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4552发布日期:2018-07-10 21: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专科手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



背景技术:

妇科阴式手术患者通常需要留置盆腔T型引流管,但在术后拔除T型引流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因T型引流管为乳胶材质、质软,创面缝合的时候如缝合过紧导致T型引流管闭合,引流不畅,缝合过松导致盆腔渗出液从T型引流管外周留出,增加感染几率;在拔除T型引流管时因T型部位折叠,引流口局部张力增加,患者感到局部疼痛不适,甚至阴道愈合端引流口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辅助T型引流管留置及拔除的T型引流管套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留置T型引流管的临床安全性,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体,所述的套管主体整体上呈圆锥形,所述的套管主体由上端圆柱形套管与下端锥形套管构成,所述的套管主体内部中空形成由上向下带有斜度的管腔;所述套管主体内壁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具有向下倾斜度的环形增压纹,所述套管主体的管壁底部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拉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套管主体的整体高度为5cm,所述的套管主体的底部外径为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套管主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端圆柱形套管的高度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拉线长度为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拉环的直径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环形增压纹的宽度为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每两个环形增压纹之间的距离为2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T型引流管套管,在所述的套管主体内由上至下均匀排布有环形增压纹,能够固定T型引流管,防止T型引流管上窜,向外拔除时无阻力。

2、本实用新型的T型引流管套管在保证正常置管的基础上,其优点:(1)、由于所述的套管主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因此上端圆柱形套管的硅胶材质管口偏硬,便于术者缝合,既防止缝合过松导致引流液外渗,有防止缝合过紧导致引流管闭塞,引流不畅;(2)、所述的套管主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质地较乳胶偏硬,套管主体长度仅为5cm,术后置于阴道内期间患者不会感到不适;(3)、在需要拔除T型引流管时,一手固定住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主体,另一手向外拔出T型引流管即可完成;因有套管主体的保护,引流口张力变化较小,患者的不适度大大减轻,还能有效的防止引流口撕裂;最后通过拽拉环取出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的现有T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的剖视图。

图4是将本实用新型T型引流管套管套在T型引流管外的状态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为上端圆柱形套管、2为下端锥形套管、3为套管主体、4为环形增压纹、5为管腔、6为拉线、7为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T型引流管套管,包括套管主体3,所述的套管主体3整体上呈圆锥形,所述的套管主体3由上端圆柱形套管1与下端锥形套管2构成,所述的套管主体3内部中空形成由上向下带有斜度的管腔5;所述套管主体3内壁由上至下均匀排布具有向下倾斜度的环形增压纹4,所述套管主体3的管壁底部连接有拉线6,所述拉线6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拉环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套管主体3的整体高度为5cm,所述的套管主体3的底部外径为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端圆柱形套管1的高度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拉线6长度为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拉环7的直径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环形增压纹4的宽度为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每两个环形增压纹4之间的距离为2mm。

在需要拔除T型引流管时,一手固定住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主体3,另一手向外拔出T型引流管即可完成;因有套管主体3的保护,引流口张力变化较小,患者的不适度大大减轻,还能有效的防止引流口撕裂;最后通过拽拉环7取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向下倾斜度的环形增压纹4可以保证T型引流管只能向下不能上移。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