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468发布日期:2019-02-01 20:01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



背景技术:

胸外科手术由于其特殊的手术部位,需要采用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使手术部位附近的肺组织萎陷,一方面可以更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了手术中对肺组织的压迫、挤压,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对患者肺功能是一种保护。

目前,在胸外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气道管理方法是使用支气管封堵器,可以达到使手术侧肺组织全部萎陷的效果,能满足临床需要。但是,临床使用的支气管封堵器存在操作过程中支气管封堵管插入长短及气管导管尖端斜面插入位置不易操控还有拔出时支气管封堵管导向头拐角处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操控,抗拉性能更好的新型支气管封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气囊、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管、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绝对刻度线、连接管、支气管封堵管、封堵气囊、封堵气囊充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和导向头,气管导管前端安装有气管导管气囊,气管导管气囊通过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管连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气管导管上方安装有连接管,气管导管外管壁上刻有绝对刻度线;气管导管和连接管内部插有支气管封堵管,支气管封堵管前端连接有导向头,导向头上安装有封堵气囊,封堵气囊通过封堵气囊充气管连接封堵气囊充气阀;所述支气管封堵管和导向头管壁中镶嵌有抗拉丝线;所述支气管封堵管外管壁上刻有相对刻度线。

所述导向头和支气管封堵管的夹角为150°-170°。

所述气管导管外管壁右端喷涂有红色标记(14),左端喷涂有蓝色标记(13)。

所述抗拉丝线的材质为钢丝或者尼龙丝线。

所述相对刻度线的标记方式为每隔5厘米设置一条加粗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支气管封堵器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支气管封堵管和导向头管壁内镶嵌钢丝增加抗拉性能,解决了拔出时支气管封堵管导向头拐角处易断裂的问题;通过在气管导管上喷涂标记和在支气管封堵管上增加相对刻度线解决了支气管封堵管插入长短和气管导管尖端斜面插入位置不易操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气管封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气管封堵管的A位置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导管外管壁的涂色标记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相对刻度线标记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气管导管;2、气管导管气囊;3、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管;4、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5、绝对刻度线;6、连接管;7、支气管封堵管;8、封堵气囊;9、相对刻度线;10、封堵气囊充气管;11、封堵气囊充气阀;12、抗拉丝线;13、蓝色标记;14、红色标记;15、导向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气囊2、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管3、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4、绝对刻度线5、连接管6、支气管封堵管7、封堵气囊8、封堵气囊充气管10、封堵气囊充气阀11和导向头15,气管导管1前端安装有气管导管气囊2,气管导管气囊2通过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管3连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4;气管导管1外管壁右端刻有绝对刻度线5,0刻度位置在气管导管尖端;气管导管1外管壁上喷涂有颜色标记,右端喷涂有红色标记14,左端喷涂有蓝色标记13;气管导管1上方安装有连接管6。

在气管导管1和连接管6内部插有支气管封堵管7,支气管封堵管7前端连接有导向头15,导向头15前端3mm-5mm做材料软化处理防止划伤器官,导向头15和支气管封堵管7的夹角为150°-160°;在导向头15上安装有封堵气囊8,封堵气囊8通过封堵气囊充气管10连接封堵气囊充气阀11,支气管封堵管7和导向头15管壁中镶嵌有钢丝或者尼龙丝线,在支气管封堵管7与气管导管1和连接管6等长位置上标记相对0刻度线,在支气管封堵管7上封堵气囊8后面也标记有相对刻度线。

在本实施方案中,进行插管作业时,由于气管导管1管壁上喷涂有颜色标记,使作业人员可以分清气管导管1的左、右端,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气管导管1尖端斜面位置;气管导管1插入到位后再插入支气管封堵管7,当支气管封堵管7相对0刻度线刚刚进入连接管6时,导向头15尖端刚刚穿出气管导管1,再往里插入支气管封堵管7时就可以通过气管导管1上的绝对刻度和支气管封堵管7上的相对刻度相加计算插入的深度,这样更有利于对插入深度的控制;在封堵气囊8尾端标记的相对刻度线9也可以帮助操作者加强对此装置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