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305发布日期:2019-03-08 17:5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引流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的医疗水平在不断的上升,医院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常安置有不同作用的引流装置,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但是目前的引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引流装置的引流不灵活,需要人工手动增压,且压力控制难度大,一旦出现失误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2、引流装置多数为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后不可以进行再次使用,造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增压柱和引流瓶,所述引流瓶的中心处设置有活动的塑盘,所述塑盘的中心处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中心处套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增压柱,所述增压柱的外表壁焊接有条形柱,所述条形柱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条形柱等距离分布在增压柱的外表壁,所述塑盘的外表壁焊接有气密封套,且塑盘通过气密封套与引流瓶的内表壁进行紧密连接,所述引流瓶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引流瓶盖,所述引流瓶盖和引流瓶之间套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引流瓶的一侧与歧管相通,所述歧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心处镶嵌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上方套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引流头进行套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瓶盖的中心处开设有口槽,所述口槽的长度尺寸为两根条形柱长度尺寸与增压柱宽度尺寸之和。

优选的,所述气密封套采用普通天然高分子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引流瓶靠近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引流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T型槽的长宽尺寸均比底盘的长宽尺寸大五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装置上设置有可以进行引流行为的增压柱,不需要人力进行引流,省时省力,且在增压柱外表壁设置有三组条形柱,可以通过不同条形柱的选择从而来调节引流所需要的压力,实用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必要的拆卸功能,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瓶盖;2-密封垫圈;3-引流管;4-引流头;5-玻璃管;6- 固定块;7-歧管;8-增压柱;9-口槽;10-条形柱;11-气密封套;12-塑盘; 13-底盘;14-引流瓶;15-凹槽;16-底座;17-T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用医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3、增压柱8和引流瓶14,所述引流瓶14的中心处设置有活动的塑盘12,所述塑盘12的中心处开设有T型槽17,所述T型槽17的中心处套接有底盘13,所述底盘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增压柱8,所述增压柱8 的外表壁焊接有条形柱10,所述条形柱10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条形柱10 等距离分布在增压柱8的外表壁,所述塑盘12的外表壁焊接有气密封套11,且塑盘12通过气密封套11与引流瓶14的内表壁进行紧密连接,所述引流瓶 14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引流瓶盖1,所述引流瓶盖1和引流瓶14之间套接有密封垫圈2,所述引流瓶14的一侧与歧管7相通,所述歧管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中心处镶嵌有玻璃管5,所述玻璃管5的上方套接有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的另一端与引流头4进行套接。

所述引流瓶盖1的中心处开设有口槽9,所述口槽9的长度尺寸为两根条形柱10长度尺寸与增压柱8宽度尺寸之和,保证了增压柱8能够轻易的通过口槽9所,从而进行必要的增压行为,所述气密封套11采用普通天然高分子橡胶材质制成,能有效的发挥严密的气密性作用,所述引流瓶14靠近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5,可以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必要的移动,可以利用绳线绕在凹槽15外表壁,从而进行必要的移动,且不会发生掉落的情况,且引流瓶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6,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所述T 型槽17的长宽尺寸均比底盘13的长宽尺寸大五毫米。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引流头4套接在引流管3的一端,将引流管3的另一端套接在玻璃管5的外表壁,然后将引流头4插入患者体内的合适位置,然后一手握住引流瓶14,一手握住增压柱8向上运动,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压力,当条形柱10通过口槽9后旋转增压柱8,将条形柱10的位置调整至与口槽9位置的垂直位置,便可以进行引流行为,患者体内的液体分别通过引流头4、引流管3、玻璃管5和歧管7,最终流至引流瓶14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