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内镜运动控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471发布日期:2018-09-21 22:0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胶囊内镜运动控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肠道疾病的方法,多年来已被广泛的研究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其研究和发展已不再局限于肠道诊断。

从可控性方面来讲,胶囊内镜有被动型和主动型之分,传统的胶囊内镜为被动型,其在肠道内的运动仅依靠人体的肠道蠕动,胶囊内镜的运动状态无法有效控制,故只能适应小肠的检查。主动型也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且以外部驱动居多,主要方式是在胶囊内部加入永磁铁,利用外部磁场的变化对其进行运动控制。假如,主动型胶囊内镜能在空间较大的受检区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胃和结肠的无痛检查也就成为可能,于是其控制的方式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简易式的控制方式是医生用手拿住磁铁棒,完全人为地对被检者体内的胶囊进行控制,此种方式简便、成本低,但是太依赖医生的操作水平,漏检率较高。控制外部磁场运动或变化的方式方法也出现了多种,比如西门子公司申请的专利ZL 201080038717.5以及安翰光电技术公司申请的专利ZL201310136094.0,他们在被检者的上方或者下方布置了磁场,并利用自动化设备对磁场进行控制。上述两种方式中,胶囊的动作依赖于胃内液体的浮力、胶囊自重和胶囊受到的磁力三者的平衡,理论上可使胶囊达到在液体内悬浮或在液面漂浮的状态。但是理论上的可控也是在液面或以下实现的,所以必须让被检者喝大量的清水和变换姿势(平躺、侧卧、俯卧),人体大幅度的调整姿态、空腔部分的不可控等因素,增加了漏检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运动控制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胶囊内镜运动控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基体的水平面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基体的上方设有底板,该底板的底部安装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各第二导轨通过两个滑块组件分别与两根第一导轨连接,所述滑块组件具有上滑块和下滑块,上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下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可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滑块组件的作用下,底板既能在基体上沿第一导轨做水平直线运动,又能够相对于基体做水平旋转运动,这样底板上安装的胶囊磁力控制装置可同时实现平移和水平旋转,使胶囊在人体消化道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漏检发生。

在所述上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套,下滑块的顶部固定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伸入连接套中,两者之间通过两个背靠背设置的角接触轴承连接。以上结构简单、可靠,在滑块与导轨的滑动配合下,底板转动的灵活性好。

在两根第一导轨之间设有与之相平行的丝杆,该丝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丝杆的两端与轴承座可转动连接,轴承座安装于基体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丝杆套设置于底板的下方,该丝杆套与底板可转动连接。以上结构第一电机驱动丝杆原地转动,即可实现丝杆套连同底板做直线运动,并能确保底板运动顺畅。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装配,进一步确保底板转动的灵活性,所述丝杆套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向上穿过底板,在所述底板上供第二连接轴通过的孔中固定嵌设法兰盘,该法兰盘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轴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顶部套装从动轮,该从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电机驱动的主动轮连接,第二电机安装于底板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组装容易,生产成本低,运转灵活、可靠,底板上安装的胶囊磁力控制装置可同时实现平移和水平旋转,使胶囊在人体消化道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漏检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丝杆套与从动轮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底板转过一定角度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基体1的水平面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2,第一导轨2与基体1相固定。用于安装胶囊磁力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的底板3位于基体1的上方,该底板3的底部安装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4,第二导轨4与底板3相固定,各第二导轨4通过两个滑块组件5分别与两根第一导轨2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滑块组件5由上滑块51、下滑块52、连接套53、第一连接轴54和角接触轴承55构成。其中,上滑块51与第二导轨4滑动配合,下滑块52与第一导轨2滑动配合。在上滑块51的底部固定安装连接套53,下滑块52的顶部固定第一连接轴54,第一连接轴54为台阶状,该第一连接轴54向上伸入连接套53中,第一连接轴54与连接套53之间通过两个背靠背设置的角接触轴承55连接。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两根第一导轨2之间设有与之相平行的丝杆6,该丝杆6由第一电机7驱动。丝杆6的两端与轴承座8可转动连接,轴承座8安装于基体1上。与丝杆6螺纹配合的丝杆套9设置于底板3的下方,该丝杆套9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轴10,该第二连接轴10为上小下大的台阶状,第二连接轴10向上穿过底板3,在底板3上供第二连接轴10通过的孔中固定嵌设法兰盘11,该法兰盘11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轴10连接。在第二连接轴10的顶部套装从动轮12,该从动轮12通过皮带13与第二电机14驱动的主动轮连接,第二电机14安装于底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电机7驱动丝杆6原地转动,使丝杆套9连同底板3做直线运动;第二电机14通过主动轮及皮带带动从动轮12,由于从动轮12、第二连接轴10和丝杆套9受丝杆6的限制不能发生转动,因此第二电机14连同底板3相对于基体1发生转动。底板上安装的胶囊磁力控制装置可同时实现平移和水平旋转,使胶囊在人体消化道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漏检发生。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