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夹及其构成的体外循环静脉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762发布日期:2018-07-03 23:5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控制夹及其构成的体外循环静脉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流量控制夹及其构成的体外循环静脉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分别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也统称为人工心肺。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需要使心脏停搏来进行手术,这时就要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将全身回心的血液引流到体外进行气体交换等一系列调节后再输回动脉系统。当心脏手术完毕,需要恢复心脏跳动,这时需要慢慢减少引流到体外的血流量,这一过程目前是通过钳夹人工静脉管路的直径进行完成的。但是这种钳夹方式都是有资历的医师根据经验进行操作,没有相对精确和稳定的调控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不影响体外循环管路的情况下,在引流回心静脉血的人工静脉管路上安装一个静脉流量控制装置,可通过流量控制装置精细调控流量的大小。该装置可拆卸、安装重复使用,不接触静脉回流的血流,对人工静脉进行人工静脉管外调节,以便增加心脏复跳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在人工静脉管路上安装静脉流量控制装置,可精细调控流量的大小且该装置可拆卸、安装重复使用,增加心脏复跳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包含夹环A(41)和夹环B(42),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自由端相互卡合,所述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旋紧装置(5),

所述旋紧装置(5)为带螺纹的杆体,所述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能够螺纹连接上述杆体的螺纹孔,所述旋紧装置(5)的一端与夹环A(41)和/或夹环B(42)螺纹连接,且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径向运动,所述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端部上设有压板(51)。

所述的夹环A(41)和夹环B(42)通过自由端相互卡合的不同程度决定了流量控制夹(4)所夹持控制的软管的直径大小从而控制流量,且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置了旋紧装置(5),旋紧装置在弧形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径向运动从而进一部阻碍所夹持软管的直径。

在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端头上设有压板(51),压板(51)增加了旋紧装置(5)对人工静脉管(3)的按压面积,从而更加有效的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板(51)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凹面与旋紧装置(5)连接或外凸面与旋紧装置(5)连接。

所述弧形板能够更好的与所夹持软管进行接触,更方便控制,且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活动槽(45),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头可穿过活动槽(45)随旋紧装置(5)上下运动,从而扩展了旋紧装置(5)的活动范围。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夹环A(41)的自由端上设有凸起(43),所述夹环B(42)的自由端上设有凹槽(44),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通过凸起(43)和凹槽(44)卡合连接。

所述夹环A(41)上设有若干凸起(43),夹环B(42)上设有若干凹槽(44),根据不同位置的凸起(43)与凹槽(44)的卡合控制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范围。

所述体外循环静脉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体外循环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设备(2)至少设有进口(21)和出口(22),所述进口(21)和出口(22)上分别设有人工静脉管(3),

所述人工静脉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夹(4),所述流量控制夹(4)包含夹环A(41)和夹环B(42),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自由端相互卡合,所述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旋紧装置(5),

所述旋紧装置(5)为带螺纹的杆,所述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能够螺纹连接上述杆体的螺纹孔,所述旋紧装置(5)的一端与夹环A(41)和/或夹环B(42)螺纹连接,且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径向运动,所述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端部上设有压板(51)。

实际使用时,进行心脏(1)手术,必须停止血液在心脏(1)内的循环,通过体外循环设备(2)代替心脏(1)暂时维持生物生命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设备(2)上设有进口(21)和出口(22),通过人工静脉管(3)将静脉(11)和进口(21)连接、动脉(12)和出口(22)连接,血液通过人工静脉管(3)在体外循环设备(2)运转。当心脏手术完毕,需要将血液在重新引导进入心脏进行正常血液循环。

在人工静脉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夹(4),所述流量控制夹(4)有两个半弧的夹环A(41)和夹环B(42)组成,且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控制两自由端的连接来控制装置的加持状态从而控制流量。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旋紧装置(5),所述旋紧装置(5)与夹环A(41)和/或夹环B(42)螺纹连接,旋紧装置(5)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径向上下运动,进一步调节人工静脉管(3)的血液流量,从而控制进入静脉时的血流量,对手术后的体液循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再进一步的,人工静脉管(3)表面设有固定件,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铰接部与固定件铰接。固定件更好的控制流量控制夹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量控制夹有效地控制了引流到体外的血流量,更加精细的调控流量的大小,进一步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是心脏,11是静脉,12是动脉,2是体外循环装置,21是进口,22是出口,3是人工静脉管,4是流量控制夹,41是夹环A,42是夹环B,43是凸起,44是凹槽,45活动槽,5是旋紧装置,51是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夹4包含夹环A41和夹环B42,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自由端相互卡合,所述夹环A41上设有旋紧装置5,

所述旋紧装置5为带螺纹的杆,所述旋紧装置5的一端与夹环A41螺纹连接,且穿过夹环A41,在夹环A41的径向运动,所述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端头上设有压板51。

所述的夹环A41和夹环B42通过自由端相互卡合的不同程度决定了流量控制夹4所夹持控制的软管的直径大小从而控制流量,且在夹环A41上设置了旋紧装置5,旋紧装置5在弧形夹环A41的径向运动从而进一部阻碍所夹持软管的直径。

在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的端头上设有压板51,压板51增加了旋紧装置5对人工静脉管3的按压面积,从而更加有效的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

实施例2:参照图2和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压板51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凹面与旋紧装置5连接或外凸面与旋紧装置5连接。

所述弧形板能够更好的与所夹持软管进行接触,更方便控制,且夹环A41上设有活动槽45,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头可穿过活动槽45随旋紧装置5上下运动,从而扩展了旋紧装置5的活动范围。

实施例3:参照图2和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夹环A41的自由端上设有凸起43,所述夹环B42的自由端上设有凹槽44,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通过凸起43和凹槽44卡合连接。

所述夹环A41上设有若干凸起43,夹环B42上设有若干凹槽44,根据不同位置的凸起43与凹槽44的卡合控制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范围。

实施例4:参照图1、2和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体外循环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设备2至少设有进口21和出口22,所述进口21和出口22上分别设有人工静脉管3,

所述人工静脉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夹4,所述流量控制夹4包含夹环A41和夹环B42,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夹环A41和夹环B42的自由端相互卡合,所述夹环A41和/或夹环B42上设有旋紧装置5,

所述旋紧装置5为带螺纹的杆,所述旋紧装置5的一端与夹环A41和/或夹环B42螺纹连接,且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在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径向运动,所述旋紧装置5穿过夹环A41和/或夹环B42的端头上设有压板51。

实际使用时,进行心脏1手术,必须停止血液在心脏1内的循环,通过体外循环设备2代替心脏1暂时维持生物生命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设备2上设有进口21和出口22,通过人工静脉管3将静脉11和进口21连接、动脉12和出口22连接,血液通过人工静脉管3在体外循环设备2运转。当心脏手术完毕,需要将血液在重新引导进入心脏进行正常血液循环。

在人工静脉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装置4,所述流量控制装置4有两个半弧的夹环A41和夹环B42组成,且夹环A41和夹环B42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控制两自由端的连接来控制装置的加持状态从而控制流量。在夹环A41上设有旋紧装置5,所述旋紧装置5与夹环A41螺纹连接,旋紧装置5在夹环A41的径向上下运动,进一步调节人工静脉管3的血液流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