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救援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44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外救援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外医疗救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救援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一种医疗救援设备,用于实现无法移动或移动不便的伤者的运送工作。

申请号为:201520130910.1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一种户外救援担架,包括担架本体以及防雨罩,所述防雨罩设置于担架本体上,所述防雨罩包括支架以及防雨帘,所述支架包括滑动撑杆和两个带滑槽的导杆,所述两个导杆分别沿担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担架本体的两侧,所述滑动撑杆中部凸起,两端连接于两导杆的滑槽中,所述防雨帘一端连接于两导杆的一端上,防雨帘的另一端设置在滑动撑杆上。

上述专利中的担架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野外救援担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担架的多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野外救援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为中空结构且正面中部设置有拉链,所述担架本体两侧缝制有担架套,所述担架套内部套装有担架支撑杆;

所述担架支撑杆包括担架杆,所述担架杆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腋拐手柄,所述担架杆一端设置有固定端套,所述固定端套上成型有第一担架把手,所述担架杆另一端安装有活动端套,所述活动端套与所述担架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活动端套上成型有第二担架把手。

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担架支撑杆上所述担架杆一端的活动端套去掉后,将所述担架支撑杆自所述担架套中拉出,将所述腋拐手柄沿所述支撑座旋转90°,所述腋拐手柄与所述担架杆呈垂直设置,此时所述担架支撑杆即可作为腋拐使用,便于轻伤患者的自主移动,提高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担架本体采用双层帆布材料制成,且所述担架本体底部设置有防水衬底。

进一步的,所述担架套采用帆布材料制成,且对称分布与所述担架本体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担架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且所述固定端套与所述担架杆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腋拐手柄可沿所述支撑座旋转90°至于所述担架杆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担架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成型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所述担架杆与所述定位块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与所述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外螺纹。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简单组装作为双腋拐使用,同时所述担架本体可作为睡袋使用,能够防雨、防蚊虫叮咬的同时还可保持伤者体温,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野外救援担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野外救援担架担架杆的结构示意图。

1、担架本体,101、拉链;2、担架套;3、担架支撑杆,301、固定端套,302、第一担架把手,303、腋拐手柄,304、支撑座, 305、担架杆,306、定位块,307、第二担架把手,308、活动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野外救援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担架本体1为中空结构且正面中部设置有拉链101,担架本体1两侧缝制有担架套2,担架套2内部套装有担架支撑杆3;担架支撑杆3包括担架杆305,担架杆305一侧设置有支撑座304,支撑座304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腋拐手柄303,腋拐手柄303伸出后可与担架杆305和固定端套301配合后形成腋拐,担架杆305一端设置有固定端套301,固定端套301上成型有第一担架把手302,担架杆305另一端安装有活动端套308,活动端套308与担架杆305 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块306,活动端套308上成型有第二担架把手307,第一担架把手302与第二担架把手307可便于医护人员抬动设备。

上述结构中,将担架支撑杆3上担架杆305一端的活动端套 308去掉后,将担架支撑杆3自担架套2中拉出,将腋拐手柄303 沿支撑座304旋转90°,腋拐手柄303与担架杆305呈垂直设置,此时担架支撑杆3即可作为腋拐使用,便于轻伤患者的自主移动,提高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担架本体1采用双层帆布材料制成,且担架本体1 底部设置有防水衬底,担架套2采用帆布材料制成,且对称分布与担架本体1两侧,担架杆305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担架杆305可减轻设备的整体重量,同时能够提高设备的负重强度,且固定端套301与担架杆305焊接固定,腋拐手柄 303可沿支撑座304旋转90°至于担架杆305垂直,定位块306 与担架杆305的连接处设置有成型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担架杆 305与定位块306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与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外螺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