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耳鼻喉科耳廓假性囊肿前囊搔刮后壁法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532发布日期:2018-07-27 17: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耳鼻喉科耳廓假性囊肿前囊搔刮后壁法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耳鼻喉科耳廓假性囊肿搔刮后壁法去除装置普遍采用刮匙和手术剪对前壁全层软骨和软骨膜进行手动切除,但是此种手动切除的缺陷是装置不能固定,操作时易发生偏移,手术剪进入耳廓的深度不固定,失误率较高,因此,如何将装置固定实现自动化准确切除成为困扰业内的难题,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耳鼻喉科耳廓假性囊肿前囊搔刮后壁法去除装置,方便耳廓前壁全层软骨和软骨膜进行切除。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医用耳鼻喉科耳廓假性囊肿搔刮后壁法去除装置,包括底座(6),其特征是:所述底座(6)上方固定有固定螺栓(7)和第一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方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凸轮(1),所述凸轮(1)下方与滚轮(14)接触,所述滚轮(14)铰接在第二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支撑架(13)下方设置支撑立柱(3),所述支撑立柱(3)穿过弹簧(9),所述弹簧(9)下方连接固定块(5),所述第一支撑架(4)下端固定连接平行钳口上夹钳(12),所述平行钳口上夹钳(12)铰接平行钳口下夹钳(11)的上端,所述平行钳口下夹钳(11)下端铰接旋转杆(10)一端,所述旋转杆(10)另一端铰接按压杆(8),所述支撑立柱(3)穿过所述固定块(5)连接所述按压杆(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的凸部向下转动时,通过滚轮向下压动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通过支撑立柱下压按压杆,凸轮的凸部向上转动时,弹簧对第二支撑架和按压杆起到复位作用,按压杆通过旋转杆、平行钳口上夹钳、平行钳口下夹钳的铰接关系,带动平行钳口下夹钳上下移动,平行钳口下夹钳和平行钳口上夹钳配合对耳廓前壁全层软骨和软骨膜进行切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中:1、凸轮,2、电机,3、支撑立柱,4、第一支撑架,5、固定块,6、底座,7、固定螺栓,8、按压杆,9、弹簧,10、旋转杆,11、平行钳口下夹钳,12、平行钳口上夹钳,13、第二支撑架,1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上方固定有固定螺栓7和第一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方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凸轮1,所述凸轮1下方与滚轮14接触,所述滚轮14铰接在第二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支撑架13下方设置支撑立柱3,所述支撑立柱3穿过弹簧9,所述弹簧9下方连接固定块5,所述第一支撑架4下端固定连接平行钳口上夹钳12,所述平行钳口上夹钳12铰接平行钳口下夹钳11的上端,所述平行钳口下夹钳11下端铰接旋转杆10一端,所述旋转杆10另一端铰接按压杆8,所述支撑立柱3穿过所述固定块5连接所述按压杆8。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将平行钳口上夹钳12和平行钳口下夹钳11进入耳廓,电机2带动凸轮1转动,凸轮1的凸部向下转动时,通过滚轮11向下压动第二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3通过支撑立柱3下压按压杆8,凸轮1的凸部向上转动时,弹簧9对第二支撑架13和按压杆8起到复位作用,按压杆8通过旋转杆10、平行钳口上夹钳12、平行钳口下夹钳11的铰接关系,带动平行钳口下夹钳11上下移动,平行钳口下夹钳11和平行钳口上夹钳12配合对耳廓前壁全层软骨和软骨膜进行切除。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