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排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5847发布日期:2019-06-13 15:59阅读:1360来源:国知局
上、下排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尤指一种上排假牙是利用子母吸盘形成真空对上颚产生吸附力,使上排假牙固着牢固;而下排活动式假牙是利用套合件套合于下牙床,使下排假牙固着牢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人们口腔内的牙齿都已严重受损无法使用而导致全口缺牙的状况时,通常会借由活动式全口假牙予以修复,以恢复其咀嚼功能、发音及口腔美观。而戴上现有全口假牙的固着方法主要有二:第一种是「黏固法」,传统的上排活动式假牙是将一种市售的黏合剂适量的涂布在上排活动式假牙的内凹槽及贴颚部,然后套入使用者的上牙床及上颚,由于此黏合剂会与口水反应而变成有黏固力,进而将上排活动式假牙黏固在使用者的上牙床及上颚上固着,这种「黏固法」的缺点为:涂布的黏合剂剂量不易拿捏,若涂得太少,会黏不牢,有可能会轻易的掉下来,若涂得太多,又会黏得太紧,睡前想要拔下时却拔不下来,或是要很大力才能拔下,特别是老年人,有的手会抖,有的手无力,有的眼睛老花,都会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其次,由于黏着剂为化学物品,又在口腔中与口水反应而黏固,多多少少也会流入消化系统中被人体吸收,对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及排拒,甚至也有人谣传会导致癌症。

第二种是「吸盘法」,上排活动式假牙的贴颚部上设有一吸盘,使用时,将该上排活动式假牙置入口腔中,再上压,使得吸盘与口腔上颚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以产生吸附力,将上排活动式假牙黏固在使用者的上牙床及上颚上固着,这种方法的缺点为:吸盘的吸附力集中在小面积区域,吸力较小,上排活动式假牙有容易掉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新产品,以解决上述缺点及问题。

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活动式假牙固着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发明人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稳固性、安全性及符合制造经济效益的活动式假牙固着结构,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其上排假牙以子母吸盘吸附在上颚的大面积区域,可紧密贴合于上颚,吸力较大且平均,使上排假牙固着牢固,没有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其下排假牙套合于下牙床,故下排假牙套合固着牢固,没有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实行的技术内容为,该上排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包括一上排假牙,包括一贴颚部、一套合部及一假牙齿列,该贴颚部的前端与该套合部相连接处并形成一内凹槽,以套合于上牙床,该贴颚部设一嵌入孔;一子母吸盘,具有一吸盘柱并于其一端设一突缘,另一端设有一子吸盘及一母吸盘,该突缘与该母吸盘之间形成一嵌槽,用以嵌设于该嵌入孔,且该母吸盘上设有至少一单向气孔;借由该子母吸盘向上压形成真空对上颚产生吸附力,配合上牙床套合在内凹槽产生的吸附力使该上排假牙固着牢固。

所述的母吸盘上的单向气孔呈十字形、一字形或点状其中一种的开孔形状。

所述的子母吸盘于该突缘上设一拉片,以利取下上排假牙,且该母吸盘上的单向气孔呈十字形、一字形或点状其中一种的开孔形状。

所述的子母吸盘于该吸盘柱中间设一推竿,以利取下上排假牙,且该母吸盘上的单向气孔呈十字形、一字形或点状其中一种的开孔形状。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实行的另一技术内容为,该上排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包括一上排假牙,包括一贴颚部、一套合部及一假牙齿列,该贴颚部的前端与该套合部相连接处并形成一内凹槽,以套合于上牙床,该贴颚部上设有至少三个吸盘,各该吸盘具有一吸盘柱且配合该贴颚部外型分别设在三个角落处;该吸盘借由调整该吸盘柱的高度,使向上压形成真空对上颚产生吸附力,配合上牙床套合在内凹槽产生的吸附力使该上排假牙固着牢固。

所述的吸盘上设有至少一单向气孔。

所述的吸盘上的单向气孔呈十字形、一字形或点状其中一种的开孔形状。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实行的又一技术内容为,该下排活动假牙的固着装置包括一下排假牙,包括一沟槽及一假牙齿列,该沟槽在前方及两侧后端各设一套合槽;一套合件,包括一前套合件、侧套合件,用以嵌入于该套合槽,再套合于下牙床,使下排假牙固着牢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借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排假牙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排假牙底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排假牙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下排假牙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排假牙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排假牙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二实施例的底视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二实施例的取下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排假牙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与分解立体示意图及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上排假牙固着装置1包括一上排假牙10及一子母吸盘20;该上排假牙10包括一贴颚部11、一套合部12及一假牙齿列13,该贴颚部11可贴合于上颚31,该套合部12可套合于上牙床32,该贴颚部11的前端与该套合部12相连接处并形成一内凹槽121,以套合于上牙床32,该贴颚部11设一嵌入孔111,以装设子母吸盘20。

该子母吸盘20具有一吸盘柱201并于吸盘柱201一端设有一子吸盘21及一母吸盘22,而在吸盘柱201的另一端形成一突缘23,在吸盘柱201上的突缘23与母吸盘22之间形成一嵌槽24,用以嵌设于该嵌入孔111,该母吸盘22在盘面设有至少一十字形的单向气孔221。

使用时,将该上排假牙10置入口腔30中,使内凹槽121套入上牙床32,而使套合部12贴合在上牙床32外侧,然后将子母吸盘20向上压,使子吸盘21与口腔30上颚31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以产生吸附力,继续将子母吸盘20向上压,使母吸盘22与口腔30上颚31之间的空气由单向气孔221排出,形成真空以产生吸附力(如图6所示)。而借子母吸盘20形成真空对上颚31产生吸附力,配合上牙床32套合在内凹槽121产生的吸附力使上排假牙10能固着牢固。

当要将上排假牙10取下时,只要拉下套合部12,即可将上排假牙10取下,或在子母吸盘20的突缘23连设一拉片25,而拉下该拉片25即可将上排假牙10取下。

下排假牙固着装置4包括下排假牙40及套合件50,该下排假牙40包括一沟槽41及一假牙齿列42;该沟槽41在前方及两侧后端设套合槽411、412、413,该套合件50包括一前套合件51、侧套合件52、53,用以对应嵌入于前方的套合槽411以及位在两侧处的侧套合槽412、413,再套合于下牙床60,使下排假牙40能固着牢固。

请参阅图7至图10B,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第二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两者的差异在于:该上排假牙固着装置1A的子母吸盘20A是在其吸盘柱201中间设一推竿26A,使用时,将该上排假牙10置入口腔中,内凹槽121套入上牙床32,使套合部12贴合在上牙床32外侧,然后将推竿26A向上推,使子母吸盘20A向上压,而使子吸盘21A与口腔上颚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以产生吸附力,继续将推竿26A向上推,使母吸盘22A与口腔上颚之间的空气由单向气孔221A排出,形成真空以产生吸附力(如图10A所示)。而借子母吸盘20A形成真空对上颚产生吸附力,配合上牙床32套在内凹槽121产生的吸附力使上排假牙10能固着牢固。

当要将上排假牙10取下时,只要拉下套合部12,即可将上排假牙10取下,或将推竿26A向上推,使子母吸盘20A进入空气,即可将上排假牙10取下。

请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第三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两者的差异在于:该上排假牙固着装置1B的子母吸盘20B的母吸盘22B单向气孔221B设为一字形。

请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第四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两者的差异在于:该上排假牙固着装置1C的子母吸盘20C的母吸盘22C单向气孔221C设为点状。

上述实施例由于设有子母吸盘20、20A吸附在上颚的大面积区域,可紧密贴合于上颚,吸力较大且平均,使上排假牙固着牢固,没有掉落的问题。

请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式假牙固着装置第五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两者的差异在于:该上排假牙固着装置1D是在上排假牙10的贴颚部11分设三个吸盘70D取代子母吸盘20,吸盘70D配合贴颚部11外型分别设在如图13中所示的三个角落处,且可依实际需求增加吸盘70D其吸盘柱701D的高度,也可于吸盘70D的盘面上设有至少一单向气孔(图中未示)。吸盘70D上的单向气孔可如第一、三、四实施例中所示呈十字形、一字形或点状的开孔形状。

吸盘70D借由调整其吸盘柱701D的高度,以达到其向上压形成真空而对上颚产生吸附力,配合上牙床套合在内凹槽产生的吸附力,使上排假牙可固着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