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530发布日期:2018-09-01 02:56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脑膜修复补片。



背景技术:

脑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有10-15%需要人工硬脑膜来修复硬脑膜缺损,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开展研究合适的硬脑膜修复材料以满足临床需要,一直是神经外科关心的问题。

采用自身组织重建硬脑膜虽然取材方便且不会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免疫排斥反应,也不会传递感染,然而其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易导致粘连等并发症。

采用生物替代材料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国内临床上常使用牛心包、羊心包、年腹膜、猪腹膜、肠系膜等代替硬膜,其具有使用安全有效、较柔韧、易于操作、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然而,其同时也具有导致粘连、不易保存、不易消毒、有可能发生免疫反应等缺陷。天然材料如天然胶原蛋白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容易吸收等优点,但生物蛋白膜贴覆不严,易形成脑膜外积液;此外由于生物蛋白膜可吸收,在后期作颅骨修补时易被吸收而缺乏对脑膜的保护,容易误伤脑组织。

随着技术发展,人工合成的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也逐渐应用于外科微创性修补,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以及聚乳酸-羟基乙酸等,这些材料虽然弹性和强度可满足需求,但生物相容性相对薄弱,还可能造成局部液体积聚、无菌性炎症等。因此提供了一种能够综合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天然材料优点,的硬脑膜修复补片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硬脑膜修复补片,为三层复合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渗膜层、中间层和修复层,所述中间层的外表面与防渗末层内表面接触,内表面覆盖修复层;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层由基底网和附着层组成,所述基底网由线状材料编织而成,所述附着层由密布于基底网内表面的短丝组成,所述短丝的固定端固定于基底层内表面,短丝的自由端弯曲形成倒钩。所述防渗膜层的厚度为0.05-0.5mm,所述中间层总厚度为 0.1~1mm,所述基底层厚度为0.05-0.5mm。

所述的硬脑膜修复补片,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渗膜层、中间层均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修复层为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脑膜修复补片,采用三层复合结构,以防渗膜层作为最外层的保护层,防止脑内容物的渗出,采用了基底网与附着层复合而成的中间层,基底网具有一定弹性,可以提高修复补片对颅压变化的适应能力,附着层由直立的末端形成倒钩的短丝组成,可以提高胶原蛋白材料组成的修复层的附着能力,从而既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护作用,又能够提高对硬脑膜的修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脑膜修复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硬脑膜修复补片,为三层复合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渗膜层1、中间层2和修复层3,所述中间层的外表面与防渗末层内表面接触,内表面覆盖修复层;所述中间层由基底网21和附着层22组成,所述基底网由线状材料编织而成,所述附着层由密布于基底网内表面的短丝组成,所述短丝的固定端固定于基底层内表面,短丝的自由端弯曲形成倒钩。所述防渗膜层的厚度为 0.05-0.5mm,所述中间层总厚度为0.1~1mm,所述基底层厚度为0.05-0.5mm。

所述的防渗膜层、中间层均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修复层为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制作中间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G910)与聚对二氧环己酮,制作防渗膜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制备防渗膜层。

所述硬脑膜修复补片的使用方法如下

1)视硬脑膜缺损大小剪取大小形状相称的硬脑膜补片

2)将修复层朝向脑组织,先用丝线定位缝合,

3)用可吸收细线将防渗膜层与缺损硬脑膜边缘作硬脑膜连续缝合或严密间断减张缝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