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导线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559发布日期:2018-07-10 21:2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导线敷贴。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临床医学上常用的一种电子设备。心电监护仪的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连接后直接贴在病人的胸前皮肤上,而心电导联线会从病人的胸前或肩部的皮肤经过从而连接于病床床头或床侧处的主机上。目前心电监护仪在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大多数是长期卧床病人,在初始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由于患者尚处于清醒状态,自制力较强因而体位基本无变化,此时患者不会有太多使用不适感。然而,随着病人入睡后,体位不自觉会产生变化,此时常出现因病人翻身侧卧而导致心电导联线被病人压在身下的状况。心电导联线本身材质较硬,长时间压在病人身体下,往往导致病人腰部或肩部皮肤产生压伤甚至压疮状况,这种情况在气温较低而心电导联线的胶皮温度较低时,以及气温较高导致患者出汗时更为严重,最终危及病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多功能导线敷贴,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在病人出现翻身等体位变更动作而导致心电导联线受压时,能及时的发出警报来通知医护人员,并在医护人员到来前实现对病人受压皮肤的保护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导线敷贴,其特征在于:本敷贴包括导槽板,导槽板的上板面处彼此平行的凹设有3-5道可供心电导联线一一对应放入的放置槽;放置槽的槽口处设置用于启闭放置槽的遮片,且遮片与放置槽槽腔间存有可供心电导联线产生径向晃动的间隙;导槽板的下板面处固接有在受压时可发出提示警报的报警气囊;本敷贴还包括用于将导槽板压固于病人皮肤上的敷贴布。

优选的,所述敷贴布为两道且分置于放置槽槽宽方向上的导槽板两边处;所述遮片的一端固接于其中一道敷贴布上,遮片的另一端沿放置槽槽宽方向延伸并与位于导槽板另一边处的敷贴布端部间构成魔术贴式的固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导槽板为具备中空筒腔的筒形四方平板结构,导槽板的筒腔长度方向与放置槽槽长方向彼此同向;导槽板的筒腔内布置有用于支撑该筒腔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数目与放置槽数目一致,且各支撑筋一一对应的由位于放置槽槽底处的顶部筒腔壁处铅垂向下延伸直至固定于导槽板的底部筒腔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无固定式的心电导联线安置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导槽板作为主承载体,以导槽板上的放置槽来一一对应的容纳相应心电导联线,从而起到对心电导联线的整理及安置效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再以遮片来配合放置槽而形成较为宽松的线体放置环境,从而确保在心电导联线被妥善安置的同时,心电导联线还能具备在一定拉拽力下的自适应轴向位移效果,以避免因病人突然翻身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受拽进而出现线体乃至电极贴片脱落状况。同时,报警气囊的设置,一方面起到相对硬质的导槽板与病人柔软皮肤的缓冲作用,从而提升病人的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一旦病人出现不自觉的翻身而导致心电导联线受压的状况,报警气囊会因同步受压而发出声光等信息提示,从而通知床侧甚至是值班处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其使用极为便捷。

2)、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遮片设置一道即可,遮片横跨所有的放置槽,从而通过一次启闭即可实现对所有放置槽的心电导联线安置及取出功能,这显然可极大的提升实际操作效率。

3)、导槽板实际上的空心筒板结构,并搭配支撑筋来保证导槽板的结构刚度。导槽板的空心构造,有利于最大化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重量和便携性,这在将本实用新型粘固在病人腰侧甚至肩部等易受压区域时,显然可显著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度。此外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点部分,支撑筋的布置位置极为重要。支撑筋应当铅垂向设置,且支撑筋的顶端必须直接支撑在放置槽槽底处所在的导槽板筒腔壁处。之所以采用支撑筋的上述布局,一方面自然是保证了原本的结构刚度需要。另一方面,在病人产生轻微侧身而又尚未对心电导联线产生压迫时,此时仅是导槽板受压,实际上是无需报警的。由于支撑筋将导槽板划分为若干个小空腔,而刚好两个小空腔位于导槽板的受压边处。当病人刚开始翻身时,该两个小空腔会先受压产生变形,从而承担掉一部分报警气囊的压力。只有病人继续翻身直至完全压在导槽板上且心电导联线直接受压时,因支撑筋的力传递效果,心电导联线在受压的一瞬间即可将压力传递给报警气囊并使得报警气囊的压力达到报警值,随之执行报警提示操作,这显然对避免无谓警报和降低医护人员劳动量均可起到有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心电导联线

10-导槽板 11-放置槽 12-支撑筋

20-遮片 30-报警气囊 40-敷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2所示,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的导槽板10以及报警气囊30。其中,导槽板10上板面处并列凹设有3-5道放置槽11,而导槽板10的放置槽11槽宽方向上的两边处则横跨状的设置遮片20,从而用于启闭放置槽11。实际操作时应当注意,遮片20与放置槽11槽腔所围合形成的空间的横截面面积,需要大于待放入的心电导联线a的横截面面积,也即在心电导联线a置于放置槽11内且以遮片20封闭该放置槽11时,心电导联线a在受力时还能作一定程度上的轴向位移动作,以避免因病人翻身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受拽进而出现心电导联线a线体乃至电极贴片的突然受拽脱落状况。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遮片20是通过布置在导槽板10两边处的两道敷贴布40来实现相对放置槽11的封闭功能的。在需要时,通过撕开遮片20的用于与其中一道敷贴布40相固接的魔术贴,即可暴露放置槽11的槽腔,从而便于进行相应的心电导联线a放置及取出作业,操作起来便捷性极高。而导槽板10本身,则为筒形的方板结构;导槽板10的筒腔长度平行放置槽11槽长,且在该筒腔内设置铅垂向延伸的支撑筋12从而支撑该筒腔。值得注意的是,支撑筋12的顶端应当刚好抵靠在各放置槽11的槽底处,从而既保证了心电导联线a在受压的一瞬间即可将压力传递给报警气囊30,同时在心电导联线a还未受压而导槽板10刚开始受压时,可依靠导槽板10处自然形成的小空腔来实现压力的自消化效果,以避免无谓报警,最终得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