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粉喷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5779发布日期:2018-06-12 19:0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粉喷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止血粉喷枪。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外伤或者手术造成的创伤出血,有以下几种止血方法,但各种止血方法均有其缺陷:

1、体外创伤一般采用创口贴止血,手术中也会采用止血海绵、止血纱或止血球等进行止血,这些止血技术虽然提高了止血效率,但这些止血方法都必须要先通过外力压迫创伤一段时间后才能撤除外力,外力撤除后还需要继续观察是否有出血点,若有出血点,需要继续压迫止血,直到完全止血为止。这种止血方法需要反复操作,对于腹腔深层创面的止血,难度较大,完全止血比较困难,反复止血也比较浪费止血材料,且压迫止血也使创伤后期不易愈合。

2、近年来出现了喷洒止血方法。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346338Y,授权公告日:2009年11月18日,公开了一种外科止血粉单向推进器,为与内镜配属的推进结构,用于向前输送止血粉,其特点是将单向进气阀和给药装置的置入管结合起来,应用于内镜下粉末给药,有效的将止血粉送入到需要的部位,提高了临床内镜外科微创手术的止血效果;但是该中推进器操作复杂,推送止血粉也不稳定。

3、再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104958829A,授权公告日:2015年10月07日,公开了一种止血粉末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壳体、喷射器支壳体,喷射器主壳体内设有气瓶,底部设有端盖,气瓶的开口处设有气阀,喷射器支壳体内设有气粉混合套,气粉混合套内设有气粉混合腔,气粉混合套的上方设有药瓶,药瓶的出药口处与气粉混合腔连通,气粉混合套的下端伸出喷射器支壳体外并在端布设有喷嘴,连接壳体内设有气管,气管的一端与气阀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气粉混合腔连通。整体结构复杂,且若是在腹腔手术中,该止血粉末喷射器操作起来极端不方便,且也不能控制出药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止血粉末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血粉喷枪,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止血粉喷枪,包括:

喷气枪体,用于喷射气体;操作者仅需要按压喷气枪体的把手,将气体从喷气枪体的出气口输送到通气管内;

粉末容置腔,用于放置止血粉,其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粉末容置腔内包括多个隔断板和连接于各个隔断板的隔断杆,隔断板将粉末容置腔分隔成多个腔体,通过隔断杆控制隔断板封闭或打开粉末容置腔;

通气管,其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通气管的开口一端连接于喷气枪体的出气口,通气管与粉末容置腔可拆卸连接,通气管的内径等于粉末容置腔的内径,通气管与粉末容置腔的重叠处设有多个通气口,通气管包括多个挡风板和连接于各个挡风板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杆控制挡风板封闭或打开通气口,通气管的内径大于隔断杆的外径,隔断杆穿过通气管。

喷气枪体喷射出的气体,通过通气管的开口一端进入腔体内部,再经过通气口将粉末容置腔的一个腔体内的止血粉末喷射到创伤上,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断杆一端设有拉手,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拉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风板和隔断板的外侧均设有密封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粉末容置腔的开口处设有网状的喷射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气枪体上设有吊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吊钩为圆环和/或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血粉喷枪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方便,且能够将止血粉均匀喷射到创伤上的止血粉喷枪;

2、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断板将粉末容置腔分隔成多个腔体,每个腔体内放置等量的止血粉,便于控制止血粉,不会造成浪费,且一个腔体的止血粉用完后,通过隔断杆、连接杆也能够方便的切换到下一个有止血粉的腔体,进一步止血;

3、粉末容置腔的开口处设有网状的喷射盖,便于将止血粉均匀的喷射在创伤处,提高止血效率;

4、粉末容置腔和通气管的体积较小,便于将其深入到腹腔中进行创伤止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止血粉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和粉末容置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左腔体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中腔体工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止血粉喷枪,包括:

喷气枪体1,用于喷射气体;操作者仅需要按压喷气枪体1的把手12,将气体从喷气枪体1的出气口输送到通气管3内;

粉末容置腔2,用于放置止血粉,其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粉末容置腔2内包括多个隔断板21和连接于各个隔断板21的隔断杆22,隔断板21将粉末容置腔2分隔成多个腔体,通过隔断杆22控制隔断板21封闭或打开粉末容置腔2;

通气管3,其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通气管3的开口一端连接于喷气枪体1的出气口,通气管3与粉末容置腔2可拆卸连接,通气管3的内径等于粉末容置腔2的内径,通气管3与粉末容置腔2的重叠处设有多个通气口4,通气管3包括多个挡风板31和连接于各个挡风板31的连接杆32,通过连接杆32控制挡风板31封闭或打开通气口4,通气管3的内径大于隔断杆22的外径,隔断杆22穿过通气管3。

喷气枪体1喷射出的气体,通过通气管3的开口一端进入腔体内部,再经过通气口4将粉末容置腔2的一个腔体内的止血粉末喷射到创伤上,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中的喷气枪体1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喷气枪的结构,可参照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2月16日,公开号为CN20174445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的一种喷气枪包括枪管和固定在枪管一端的枪柄,枪柄上有气压管和枪管相通,还在枪管上活动套装有一个挡板,枪管上靠近喷气口的一侧固定有楔形挡块,挡板和枪柄之间的枪管上装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在转用该结构时可以去掉挡板、复位弹簧、枪管的结构,将喷气口连接于通气管3的一端即可。

在具体实施时,隔断杆22一端设有拉手23,连接杆32一端也设有拉手33。具体的,可以在隔断杆22和连接杆32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拉手23、33设有内螺纹,拉手23、33可以直接拧在隔断杆22和连接杆32的端部,操作者拉动或按压拉手23、33,进而使隔断杆22和连接杆32上移或者下移。

挡风板31和隔断板21的外侧均设有密封层,该密封层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提高通气口4和腔体的密封性。

粉末容置腔2的开口处设有网状的喷射盖24,使止血粉均匀的、呈分散状喷射到创伤上,能够有效的增大止血面积。

喷气枪体1上设有吊钩11,吊钩11为圆环和/或圆弧状,悬挂在工作区域,便于拿取,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时,喷气枪体1通过按压其把手12可以将气体从

如图2所示,是本使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粉末容置腔2内设有2个隔断板21将粉末容置腔2分隔成3个等份封闭的腔体,为左腔体5、中腔体6和右腔体7,各个腔体内均放置有适量的止血粉,各个挡风板31密封在通气口4处,通气口4处于封闭状态。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时,仅需要通过左腔体5的连接杆32上的拉手33向下按压,使挡风板31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即左腔体5的通气口4处于打开状态;操作者将粉末容置腔2的开口处对准创伤,接着仅需要按压喷气枪体1的把手12,将气体从喷气枪体1的出气口输送到通气管3内,气体经过左腔体5的通气口4将止血粉喷射到创伤上,以达到止血效果。

若需要继续止血,如图4所示,仅需要通过拉手33将左腔体5的连接杆32向上拉动,使挡风板31将左腔体5的通气口4封闭,接着通过拉手23将左腔体5的隔断板21向上拉动,使粉末容置腔2内的左腔体5和中腔体6贯通,同时,左腔体5的隔断板21将左腔体5上侧对应的通气管3给封闭了,然后再通过拉手33将中腔体6的挡风板31向下压,使得中腔体6的通气口4打开;操作者在按压喷气枪体1的把手12时,将气体从喷气枪体1的出气口输送到通气管3内,气体经过中腔体6的通气口4将止血粉喷射到创伤上,以达到止血效果。在此过程中,因为左腔体5隔断板21将通气管3左端密封住了,气体到达左腔体5的隔断板21时会返回经由中腔体6的通气口4将止血粉喷射到创伤上,充分利用止血粉,不造成浪费。

上述技术方案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粉末容置腔2放置在通气管3的上方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方便,且能够将止血粉均匀喷射到创伤上的止血粉喷枪;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断板21将粉末容置腔2分隔成多个腔体,每个腔体内放置等量的止血粉,便于控制止血粉,不会造成浪费,且一个腔体的止血粉用完后,通过隔断杆22、连接杆32也能够方便的切换到下一个有止血粉的腔体,进一步止血;粉末容置腔2的开口处还设有网状的喷射盖24,便于将止血粉均匀的喷射在创伤处,提高止血效率;粉末容置腔2和通气管3的体积较小,便于将其深入到腹腔中进行创伤止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