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头部定位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817发布日期:2018-09-01 02:5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



背景技术:

术后头部定位枕,是用于病人进行头部手术后,防止病人头部转动,碰触到伤口,引起神经受损,起到一个固定性作用的头枕;现有的定位头枕大多都不可调节大小,适用性不够好,很多放置不稳定,容易因外力侧移,从而使患者不能更好的使用,且大部分定位枕透气性较差,容易引起伤口发炎。

因此,此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及定位块,其中,

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定位块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右侧,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用以容置头部的容置腔,当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的间隙时,所述容置腔的大小可调;

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内端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端面的散热通风孔A;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内端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端面的散热通风孔B。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内端面及所述第二定位块内端面均设置有一柔性护垫。

优选地,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后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前部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颈枕。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前端面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A,所述颈枕的后端面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B。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后端面的下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后端面的下部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A内的滑块A;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前端面的下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的下部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B内的滑块B。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后端面靠近其左侧及靠近其右侧对应设置有一用以固定相应滑块A的固定螺栓A及用以固定相应滑块B的固定螺栓B。

优选地,所述头部容置腔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枕体底部相通的散热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枕体底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上端面均设置有一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其效果在于,一方面,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均为可左右滑动的,从而可调节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即能使所述头部容置腔大小可调,因此,可以使头部大小不同的病人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头部容置腔的大小,所以,其适用性强;另一方面,所述散热通风孔A和所述散热通风孔B,可以使病人头部与定位枕接触部位,能更好的散热和排气,使得病人不会因头部发热出汗,从而引起伤口发炎。

其二、所述枕体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前部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颈枕,使其托起病人的颈部,使得病人颈部更加舒适而不会引起酸疼感。

其三、所述枕体的下平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使得枕体底部与床板相接触面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放置更加稳固,不易因外力而发生侧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术后定位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术后定位枕的侧面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枕体10;

第一定位块 20;

散热通风孔A 201;滑块A 202;

第二定位块30;

散热通风孔B 301;滑块B 302;

挡板40;

滑槽A 401;

颈枕50;

滑槽B501;

柔性护垫 102;

散热通风孔 103;

防滑凸起 104;

提手105;

固定螺栓 1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包括枕体10及定位块,其中,

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30,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枕体10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定位块30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枕体10的上端面的右侧,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30的间隙形成为用以容置头部的容置腔,当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0之间的间隙时,所述容置腔的大小可调;

所述第一定位块20的内端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端面的散热通风孔A 201;所述第二定位块30的内端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端面的散热通风孔B 301。

基于上述所述,一方面,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0均为可滑动的,当调节第一定位块20与第二定位块30之间的间隙时,即能使所述头部容置腔大小可调,因此,可以根据病人自身情况来调节头部容置腔的大小,因此,其适用性强;另一方面,所述散热通风孔A201和所述散热通风孔B301,可以使病人头部与定位枕接触部位,更好的散热和排气,使得病人不会因头部发热出汗,从而引起伤口发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块20内端面及所述第二定位块30内端面均设置有一柔性护垫102。

因此,当病人使用时,其头部两侧与所述柔性护垫102相接触,使得病人接触部位更加舒适。

具体的,所述枕体10的上端面的后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挡板40,所述枕体10的上端面的前部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颈枕50。

因此,当病人使用时,所述颈枕50能够托起病人的颈部,使其颈部更加舒适,而不会引起酸疼感。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40的前端面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A401,所述颈枕的后端面的下部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B501。

因此,所述滑槽A 401与滑槽B501,更方便于定位块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20的后端面的下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块30的后端面的下部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A 401内的滑块A 202;所述第一定位块20的前端面的下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块30的前端面的下部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B 501内的滑块B 302。

因此,当滑动所述滑块A 202与滑块B 302时,可自由调节其容置腔的大小,更增强其适用性。

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后端面靠近其左侧及靠近其右侧对应设置有一用以固定相应滑块A 202的固定螺栓A 106及用以固定相应滑块B 302的固定螺栓B 106。

因此,当病人使用时,将容置腔调到合适的大小后,可通过拧紧其固定螺栓106,即可固定住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30,从而增加其固定性。

再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容置腔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枕体10底部相通的散热通风孔103。

因此,当病人头部放置于容置腔内时,其头部与容置腔底面相接触时,人体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通风孔排出,即使得病人头部不会发热出汗。

具体的,所述枕体10底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104。

因此,当枕体10放置于床板上时,其底部与床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使其不易因外力而侧移,即其放置更加的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0上端面均设置有一提手105。

因此,当需要调节定位块的位置时,可握住提手105进行调节,使得使用更加的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头部定位枕,其效果在于,一方面,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均为可左右滑动的,从而可调节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即能使所述头部容置腔大小可调,因此,可以使头部大小不同的病人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头部容置腔的大小,所以,其适用性强;另一方面,所述散热通风孔A和所述散热通风孔B,可以使病人头部与定位枕接触部位,能更好的散热和排气,使得病人不会因头部发热出汗,从而引起伤口发炎。

进而,所述枕体所述枕体的上端面的前部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颈枕,使其托起病人的颈部,使得病人颈部更加舒适而不会引起酸疼感。

同时,所述枕体的下平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使得枕体底部与床板相接触面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放置更加稳固,不易因外力而发生侧移。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