积血可以通过开孔进入导管,引流出体外。然而,由于体内的体液或积血很容易凝固,会导致开孔的堵塞,造成体液或积血无法顺利排出。

为此,出现了一种在侧壁开设导槽的体腔引流管,由于导槽是在侧壁连续的开设,其长度较长,这样可以降低堵塞的风险。只是插入段的侧壁有导槽,体外段是管段。

然而,在长期使用时,还是会出现堵塞的情况。而且,在堵塞后,如需更换那就必须重新开刀操作,使得病人再次受到手术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体腔引流管堵塞后需重新开刀进行更换的缺陷,提供一种免除开刀就可方便更换体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免除开刀就可方便更换体腔引流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段、以及与所述引流段连接的中空体外段;所述引流段包括芯轴、以及在所述芯轴外周上开设的导槽;所述导槽与所述体外段的中空通道连通;所述芯轴开设有与所述体外段的中空通道连通的、轴向设置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引流段包括外圆管,所述芯轴包括内圆管、以及连接在所述内圆管和外圆管之间的筋条。

优选的,所述筋条、内圆管和外圆管之间形成所述导槽;并且,所述外圆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槽连通的开缝。

优选的,所述外圆管与所述体外段的外壁相连,并且,外径相等;所述开缝自所述引流段的端部沿轴向向所述体外段的方向逐渐缩小。

优选的,所述导槽包括四个,在所述芯轴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优选的,所述筋条为四个,呈十字形布置在所述内圆管的外壁,所述开缝对应为四个与所述导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内圆管管壁的厚度从所述引流段向所述体外段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体外段和引流段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体腔引流管、以及可自所述体腔引流管的中空体外段穿出所述体腔引流管的通孔的手术导丝。

优选的,所述手术导丝的前端为柔性导丝。

优选的,上述体腔引流管采用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者聚乳酸等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体腔引流管的侧壁开设导槽,并开设一个通孔,该通孔可以作为体液或积血的引流通道;而且,在发现堵塞时,可以进行体腔引流管的替换,在替换操作时,可以利用手术导丝穿入中间通孔,一直插入到体内;再拔出体腔引流管,而手术导丝留在原来体腔引流管的位置,作为一个引导件,然后,再用新的体腔引流管套设在手术导丝上,重新插入到体腔内,这样就可以避免重新开刀所带来的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体腔引流管组件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腔引流管组件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段A-A方向剖切示意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体腔引流管组件一个实施例的体外段B-B方向剖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体腔引流管组件一个实施例的沿C-C方向剖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体腔引流管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体腔引流管的一个实施例,该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段1、以及与引流段1连接的中空体外段2。引流段1插入到人体体腔内,将体腔内的积液,如积血、积水等,引流出人体,体外段2与引流段1连接,将引出的积液排放到收集袋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体外段2大致为具有中空通道21的圆管,设置在人体外,用于将人体内的积液导流到收集袋中。可以理解的,该体外段2的形状、长度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引流段1设置在体外段2的一端,插入在人体体腔内,包括芯轴、以及在芯轴外周上开设的导槽11;导槽11与体外段2的中空通道21连通。芯轴开设有与体外段2的中空通道21连通的、轴向设置的通孔12。利用导槽11和通孔12作为引流通道,将体腔内的积液引流到体外。由于增加了导槽11和通孔12,增加引流管的积液进口,使得体内的积液更容易的进入引流管而排出,减少堵塞的风险。

进一步的,在发现引流管堵塞时,可以进行体腔引流管的替换。在替换操作时,可以利用手术导丝(图未示)穿入中间通孔12,直到体内;再拔出体腔引流管,而手术导丝留在原来体腔引流管的位置,作为一个引导件。然后,再用新的体腔引流管套设在手术导丝上,重新插入到体腔内,这样就可以避免重新开刀所带来的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该体腔引流管的引流段1包括外圆管13,该外圆管13与体外段2的外壁相连,并且,外径相等,形成平滑连接。由于外壁光滑,可以减小引流管拔出或者插入人体时对病人伤口组织的创伤,避免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

该芯轴包括内圆管14、以及连接在内圆管14和外圆管13之间的筋条15。筋条15、内圆管14和外圆管13之间形成导槽11;并且,在外圆管13上开设有与导槽11连通的开缝16;从而积液可以通过开缝16进入导槽11,再通过导槽11流到体外段2。

内圆管14管壁的厚度从引流段1向体外段2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的,也是起到实现从引流段1到体外段2的无缝对接的作用。开缝16自引流段1的端部沿轴向向体外段2的方向逐渐缩小,从而避免积液直接在外壁逸出。

如图所示,该导槽11为四个,在芯轴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对应的,筋条15为四个,呈十字形布置在内圆管14的外壁,开缝16对应为四个与导槽11相连通。可以理解的,筋条15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体外段2和引流段1为一体成型。体腔引流管的材料是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者聚乳酸等医用高分子材料,这样可以满足引流管的医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其中聚氨酯和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不与生物组织黏结等有益性能,在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理解的,体外段2和引流段1也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拼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体腔引流管、以及可自体腔引流管的中空体外段2穿出体腔引流管的通孔12的手术导丝。该手术导丝的前端为柔性导丝。

在发现引流管堵塞时,可以进行体腔引流管的替换。在替换操作时,可以利用手术导丝穿入中间通孔12,直到体内;再拔出体腔引流管,而手术导丝留在原来体腔引流管的位置,作为一个引导件。然后,再用新的体腔引流管套设在手术导丝上,重新插入到体腔内,这样就可以避免重新开刀所带来的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的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和构造结构进行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