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躁动病人手指蜷缩的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522发布日期:2018-11-16 21:11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躁动病人手指蜷缩的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躁动病人手指蜷缩的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一般无自理能力,做过大型手术需要加强护理的病人,在这类病人中,有时会出现精神异常、意识恍惚、烦躁不安或疼痛难忍等状况,这些情况发生时,病人经常会情绪激动,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拔出引流管、破坏检测仪器等举动,为确保病人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常需使用约束带将病人进行固定以限制其活动,常用的约束带作用于病人腕部将病人固定在床上,但是,当病人使劲意图挣脱时,常造成手部红肿受伤,而且将病人绑在床上不甚雅观,易造成患者家属不理解,医患关系紧张。更甚者,患者有时处于昏迷状态,无意识地用力抠动病床板造成手指头或指甲受伤,这种情况下即使采用约束带也不能避免伤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躁动病人手指蜷缩的约束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固定并紧贴于患者掌指关节以下,确保患者手指不能蜷缩,从而达到保护患者的目的。

一种防止躁动病人手指蜷缩的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为球形或半球形,装置本体为实心双层结构,其中,内层与装置本体形状一致且与装置本体同心,半径为装置本体半径的1/3~2/3,内层为硬质材料,外层为弹性材料;所述装置本体表面对称设置长度可调式约束带Ⅰ和Y型约束带Ⅱ,Y型约束带Ⅱ在装置本体上的设置点到两条约束带Ⅰ在装置本体上的设置点的距离相等;所述约束带Ⅰ和约束带Ⅱ的自由端均设有粘扣带。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层为硅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两条约束带Ⅰ设置在装置本体同一侧的半球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约束带Ⅰ的自由端设置粘扣带,在其中一条约束带Ⅰ的自由端为粘扣带的子面,另一条约束带Ⅰ的相对应位置为粘扣带的母面。

进一步的,所述Y型约束带Ⅱ由一条主带和两条副带组成,所述主带为弹性,在中间位置具有分叉结构;所述两条副带的自由端对应设置粘扣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约束装置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突破了带状约束外加病床固定的传统模式,患者处于重度昏迷状态时,将约束装置固定并紧贴于手掌与手指武断结合处以下,使手指的活动范围减小,不能进行蜷缩,但仍然能进行简单的活动,在保证患者安全和正常护理的前提下,不影响血液循环。装置本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硬质材料,外层为弹性材料,硬质内层是为了在弹性外层受到挤压至一定程度时仍能保持形状以确保达到保护的目的,弹性外层是为了在受到挤压时保护用力部位;两条约束带Ⅰ设置点间的间距不易过大,Y型约束带Ⅱ的设置点到两条约束带Ⅰ设置点的距离相等以实现装置本体更好的平衡和固定。约束带Ⅱ的结构设置确保了装置本体在固定部位不易发生偏移,不同病患具有不同的手掌间距,弹性主带的设置可使该约束装置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无需设置不同型号,节约了生产成本,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述约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所述约束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装置本体;11、装置本体内层;12、装置本体外层;2、约束带Ⅰ;3、粘扣带;4、约束带Ⅱ;41、主带;42、分叉孔;43、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躁动病人的手部约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球形本体1,所述球形本体1为实心双层球形结构,图1为更直观的说明装置本体的内部结构,将球形装置本体进行部分剖切,其中,内层11结构为球形,与球形本体同心,半径为球形本体的1/3~2/3,内层11为硬质材料,外层12为弹性材料,外层12材料一般采用硅橡胶;所述球形本体1表面对称设置长度可调节式约束带Ⅰ2和Y型约束带Ⅱ4,所述两条约束带Ⅰ2设置在球形本体1靠近手部的半球上,方便与手部进行固定,约束带Ⅰ2的自由端设有粘扣带3,两条约束带Ⅰ2的自由端对应设置粘扣带3的子母面,可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调整粘贴的位置,达到长度可调节的目的。Y型约束带Ⅱ4在球形本体1上的设置点到两条约束带Ⅰ2设置点的距离相等;所述Y型约束带Ⅱ4由一条主带41和两条副带43组成,所述主带41具有弹性,在中间位置设有分叉孔42,所述两条副带43的自由端对应设置粘扣带3。

使用时,将实施例1所述的约束装置置于病床边,设有约束带Ⅱ4的一侧朝前,将病患手掌向下平放,将除大拇指之外的其它四指稍微并拢置于两条对称设置的约束带Ⅰ2之间,即一条约束带Ⅰ2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的指缝处,另一条约束带Ⅰ2位于小指外侧,根据患者手掌大小将两条约束带Ⅰ2进行粘贴,保证约束装置与手掌之间的间距不能使手指完成蜷缩动作但能够小幅度活动,完成第一步固定;将中指穿过约束带Ⅱ4主带41上的交叉孔42,因为主带41为弹性材料,对手指的摩擦伤害不大,选择中指,是为了保持约束装置的平衡性,防止发生偏移,中指穿过交叉孔42后,约束带Ⅱ4沿手背到达手腕处,将两条副带围绕手腕进行粘贴,完成第二步固定。这样将约束装置固定住,有效避免患者无意识地用力抠动病床板或其他举动造成的伤害。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躁动病人的手部约束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半球形本体1,所述半球形本体1为实心双层结构,其中,内层11结构为半球形,与本体同心,半径为半球形本体的1/3~2/3,内层11为硬质材料,外层12为弹性材料,外层12材料一般采用硅橡胶;所述球形本体1表面对称设置长度可调节式约束带Ⅰ2和Y型约束带Ⅱ4,约束带Ⅰ2的自由端设有粘扣带3,两条约束带Ⅰ2的自由端对应设置粘扣带3的子母面,可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调整粘贴的位置,达到长度可调节的目的。Y型约束带Ⅱ4在半球形本体1上的设置点到两条约束带Ⅰ2设置点的距离相等;所述Y型约束带Ⅱ4由一条主带41和两条副带43组成,所述主带41具有弹性,在中间位置设有分叉孔42,所述两条副带43的自由端对应设置粘扣带3。

使用时,将实施例2所述的约束装置置于病床边,半球形本体的圆形切面朝下平放,设有约束带Ⅱ4的一侧朝前,将病患手掌向下平放,将除大拇指之外的其它四指稍微并拢置于两条对称设置的约束带Ⅰ2之间,即一条约束带Ⅰ2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的指缝处,另一条约束带Ⅰ2位于小指外侧,根据患者手掌大小将两条约束带Ⅰ2进行粘贴,保证约束装置与手掌之间的间距不能使手指完成蜷缩动作但能够小幅度活动,完成第一步固定;将中指穿过约束带Ⅱ4主带41上的交叉孔42,因为主带41为弹性材料,对手指的摩擦伤害不大,选择中指,是为了保持约束装置的平衡性,防止发生偏移,中指穿过交叉孔42后,约束带Ⅱ4沿手背到达手腕处,将两条副带围绕手腕进行粘贴,完成第二步固定。这样将约束装置固定住,有效避免患者无意识地用力抠动病床板或其他举动造成的伤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性的,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所做的同等替换、修改和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