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925发布日期:2018-07-20 18:02阅读:27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针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医疗临床上无论是护士还是医生,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是经常的。

针头上设置有一个针头套管用于将针头套住防止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扎伤或者发生感染。

然而,该针头套管与针头之间为分离式结构,医护人员将针头套管取下后容易丢失。

另外,医护人员将针头抽药后,用手将针头套管套到针头上时很容易被针头扎伤引起感染,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将针头抽药后,用手将针头套管套到针头上时很容易被针头扎伤引起感染,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固定件和连接部;

所述底座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的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吸盘连接的锁紧扳手。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边缘设有提拉片。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片与所述吸盘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为硅胶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粘性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粘性连接件为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柱状体,所述卡槽设置在柱状体的顶部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将底座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桌面上,将带保护套的针头放置在连接部的卡槽内,用手按住保护套,从而将针头与保护套分开。

当针头抽药之后,将针头插入保护套内,然后用手将针头保护套和针头从连接部的卡槽内取出。

针头保护套通过连接部的卡槽套到针头上,取代现有的用手将保护套套到针头上的方式,使得不容易被针头扎伤,从而降低引起感染的风险,消除因针头扎伤引起的医疗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固定件;3-连接部;31-卡槽;4-锁紧扳手;5-提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件2和连接部3;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3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将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将带保护套的针头放置在连接部3的卡槽31内,用手按住保护套,从而将针头与保护套分开。

当针头抽药之后,将针头插入保护套内,然后用手将针头保护套和针头从连接部3的卡槽31内取出。

针头保护套通过连接部3的卡槽31套到针头上,取代现有的用手将保护套套到针头上的方式,使得不容易被针头扎伤,从而降低引起感染的风险,消除因针头扎伤引起的医疗安全隐患。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2为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的吸盘。

具体地,所述底座1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吸盘连接的锁紧扳手4。

通过向下按压锁紧扳手4,将吸盘内空气排出,降低吸盘内的压强带下,即可将吸盘吸附在桌面上。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件2和连接部3;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3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31。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2为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的吸盘。

具体地,所述底座1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吸盘连接的锁紧扳手4。

通过向下按压锁紧扳手4,将吸盘内空气排出,降低吸盘内的压强带下,即可将吸盘吸附在桌面上。

所述吸盘边缘设有提拉片5,通过提拉片5便于将吸盘从桌面上取下。

所述提拉片5与所述吸盘为一体结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是对实施例二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件2和连接部3;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3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31。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2为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的吸盘。

具体地,所述底座1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吸盘连接的锁紧扳手4。

通过向下按压锁紧扳手4,将吸盘内空气排出,降低吸盘内的压强带下,即可将吸盘吸附在桌面上。

所述吸盘边缘设有提拉片5,通过提拉片5便于将吸盘从桌面上取下。

所述提拉片5与所述吸盘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吸盘为硅胶吸盘。

硅胶吸盘作为一种利用真空产生负压强的硅胶装置,对于硅胶吸盘接触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一般硅胶吸盘的接触面,都是需要在模具表面抛光放电加工,出来的产品才会是镜面的,更利于真空吸附。

硅胶吸盘(英文名称:siliconesucker),是属于硅胶制品中硅胶礼品的一种、是以硅胶为原料。

硅胶吸盘/硅胶吸碗是利用硅胶材料生产成碗形/锥形的产品,排除空气能吸附在平整的平面,从而有移的作用。

利用动物触角的物理特性通过一个封闭的空间挤压空气压强的原理,产生一个大气压强吸附在平整的表面,利用真空产生负压强的硅胶装置,硅胶吸盘多用于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的背面支架。

硅胶吸盘/硅胶吸碗是工业机械,家居用品,硅胶饰品常用的配件和产品。

硅胶吸盘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100%环保硅胶材料,无毒,无味,表面喷涂硅胶油,不沾尘,手感好。防静电功能;

2)健康环保,无异味,防震,防霉,防晒;

3)高雅美观,柔软舒适,可随意放置,可常期性与肢体接触;

4)环保无毒,耐磨耐滑,防老化,耐腐蚀,经久耐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是对实施例三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件2和连接部3;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3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31。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2为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的吸盘。

具体地,所述底座1的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吸盘连接的锁紧扳手4。

通过向下按压锁紧扳手4,将吸盘内空气排出,降低吸盘内的压强带下,即可将吸盘吸附在桌面上。

所述吸盘边缘设有提拉片5,通过提拉片5便于将吸盘从桌面上取下。

所述提拉片5与所述吸盘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吸盘为硅胶吸盘。

所述连接部3为柱状体,所述卡槽31设置在柱状体的顶部端面上。

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底座1为一体结构。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件2和连接部3;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件2安装在桌面上;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3上设有用于与针头保护套卡接的卡槽31。

所述固定件2为粘性连接件。

所述底座1通过粘性连接件安装在桌面上。

具体地,所述粘性连接件为双面胶。

所述连接部3为柱状体,所述卡槽31设置在柱状体的顶部端面上。

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底座1为一体结构。

双面胶带是以纸、布、塑料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是由基材、胶粘剂、隔离纸(膜)三部分组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