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鼓膜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247发布日期:2018-06-30 01:2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鼓膜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鼻喉科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鼓膜治疗装置,用于耳鼓膜穿刺及给药、冲洗、治疗,人耳在耳鼓膜内发炎需要穿刺治疗时的一种无损伤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耳鼻喉科的患者中,中耳炎患者很多,而分泌型中耳炎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目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做耳鼓膜穿刺,目的是为了抽吸鼓室内的积液,结合中耳通气管引流来达到治愈和恢复听力的效果。

然而,在以往的穿刺过程中没有专业的穿刺工具,只有依靠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来操作,穿刺前先给予适当的麻醉,因为在术中患者常因疼痛刺激,头部不自觉地做出躲避动作,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目前,通常采取的麻醉方法是棉片贴敷法,即将浸有1%地卡因的薄棉片仔细地贴敷在鼓膜上,保持10~15分钟,这种方法比起滴药麻醉的优点主要在于可以同时麻醉双耳,病人不需要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对于儿童,仍可以采取耳内滴药法,以减少对患儿外耳道的刺激,只有充分、满意的麻醉才能做到无痛穿刺,取得患者的最隹配合,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在穿刺定位上,也很难满足在光锥下缘距鼓环约2~3mm处进针,因为,这个部位进针相对比较安全,距鼓室内壁距离相对大一些,不会损伤圆窗和鼓室内壁粘膜等重要结构,而且这个部位靠近鼓室的最低点,抽吸积液比较充分,穿刺点切不可过高,原因在于若穿刺点过高,鼓室内外壁距离较近,容易损伤圆窗等重要结构,引起术后眩晕;穿刺点不可过于靠近鼓膜紧张部中点,因为靠近中心处的鼓膜相对周边部松驰一些,加之锤骨柄的张力,进针时容易将穿刺点撕大,愈合困难,行成永久性穿孔,甚至因感染造成化脓性中耳炎,给患者造成痛苦,另外,在抽液过程中必须缓而轻,一手固定针管,另一手缓慢地抽取,操作起来困难,也就是说,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主治医师采用常规针筒进行耳鼓膜的穿刺,然后进行后续治疗,由于没有治疗装置进行辅助,易出现由于医师操作不精确导致耳鼓膜及周边组织的受损造成患者的二次受损,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鼓膜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针头按照既定的轨迹对耳鼓膜进行穿刺,避免了人为经验对治疗带来的影响,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治疗的稳定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病患的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鼓膜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弧形结构的骨架和支撑底座,骨架与支撑底座之间形成圆形端面,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留置引流管运动轨迹的导槽,留置引流管为圆筒形结构,中部为前后贯穿的通孔用于穿刺针的进入,留置引流管通过支撑底座上设置的导槽伸入,导槽的底部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与留置引流管上设置的凸楞配合限制留置引流管的深入长度,留置引流管的伸入段设置有同心给药孔,用于与穿刺针前端设置的给药孔配合;

穿刺针的外圆周上固定有胶垫,胶垫外圆周面高于穿刺针的外圆周面,穿刺针开设有环形的凹槽用于固定胶垫,穿刺针伸入留置引流管后,穿刺针的针体与留置引流管之间是间隙配合,胶垫是密封在留置引流管与穿刺针之间,通过向后拉动穿刺针,胶垫跟随向后移动,从而形成负压抽取耳内废液。

导槽为保证留置引流管能够在导槽内沿着轴向轨迹进行移动的优弧。

留置引流管伸出导槽的长度为3~6毫米。

留置引流管的后段还设置有对齐刻度,穿刺针的后段设置有一凸起刻度用于与对齐刻度对齐实现穿刺针前端的给药孔与留置引流管前端的第二孔对齐配合。

在留置引流管的尾端设置有废液孔,抽取的废液从废液孔中排出,废液孔设置在伸出留置引流管的废液管上。

穿刺针的穿刺部伸入留置引流管,用于刺破耳膜,进行给药或者冲洗,穿刺针的后端与针筒密封连接,穿刺针与留置引流管连接处密封,针筒为整个治疗装置提供负压。

穿刺针的给药孔与留置引流管上设置的同心给药孔个数对应,为3-6个,均匀开设在圆周上。

胶垫安装位置设置在给药孔与针尖之间的穿刺针上。

同心给药孔的直径大于给药孔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留置引流管运动轨迹的导槽,限定了留置引流管伸入耳道的轨迹,从而避免了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为经验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二次伤害,保证了治疗效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留置引流管伸入耳膜后端之后,可与穿刺针分离,穿刺针的来回伸缩进行给药或抽取耳膜后废液的操作,在来回伸缩的过程中,避免了对耳膜的重复损伤,只会有留置引流管的唯一伤口出现,保证了治疗后的愈合速度,减轻病患的痛苦,另外,骨架与支撑底座之间形成圆形端面,方便支撑底座固定于耳道中,进行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治疗开展,同时,导槽的底部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与留置引流管上设置的凸楞配合限制留置引流管的深入长度,避免因留置引流管的伸入长度过长造成对患者的其他伤害,保证了医疗安全。

进一步的,导槽的优弧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导槽中的留置引流管进行限制,保证了医疗过程中,留置引流管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医疗事故。

进一步的,对齐刻度和凸起刻度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将给药孔和同心给药孔进行对齐,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进行医疗操作,保证了药液的顺利的送入,保证了治疗效果;同时,穿刺针与留置引流管之间为间隙配合,同心给药孔的直径大于给药孔的直径,实现了药液的顺利喷出,保证了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环状设置的给药孔,实现了药液多角度的喷出,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与针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留置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留置引流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穿刺针,11-穿刺部,12-给药孔,13-胶垫,2-留置引流管,21-凸楞,22-同心给药孔,23-废液管,24-对齐刻度,3-支撑结构,31-支撑底座,32-导槽,33-骨架,3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3上通过设置弧形结构设计的骨架33,骨架33与支撑底座31之间形成圆形端面,此结构方便支撑结构3置入患者的耳道中,而且,骨架33采用柔性材料制备,例如硅胶,能够很好的适应耳道中复杂多变的形状,方便治疗的开展,减轻治疗过程中病患的痛苦;支撑底座3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留置引流管2运动轨迹的导槽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导槽32为优弧,此时导槽32的弧度大于180°,即导槽32的开口处形成了收口,能够对深入其中的留置引流管2进行有效的限位,保证留置引流管2能够在导槽32内沿着轴向轨迹进行移动,避免了导槽32的脱出。

如图5和图6所示,留置引流管2为圆筒形结构,中部为前后贯穿的通孔用于穿刺针1的进入,留置引流管2的伸入段设置有同心给药孔22,留置引流管2后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废液的废液孔23和对齐刻度24,留置引流管2通过支撑底座31上设置的导槽32伸入,导槽32的底部设置限位槽34,限位槽34与留置引流管2上设置的凸楞21对应,两者配合用于限制留置引流管2伸出导槽32的长度为3~6毫米;留置引流管2的前端圆周上还设置有第二孔22,用于与穿刺针1前端设置的给药孔12配合,进行给药、冲洗,留置引流管2的后端还设置有对齐刻度24,如图4所示,穿刺针1的后段设置有一凸起刻度用于与对齐刻度24对齐从而实现穿刺针1前端的给药孔12与留置引流管2前端的第二孔22对齐配合,进行给药和冲洗等作业。

如图3所示,穿刺针1的外圆周上固定有胶垫13,胶垫13外圆周面高于穿刺针1的外圆周面,穿刺针1开设有环形的凹槽用于固定胶垫,另外,胶垫13安装位置设置在给药孔12与针尖之间的穿刺针1上;穿刺针1伸入留置引流管2后,穿刺针1的针体与留置引流管2之间是间隙配合,而胶垫13是密封在留置引流管2与穿刺针1之间,通过向后拉动穿刺针1,胶垫13跟随向后移动,从而形成负压,有效的实现对耳内废液的抽取排出;在留置引流管2的尾端设置有废液孔23,抽取的废液从废液孔23中排出,废液孔23设置在伸出留置引流管2的废液管上,有了废液管更方便对排出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如图4所示,穿刺针1的穿刺部11伸入留置引流管2,用于刺破耳膜,进行给药或者冲洗,穿刺针1的后端与针筒密封连接,穿刺针1与留置引流管2连接处密封,针筒为整个治疗装置提供负压;

穿刺针1与留置引流管2上设置的孔个数对应,为3-6个,均匀开设在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将支撑结构3置入患者耳道中,然后将留置引流管2通过导槽32伸入,穿刺针1置于留置引流管的内部,穿刺针1刺破耳膜进入耳膜后部;当进行给药或冲洗操作时,药液或冲洗液装于针筒内,穿刺针1与留置引流管2的孔对齐,挤压针筒,药液从孔中喷出,实现给药或冲洗;冲洗完毕后,后拉针筒提供负压,将废液抽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