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6257发布日期:2018-06-02 02: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心率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心率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心率检测是临床医学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现在检测心率的听诊器存在很大的误差,受医务人员自身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偏差,在患者心率异常不大时,很难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疾病,而进行多次的检测,又费时费力,还会大大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因此需要一种省时省力、操作简便的心率双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心率检测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的心率双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听诊头,在听诊头上侧设有聚声器,聚声器上侧设有传音管连接器,传音管连接器右侧设有传音管,传音管上设有分叉夹和取音器,分叉夹上设有传音耳架,取音器上设有侧传管,侧传管与电子分析箱连接,电子分析箱上侧设有数据显示屏,电子分析箱左侧设有侧传管通孔,电子分析箱内部设有电源箱、弹杆固定器和电流检测器,电源箱上侧设有散热口,电源箱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前侧设有电流分配器,电源箱右侧设有电源线接口,电源线接口内设有电源线,电源线通过变压器与电源插头连接,弹杆固定器上设有弹杆,弹杆上设有振动环和振动板,电流检测器右侧设有电流消耗电阻,电流检测器上侧设有电流信息振动转换器,电流检测器左侧设有夹板支架,夹板支架上侧设有夹板。

作为优选,所述听诊头下侧设有棉套。

作为优选,所述传音耳架上设有橡胶球。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显示屏上侧设有玻璃护罩。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心率检测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分析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听诊头,2、聚声器,3、传音管连接器,4、传音管,5、分叉夹,6、取音器,7、传音耳架,8、侧传管,9、电子分析箱,10、数据显示屏,11、侧传管通孔,12、电源箱,13、弹杆固定器,14、电流检测器,15、散热口,16、蓄电池,17、电流分配器,18、电源线接口,19、电源线,20、变压器,21、电源插头,22、弹杆,23、振动环,24、振动板,25、电流消耗电阻,26、电流信息振动转换器,27、夹板支架,28、夹板,29、棉套,30、橡胶球,31、玻璃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心率双检测装置,包括听诊头1,在听诊头1上侧设有聚声器2,聚声器2上侧设有传音管连接器3,传音管连接器3右侧设有传音管4,传音管4上设有分叉夹5和取音器6,分叉夹5上设有传音耳架7,取音器6上设有侧传管8,侧传管8与电子分析箱9连接,电子分析箱9上侧设有数据显示屏10,电子分析箱9左侧设有侧传管通孔11,电子分析箱9内部设有电源箱12、弹杆固定器13和电流检测器14,电源箱12上侧设有散热口15,电源箱12内部设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前侧设有电流分配器17,电源箱12右侧设有电源线接口18,电源线接口18内设有电源线19,电源线19通过变压器20与电源插头21连接,弹杆固定器13上设有弹杆22,弹杆22上设有振动环23和振动板24,电流检测器14右侧设有电流消耗电阻25,电流检测器14上侧设有电流信息振动转换器26,电流检测器14左侧设有夹板支架27,夹板支架27上侧设有夹板2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听诊头1贴在患者的胸前心脏的前方,在将传音耳架7夹在双耳上,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则会在聚声器2的作用下聚集,在传音管连接器3的作用下沿传音管4传导进入到医务人员的耳内,医务人员就能检测出患者的频率,同时心脏的声音会在取音器6的作用下沿侧传管8传导进入到电子分析箱9内,声音传导到振动环23处,则会带动弹杆22的震动,而弹杆22的震动则会导致振动板24不断的接触夹板28,从而形成电流的传导,一次电流的传导就代表心脏的一次跳动,而电流检测器14会检测到电流的流动,这样就会在数据显示屏10上显示出心率,医务人员将自己判断的数据与数据显示屏10上的数据进行对比,若相同就代表检测的准确,若不同则代表检测出现错误,这样就能避免医务人员在临床时出现错误,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检测结束后,医务人员拿下传音耳架7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听诊头1下侧设有棉套29。这样设置,可以起到温热的作用,防止使用时铁制部件对患者身体产生冷刺激。

作为优选,所述传音耳架7上设有橡胶球30。这样设置,可以起到保护使用者耳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显示屏10上侧设有玻璃护罩31。这样设置,可以起到保护数据显示屏10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