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术后止血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5655发布日期:2018-07-07 05:5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术后止血桩。



背景技术:

拔牙后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来说出血存在一定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且会影响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感。有些患者由于心理因素不断吐口水,导致拔牙创一直出血不止,尤其在夜晚睡觉时,影响休息的基础上又延缓了拔牙创的愈合。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种止血方法,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

如现今最常用的棉球按压法。将棉球填塞到拔牙出血处并且进行按压,当出血处出现血凝块表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如棉球易于和血凝块结合,去除时机不当,极易引发二次出血。棉球取出时间通常为拔牙后半小时,在取出棉球让医生观察止血情况时,往往需要使用一套新器械盘,增加了成本。且据调查,多数患者对棉球按压不以为然,出了医院就随即吐出,由于按压时间不够而引起出血。且棉球按压时间相对长,时间久,患者反复取,容易造成患者恶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口腔术后止血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口腔术后止血桩,包括桩头和位于桩头下方的一个或多个充填桩;所述充填桩内填充60-500目的紫草粉末;所述桩头具有两层结构,下层为抗菌层,填充粒径为1~2mm的紫草粉末;上层为渗血层,填充有棉花。

进一步地,所述桩头和充填桩的外层均为医用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桩头的形状为圆柱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桩头相连的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充填桩的设计,更切合牙槽窝的结构,优化患者的使用感,提高依从性;

2、类似茶包中棉线与拉环的设计使止血桩在使用和提取时更加方便,同时避免了患者手直接进入口腔内可能造成的感染;

3、桩头的两层结构设计,使物理止血与药物止血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降低术后二次出血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头1、充填桩2、拉环3、抗菌层11、渗血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口腔术后止血桩,包括桩头1和位于桩头下方的一个或多个充填桩2;所述充填桩2内填充机器研磨的紫草粉末,粒度为60-500目;所述桩头1具有两层结构,下层为抗菌层11,填充手工研磨的紫草粉末, 粒径为1~2mm;上层为渗血层12,填充有棉花。可根据前牙与后牙牙槽窝的不同大小,选择合适的止血桩,选择考量包括牙根数、牙槽窝大小等,以切合拔牙后遗留的牙槽窝上大下小的形状。拔牙后用消毒棉擦净口腔内的血液,根据牙槽窝情况取合适的口腔术后止血桩,将充填桩2填充入牙槽窝内,用棉签轻按桩头1,使血液完全渗入茶包中,同步,面颊部皮肤表面进行冰袋敷脸,稍停7-10分钟后取出,可嘱患者继续冰袋敷脸20分钟。

作为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所述桩头1和充填桩2的外层均为医用无纺布。所述桩头1的形状一般为圆柱状。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所述桩头1相连的拉环3。拉环3可供成人食指穿过,该设置使茶包在使用和提取时更加方便。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