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流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817发布日期:2018-10-19 21:34阅读:1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尿管,特别涉及一种防倒流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现有的导尿管,当病人不撒尿时,没有将导尿管的出口堵住,容易使得细菌经导尿管进入到人体内。而一般配有开关的,也仅仅为手动开关,通过病人或护理人员操作调剂开启关闭,控制管路的通畅和闭合,给病患和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同时,大部分的导尿管均为一次性制品,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能够控制管路的通畅和闭合、防止了尿液逆流、避免细菌经导尿管进入到人体内、可重复使用的一种防倒流导尿管。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倒流导尿管,包括导尿管,导尿管的顶端设有端帽,端帽下方的导尿管上设有孔,孔下方的导尿管的外侧设有气囊,气囊与气囊腔相连,气囊下方的导尿管贯穿于气囊腔内部,气囊腔的外部设有手动夹,导尿管的末端从气囊腔的下方侧壁伸出,气囊腔的末端设有注水阀,位于气囊腔外侧的导尿管的侧壁上设有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底端设有塞子,导尿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的外壁上设有监测报警器,监测报警器与电磁阀相连,电磁阀设在连接管上,监测报警器、电磁阀下方的连接管与单向止逆阀相连,单向止逆阀与集尿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监测报警器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上设有电源、电源开关、指示灯、蜂鸣器,控制盒内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源给集成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指示灯、蜂鸣器供电,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提供信号给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指示灯、蜂鸣器、电磁阀相连,连接管卡在监测报警器背面的安装槽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与安装槽相连的深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单向止逆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上方的密封圈、密封圈下方的弹簧、弹簧下方的限位板,限位板与阀体之间形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气囊距离导尿管顶端孔的距离为2.4-2.6c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端帽与导尿管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气囊腔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管通过螺纹与导尿管相连,连接管上螺纹的下方设有密封垫。

本结构中,导尿管、气囊与气囊腔、冲洗管道、连接管均为透明硅胶制成,管壁柔软,透明度高,可长时间置于体内。

有益效果:

1.连接管与导尿管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连接管上的密封垫增加了密封性。

2.连接管、连接管上的监测报警器、连接管上的电磁阀可以重复使用,能够控制管道的畅通和闭合,防止了尿液的逆流,避免了细菌经导尿管进入到人体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3.连接管下方连接的单向止逆阀可更换,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防止尿液的逆流,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防倒流性能。

4.气囊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线,可均匀充起,薄而结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向止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监测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监测报警器的主视图;

图5为监测报警器的后视图;

附图标号:1-导尿管;2-孔;3-气囊;4-气囊腔;5-注水阀;6-冲洗管道;7-塞子;8-连接管;9-监测报警器;10-电磁阀;11-单向止逆阀;12-手动夹;13-端帽;14-密封垫;15-安装槽;16-深槽;90-控制盒;91-电源开关;92-指示灯;93-蜂鸣器;110-阀体;111-密封圈;112-弹簧; 113-开口;11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5,一种防倒流导尿管,包括导尿管1,导尿管1的顶端设有端帽13,端帽13下方的导尿管1上设有孔2,孔2下方的导尿管1的外侧设有气囊3,气囊3与气囊腔4相连,气囊3下方的导尿管1贯穿于气囊腔4内部,气囊腔4的外部设有手动夹12,导尿管1的末端从气囊腔4的下方侧壁伸出,气囊腔4的末端设有注水阀5,位于气囊腔4外侧的导尿管1的侧壁上设有冲洗管道6,冲洗管道6的底端设有塞子7,导尿管1的底端设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上的外壁上设有监测报警器9,监测报警器9与电磁阀10相连,电磁阀10设在连接管8上,监测报警器9、电磁阀10下方的连接管8与单向止逆阀11相连,单向止逆阀11与集尿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监测报警器9包括控制盒90,控制盒90上设有电源、电源开关91、指示灯92、蜂鸣器93,控制盒90内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源给集成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指示灯92、蜂鸣器93供电,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提供信号给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指示灯92、蜂鸣器93、电磁阀10相连,连接管8卡在监测报警器9背面的安装槽15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与安装槽15相连的深槽16内。

进一步的:单向止逆阀11包括阀体110、阀体110内部上方的密封圈111、密封圈111下方的弹簧112、弹簧112下方的限位板114,限位板114与阀体110之间形成开口113,单向止逆阀11为微型一次性止逆阀,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具有可更换性。

进一步的:气囊3距离导尿管1顶端孔2的距离为2.4-2.6cm,结构合理。

进一步的:端帽13与导尿管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端帽13由软橡胶制成,提高了整体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气囊3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线,可均匀充起,薄而结实。

进一步的:连接管8通过螺纹与导尿管1相连,连接管8上螺纹的下方设有密封垫14。

使用时,将连接管8与导尿管1相连,向注水阀5中注水,使气囊3鼓起,起到了防止脱落的作用。在病人有尿液流时,连接管8上的监测报警器9内的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任意一个检测到尿液流过,都会使监测报警器9工作,监测报警器9上的集成电路板控制指示灯92闪烁、蜂鸣器93报警,与监测报警器9相连的电磁阀10开启,接着尿液经过单向止逆阀11流入集尿装置中。没有尿液流过时,监测报警器9控制电磁阀10闭合,指示灯92无闪烁、蜂鸣器93不报警。没有尿液流经时,将手动夹12夹于气囊3的下方,向冲洗管道6中注入消炎液,消炎液经过连接管8流入到集尿液中。更换或者拔出导尿管时,将气囊腔4中的水放出即可。另外,电源开关91关闭时,监测报警器9不向电磁阀10供电,电磁阀10也处于闭合状态。

综上可知,在导尿管1上连接带有自动开闭装置的连接管8,在病人有尿液流出通过时电磁阀10自动打开,确保管路畅通,没有尿液通过时,自动闭合连接管8的管路,防止尿液倒流,并能防止细菌经导尿管进入到人体内。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