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扶架的加强管有助其高低调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704发布日期:2018-07-20 18:0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助行器的扶架的加强管,除了可以随着助行器高度的调整而升降外,更令加强管的一端与扶架脚管部穿合的滑座处,设为可以开闭锁定的结构,让加强管的上下调整操作更能容易进行。



背景技术:

老年人身体老化、中风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下肢行动不便、或因重大疾病手术后的患者因身体虚弱,导致下肢无力无法自行走路、或走路不稳定,通常都可通过助行器辅助,使其能下床通过看护人员的协助自由走动,对下肢有很大的帮助,现有的助行器如CN201120195923、CN201610665740、CN201620148514、CN201610665819......等,其主要的结构是包括左、右两侧供使用者双手握持搀扶、类呈字形而前后两脚管部略向外斜张的扶架,以及连结于左、右侧的扶架前方脚管部之间的连架,且为了该助行器使于收纳藏放,也设计左、右侧扶架可在连架的两端处分别向内翻转而折收,同时也在各扶架前、后的脚管部上穿套可以伸缩定位的前脚管与后脚管,进而让助行器的搀扶高度能够被调整,让助行器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此外,如图1所示,为了强化左、右侧扶架1的支撑强度,在各扶架1前后的脚管部11,12之间连结一加强管4,让扶架1形成一稳固而受力不易变形的框架体,同时该加强管4通常是采用焊接的方式、或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将其连结固定于扶架1的前、后脚管部11,12之间而无法移动,当前、后脚管2,3未被拉伸时,助行器的高度为H、而加强管4离地的高度为h,即支撑在地面上的脚的长度较短,整体形成的框架强度,是足以承受使用者用力支撑的力道而不会发生变形。

但若身材较高的使用者,欲使用该助行器时,则需把前、后脚管2,3向外拉伸定位后如图2所示而调高助行器的高度,此时助行器的高度为H’、而加强管4离地的高度为h’,显见从加强管4至地面的脚的长度变长,导致支撑的脚形成较为弹软的状态,进而造成整体的框架强度变弱,故身高较高而体重更重的使用者,在用力撑于助行器上时,助行器就容易发生摇晃不稳的情形。

所以,发明人有鉴于此而先前申请的CN200620139413专利,即是令前述的加强管部位,可以随者助行器的调高而调整其支持的位置,让由加强管至地面的脚的长度仍保持不变,令扶架形成的框架体仍保持刚强变的状态,所以即使调高助行器供身材较高而体重较重的使用者的支撑用时,仍能保持强固稳定而不会摇晃的助行器供其使用。

不过,由于上述加强管的两端是各穿套在一滑座上,而两端的滑座又滑套于扶架前、后的脚管部上,且该前、后脚管部又是呈向外张斜的状态,所以当要调整加强管上、下移动时,两端滑座则必须同时保持相同的高度的位置下(即加强管必须保持水平)、并同时向上、或向下滑动,才能让穿在两滑座之间的加强管顺利的伸缩,进而顺利的进行上、下调整的操作。

可是实际上以双手根本很难达成这样的操作控制,都会发生只要任一端的滑座滑动的稍快、或稍慢而呈一高一低时,加强管就会卡住在与滑座的穿套处而无法伸缩,导致加强管无法进行上、下调整的操作,虽然可以各端滑座交错慢慢寸进的移动来完成调整,但却也造成操作上极大的麻烦与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改善上述已知助行器的扶架的前、后脚管部之间加强管调整操作上的困难,本实用新型即提扶架的加强管的一端的前滑座,与扶架的前侧的脚管部的穿合处的套管部的外半部,设呈半圆状而开启与闭合锁定的扣盖,在该扣盖打开时,让前滑座可以完全脱进于前侧的脚管部上,让另一端的后滑座可以顺利的在后侧的脚管部上滑动而调整至预定处后,再令前滑座抵住前侧的脚管部,然后再将扣盖阖上而锁定,即能轻易的完成加强管的调整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左、右两边扶架的前之间设以一连架连结,且令各扶架的前、后侧脚管部上分别穿设可以伸缩定位的前、后脚管,并在各扶架的前后侧的脚管部之间设有可以上、下调整高度而连结于其间的一加强管,且令加强管的两端穿设于前、后滑座中而能伸缩,并令前、后滑座上设有可对应穿套于前、后侧脚管部的套管部,进而令前滑座的套管部的外半部,设一呈半圆形而与之枢固在一起的扣盖,并使扣盖可以开阖闭锁。

上述方案中,该扣盖的打开阖边与对应处的前滑座上分别设有呈相对的插槽口,并再设一具有两弹扣脚的插扣,令插扣抵住于扣盖的插槽口上、而其两弹扣脚穿过该两插槽口而扣勾住于前滑座的插槽口外缘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助行器各侧扶架的前后侧脚管部之间的加强管,其前端穿设的前滑座上所设的可以开阖闭锁的扣盖,让前滑座上的该扣盖打开而使能脚离于前侧脚管部上后,令加强管另一端穿设的后滑座能够顺利的在后侧脚管部上滑动,让加强管可容易的调整至预定的高度位置后,再将前滑座抵住于前侧脚管部上,再把扣盖阖上而闭锁,进而达成加强管轻易调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助行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助行器的前、后脚管拉伸后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强管一端前滑座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滑座处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滑座处的插扣退离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前滑座的扣盖打开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前滑座的扣盖打开后的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在最低高度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加强管的调整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扶架,11,12.脚管部,2.前脚管,3.后脚管,5.连架,6.后滑座,61.套管部,7.前滑座,71.套管部,711.插槽口,72.扣盖,721.插槽口,722.挡止部,73.插扣,731.弹扣脚,732.防脱扣脚,8.加强管,81.长槽孔,9.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助行器是包括左、右两边的扶架1的前侧之间设由一连架5连结于其间,且各侧扶架1的前、后侧分别设有向外张斜的脚管部11,12,并在前、后侧的脚管部11,12上分别穿设可伸缩定位的前脚管2与后脚管3,然后又在各扶架1的前、后侧的脚管部11,12上分别设有具套管部71,61供其穿套的一前滑座7与一后滑座6,进而在前滑座7与后滑座6之间穿设一加强管8,并令加强管8的两端管面上设有长槽孔81,复设一销杆9穿于长槽孔81中而固定在前滑座上(后滑座6处在图式中虽未揭示,但结构亦同),让加强管8可以前、后滑座7,6中伸缩移动、但不会掉出。

另请又配合图6~8所示,前滑座7的套管部71的外半部设一与之枢固在一起而可以开阖的扣盖72,令该扣盖72的开阖边上与套管部71对应处各设有相对的插槽口721,711,且令插槽口721的内侧边相对的两边侧处微凸设有对应挡止部722,并另设一具有两弹扣脚731的插扣73,且在两弹扣脚731之间设一防脱扣脚732,让插扣73的两弹扣脚731与防脱扣脚732穿过插槽口721后,在插扣73欲退离于插槽口721时,得令防脱扣脚732扣抵在该挡止部722上,让插扣73卡住于插槽口721上而不会掉脱,并又在插扣73的两弹扣脚731再穿过前滑座7的套管部71处的插槽口711后,得令该两弹扣脚731扣勾住于插槽口711的外侧边缘上,让扣盖72闭合后能够锁固住。

所以,如图7~10所示,当助行器的高度因前、后脚管2,3的拉伸而改变其高度后,即可令前滑座7上的插扣73退离于插槽口711上,让扣盖72可以打开而使前滑座7能与前侧脚管部11脱离,使得后滑座6可以在后侧脚管部12上顺利滑动而调整加强管8至预定的高度处后,将前滑座7的套管部71抵住于前侧的脚管部11上,再将扣盖72阖上而将插扣73再度扣勾于插槽口711上,进而让加强管8可以轻易的调整至扶架1的最低处,令扶架1仍可形成一稳固、承载度强而不易摇晃的框架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