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用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201发布日期:2018-11-23 18:5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用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用护理车。



背景技术:

医院眼科中,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对病人眼部进行护理,经常使用的工具即为护理车,而目前的护理车功能单一,越来越无法满足护理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科用护理车,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眼科用护理车,包括车身、两个万向轮、两个脚杯;两个万向轮固定在车身底部的两个拐角处,两个脚杯固定在车身底部的另外两个拐角处;车身包括箱体、储液桶、废水回收桶、提升泵、盥洗盆、电源、开关、多个抽屉、L形拉板、格栅药物架,垃圾袋固定架;储液桶、废水回收桶均设置在箱体内,提升泵设置在储液桶内,盥洗盆嵌设在箱体的上端,提升泵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盥洗盆上的水龙头的入水口相连接,盥洗盆的排液口通过管路与废水回收桶相连通;提升泵、电源、开关通过导线依次连接形成完整的回路;抽屉均通过滑轨与箱体滑动连接;L形拉板通过滑轨与箱体滑动连接;垃圾袋固定架设置在L形拉板上;格栅药物架设置在箱体的上端;车身还包括多个挂杆以及搁置架,搁置架设置在箱体的左侧壁外,挂杆卡设在搁置架上,箱体上端面靠近边沿的位置设有多个与挂杆相配合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身底部设置两个万向轮、两个脚杯,这样在移动护理车时,不仅方便,而且还能防止护理车随意滑行,另外,在车身上安装盥洗盆、储液桶、废水回收桶等,护理人员在对不同病人进行护理时,能够先对手部进行清洗,防止病人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多个抽屉的设置,使得护理车还能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因物品混乱放置后出现交叉感染;通过加入垃圾袋固定架,这样在护理过程中,还能对产生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搁置架、挂杆以及插孔的设置,在需要使用液体袋对眼部进行冲洗时,从搁置架上取下挂杆,然后插入到插孔内,再将液体袋挂在挂杆上,从而方便获得足够的冲洗压力,使用过后,将挂杆从插孔内抽出,然后卡到搁置架上,这样能避免因挂杆一直竖立在车身上而出现的伤人事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搁置架包括多个第一搁置板、多个第二搁置板,所有第一搁置板水平横向布置,任一相邻两块第一搁置板之间具有8cm的高度差,在每一块第一搁置板的正下方均布置有一块第二搁置板,第一搁置板远离箱体的一侧设有开放式的卡槽,卡槽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两个弹性橡胶球,第二搁置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取放挂杆,而且收纳的挂杆互不影响。

进一步,箱体包括围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盖板、门板,围框为内部中空、上端以及下端均敞口的结构,盖板盖设在围框的上端敞口上,第一隔板竖直的设置在围框内,第二隔板竖直的设置在围框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第三隔板水平的设置在围框内,第三隔板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三隔板的右端与围框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二隔板的上端与第三隔板连接,围框的内部腔体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隔成第一置物腔、第二置物腔、第三置物腔、第四置物腔;门板盖合着第一置物腔前端面的敞口,门板的右端通过铰链与第二隔板转动连接;储液桶、废水回收桶、电源均设置在第一置物腔内,盥洗盆嵌设在第一置物腔正上方的盖板上;抽屉设置在第二置物腔内;L形拉板设置在第三置物腔内,第四置物腔正上方的盖板上设有与第四置物腔的轮廓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格栅药物架设置在第四置物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布置合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眼科用护理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眼科用护理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眼科用护理车省掉万向轮和脚杯的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车身,101、箱体,1011、围框,1012、第一隔板,1013、第二隔板,1014、第三隔板,1015、盖板,1016、门板,1017、第一置物腔,1018、第二置物腔,1019、第三置物腔,1020、第四置物腔,1021、插孔,102、储液桶,103、废水回收桶,104、提升泵,105、盥洗盆,106、抽屉,107、L形拉板,108、格栅药物架,109、垃圾袋固定架,110、挂杆,111、搁置架,1111、第一搁置板,1112、第二搁置板,1113、卡槽,1114、弹性橡胶球,1115、第一通孔,2、万向轮,3、脚杯,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眼科用护理车,包括车身1、两个万向轮2、两个脚杯3、把手4。两个万向轮2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1底部的两个拐角处,两个脚杯3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身1底部的另外两个拐角处。把手4与车身1的右端相连接。

车身1包括箱体101、储液桶102、废水回收桶103、提升泵104、盥洗盆105、电源、开关、多个抽屉106、L形拉板107、格栅药物架108,垃圾袋固定架109、多个挂杆110以及搁置架111。

其中,箱体101包括围框1011、第一隔板1012、第二隔板1013、第三隔板1014、盖板1015、门板1016,围框1011为内部中空、上端以及下端均敞口的结构,即围框1011由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底板组成。盖板1015盖设在围框1011的上端敞口上。第一隔板1012竖直的设置在围框1011内,第一隔板1012的上端与盖板1015相连接,第一隔板1012的下端与围框1011的底壁相连接,第一隔板1012的后端与围框1011的后壁相连接。第二隔板1013竖直的设置在围框1011内,第二隔板1013的下端与围框1011的底壁相连接,第二隔板1013的后端与围框1011的后壁相连接,第一隔板1012和第二隔板1013相互平行。第三隔板1014水平的设置在围框1011内,第三隔板1014的左端与第一隔板1012相连接,第三隔板1014的右端与围框1011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三隔板1014的后端与围框1011的后壁相连接,第二隔板1013的上端与第三隔板1014连接。

围框1011的内部腔体通过第一隔板1012、第二隔板1013、第三隔板1014分隔成第一置物腔1017、第二置物腔1018、第三置物腔1019、第四置物腔1020。门板1016盖合着第一置物腔1017的前端面的敞口,门板1016的右端通过铰链与第二隔板1013转动连接。

储液桶102、废水回收桶103、电源均设置在第一置物腔1017内,而提升泵104设置在储液桶102内,盥洗盆105嵌设在第一置物腔1017正上方的盖板1015上,提升泵104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盥洗盆105上的水龙头的入水口相连接,盥洗盆105的排液口通过管路与废水回收桶103相连通。提升泵104、电源、开关通过导线依次连接形成完整的回路,这样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控制提升泵104的开启和关闭。储液桶102用于盛装消毒杀菌水。

所有抽屉106均设置在第二置物腔1018内,抽屉106通过滑轨与第一隔板1012、第二隔板1013滑动连接。L形拉板107设置在第三置物腔1019内,L形拉板107通过滑轨与第二隔板1013、围框1011的右侧壁滑动连接。

垃圾袋固定架109设置在L形拉板107上,垃圾袋固定架109可以是环状的钢圈,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另外,在第三置物腔1019内还设有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主要用于对第三置物腔1019内的垃圾进行杀菌处理。第四置物腔1020正上方的盖板1015上设有与第四置物腔1020的轮廓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格栅药物架108设置在第四置物腔1020内,格栅药物架108由若干横隔板和若干纵隔板组成。搁置架111设置在箱体101的左侧壁外,多个挂杆110卡设在搁置架111上,箱体101上端面靠近边沿的位置设有多个与挂杆110相配合的插孔1021。

搁置架111包括多个第一搁置板1111、多个第二搁置板1112,所有第一搁置板1111水平横向布置,任一相邻两块第一搁置板1111之间具有8cm的高度差,在每一块第一搁置板1111的正下方均布置有一块第二搁置板1112,第一搁置板1111远离箱体101的一侧设有开放式的卡槽1113,卡槽1113在靠近开口的位置粘接有两个弹性橡胶球1114,两个弹性橡胶球1114相对布置,第二搁置板1112上均设有第一通孔1115。挂杆110的上端能够卡在卡槽1113内,而挂杆110的下端能够插入到第一通孔1115内,挂杆110的上端卡在卡槽1113内后,能够搁在第一搁置板1111上。挂杆110呈T字型结构。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